典型病例:张某某,女,35岁,宁夏医学院职工。眩晕呕吐如坐舟车11天。患者11天前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动摇,如坐舟车,时有呕吐,不能坐立,坐立则头晕呕吐加重,甚则胆汁胃液并出,胸脘痞闷,耳鸣目陷,神疲乏力。多方治疗,无寸功。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因痰浊内盛,又并肝风内动,肝风挟痰上扰清窍,属风痰眩晕。治以化痰熄风,平肝潜阳。方药:天麻、泽泻各20克,茯苓15克,半夏、陈皮、炒白术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炙甘草6克,姜5片,枣5枚。6剂,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后,眩晕呕吐均止,因与老师常见面,随访迄今未发。
五、五苓散加味小儿水疝治验
水疝,西医名睾丸鞘膜积液,是睾丸鞘膜积液所引起的阴囊肿大病证,小儿多见,睾丸一侧或双侧肿大光亮,不红不热,按之软而即起,透光试验(+)。祖国医学认为此证为湿邪下注所致,虽有湿热、寒湿之不同,但多见寒湿之证,表现为发病缓慢,阴囊肿大透亮,坠胀发凉,老师治以温肾散寒,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加小茴香,每得捷效。
典型病例:张金成,男,5岁。2005年4月6日初诊。患儿右侧睾丸肿大透亮,大如鸡蛋,重坠发凉,微痛,透光试验(+)。处方:茯苓、泽泻各10克,猪苓、佛手、神曲各6克,白术5克,川楝子4克,小茴香3克,日1剂,连服18剂,患侧睾丸积液完全消失,大小同左侧。
按:此为寒湿之水疝,只用五苓散渗利水湿,不能解冷痛之因,佐以小茴香,暖下焦,散寒邪而定疝痛。
李遇春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老师李遇春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专家,宁夏名老中医。脾胃病是老师擅长治疗的一类中医病证,对胃脘痛,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除依常规思路辨证用药外,亦有一些特色经验,概而论之。
一、久痛入络,善用丹参饮
胃脘痛除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及情志过激,肝气犯胃可致暴痛外,多为反复发作之慢性过程,常迁延不愈,甚或数十年。基于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痛久必入络”、“久病必瘀闭”的理论,老师对脘痛日久者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常加“丹参饮”以活血行气止痛,每获良效。“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组成为:丹参一两,檀香、砂仁各一钱,重用丹参活血祛瘀。少佐檀香、砂仁行气止痛。由于丹参性寒,用量较大,故原书方后云:“治心胃诸痛,服热药而不效者宜之。”老师深谙方药,亦多用于热证者。
二、秉承名师,常用治胃“三合汤”
老师在大学临床实习时曾跟随近代名医焦树德先生,焦老之《用药心得十讲》《方剂心得十讲》均为切实之用药、用方之心得体会。“三合汤”为焦老自命名治胃痛经验方,即丹参饮、百合汤、良附丸三方之合方应用,用于久治不愈,虚实寒热证交错互见的胃脘痛。如痛点明显固定及舌质暗或有瘀斑的,则加失笑散,为记忆方便,称“四合汤”。老师秉承先师,常将“三合汤”或“四合汤”用于此类脘痛,确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缘胃脘痛初起多为实证,久治不愈,寒郁生热,气郁化火,气滞而血瘀,且日久耗伤正气。往往转致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之候。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活血行气止痛;百合汤(百合、乌药),百合,《本经》谓之可疗“邪气腹胀心痛”,又能“补中益气”,配以乌药散寒行气;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三方相合,活血调气,散寒通滞,益气补中,最适合于脘痛久治不愈,寒热夹杂,正气损伤之证。
在此基础上,胃痛较甚属血瘀气滞为主,老师则变化为丹参饮、百合汤、金铃子散三方合方或加芍药甘草汤四方合方,亦称为“三合汤”“四合汤”,诸方相合,活血行气,缓急止痛,的确能使胃脘痛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或消失。
三、酸多制酸,酸少补酸
脘痛吞酸吐苦或胃中或胸骨后烧灼感明显乃胃酸过多或胆汁返流,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胆汁返流性胃炎。导师常用和胃制酸之剂:海螵蛸、煅瓦楞、炙甘草、白芍、浙贝、左金丸或吴茱萸汤。然老师用左金丸、吴茱萸汤选择有据,变通灵活。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火犯胃的吞酸呕吐之证,故伴口苦、心烦、舌红者,选左金丸,但又不必拘于黄连∶吴茱萸=6∶1,偏寒,无口苦,可加大吴萸的用量;偏热、口苦、心烦,则重用黄连,少用吴茱萸。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适于肝寒犯胃之阳明寒呕证,见返酸而清涎多者,则用之。
萎缩性胃炎,脘痛纳差、食后不消者,老师认为胃酸分泌量少为因素之一,常在乌梅、木瓜、山楂、芍药之中选择一二,辅以消食和胃。
四、遵仲景、叶氏,善用辛开苦降
“辛开苦降”法是中医一种常用的、独特的治疗法则,又称“辛苦通降”法,是将辛热(温)和苦寒(凉)两种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同组一方,起到平调寒热,燮理阴阳,调畅气机的作用,用以治疗脏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病证。本法肇源于《内经》,广泛应用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后世(尤其是温病各大家,如清代叶天士)又多有发挥。
仲景为最善用“辛开苦降”法之医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辛开苦降法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等,包括小柴胡汤。老师最擅用半夏泻心汤,遵仲景之旨常用于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胸闷加瓜蒌;呕吐、嗳气加代赭石、旋覆花;肝气不舒加柴胡、香附、木香、佛手。然对于“辛开苦降”的用药,老师认为不应局限于半夏泻心汤中的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伍,应在更宽的范畴内理解认识,生(干)姜、半夏、橘皮、桂枝、细辛、麻黄……均应在辛热(温)药候选之列,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板蓝根、苦参、蒲公英、败酱草……均应在苦寒(凉)药候选之列。此外枳壳、枳实,味辛、苦,性寒,辛能开,苦能降,亦应为具有辛开苦降之效的药物。
叶天士对辛开苦降法有了更大的发挥,认为湿为阴邪,非辛热不能宣通,热为阳邪,非苦寒不能清解,故临证每用辛开苦降之法灵活变通,随证加减,取黄芩、黄连清降邪热,用生(干)姜、半夏温通化湿,配合他药广泛用于湿热阻结中焦的多种病证。老师遵之,亦常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辛温、苦寒并用,以治中焦湿热之证。胃脘灼热疼痛者加重芩、连并酌加大黄,病久入络有瘀血者加丹参、蒲黄、五灵脂、元胡,嗳气泛酸较重加煅瓦楞子、乌贼骨,胃痛甚加白芍、元胡、川楝子。
五、蜥蜴粉的应用
蜥蜴,又名“守宫”,宁夏俗称“沙扑扑”。关于其临床应用记载零散,民间传统多用于治疗癫痫、瘰疬、胃癌等。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老师自1993年起,开始有目的地对蜥蜴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中药大辞典》载,蜥蜴能破结利水,消瘿散结,故试用于抗癌。加之受蜥蜴可断尾再生的启发推断蜥蜴可能对人类组织损伤有修复功效。宁夏的一些沙漠地区产密点麻蜥,初,老师亲自捕捉,将其焙干制成散剂,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癌,并进行临床观察。后,朱西杰(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亦为李老学生)对蜥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方面的研究较深入,其“蜥蜴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被列为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计划。认为蜥蜴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胶原代谢的作用,并对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治疗CAG(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增加胃黏膜血液循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促进有害物质清除,有利于萎缩腺体转变,促进黏膜修复。老师临床常将蜥蜴粉用CAG及胃癌等癌症的治疗,一般每剂3克(分冲)。
李遇春教授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导师李遇春教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他治学严谨,兼收各家所长,思路广博,临证经验丰富,善治内科杂症。跟随导师从医以来,受益颇深,随将其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案整理如下。
一、喘证(癔病)
赵霞,女,20岁。1999年3月30日初诊。患者喘息(过度换气)伴肢麻不时发作20天。发作时神志清楚,胸闷,苔白微腻,脉弦滑。经多方治疗均未见效,遂来我处求治。经查,心肺正常,确诊为癔病喘证。证属血燥肝郁,肺气上逆。治宜疏肝养血,行气降逆。处方:沉香、薄荷(后下)、炙甘草各6克,乌药、炒槟榔、制香附、柴胡、郁金、炒白术、枳壳各10克,当归、白芍各12克,茯苓15克,生龙牡各30克,7剂,日1剂,水煎服。
后其父介绍他人来诊,诉其女服上药后即愈。
按:血燥肝郁,横逆胸膈,故胸闷;筋脉失养,则肢麻;肝气上犯于肺,肺气上逆,则气急而喘。药以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养血柔肝;柴胡、郁金、香附、乌药疏肝解郁;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下气导滞以助疏肝平喘。辨证准确,用药精当,药到病除。
二、癫狂(精神分裂症)
李学英,女,51岁。1994年12月7日初诊。患者从7月份以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常云全身被箍以钢筋,被毒打,可自见其嘴,遂将嘴乱抓;在家不能走路,常爬行;有时脱衣,不知羞耻,自认为惹怒神明;大便干结,苔薄白,脉弦。李老辨证为:痰蒙心窍,火扰心神。治以涤痰泻火,镇心安神。处方:胆南星、半夏、陈皮、生甘草各10克,大黄(后下)、茯苓各15克,朱砂(分冲)2克,生龙牡(先下)各30克,珍珠母(先下)、生铁落(先下)各50克,钩藤(后下)30克。3剂,日1剂,水煎服。
12月9日复诊,服上药1剂后,大便畅泄,即觉轻快。2剂后,神志已清,说话已有条理。将上方大黄减至10克,半夏加至12克,继服5剂。
12月17日复诊,神智完全恢复,能操持家务,自诉病情。又予上方去大黄、生铁落、朱砂、钩藤加菖蒲、远志、白芍、木香,继服5剂。
按:心主神明,痰蒙心窍,化火扰乱心神,则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幻觉,幻视。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方以陈皮、半夏、茯苓、胆星、生大黄涤痰泻热,生龙牡、朱砂、珍珠母、钩藤、生铁落镇心安神。全方力大效宏。
三、风疹(顽固性荨麻疹)
徐丽娟,女,39岁。2003年2月27日初诊。患者上半身反复发作红色斑片状痒疹半年。汗出受风易发,夜重昼轻,瘙痒难忍,纳可,二便如常,舌淡,苔薄黄,脉滑。一度靠服立敏、赛特赞等抗过敏药物来防治,不能间断,停药即发,非常痛苦,遂求治于李老。李老辨证属:血虚有热,风邪外袭。治宜养血清热,疏风止痒。处方:生地20克,生首乌15克,白蒺藜、荆芥、防风、川芎、僵蚕、柴胡、当归、乌梅各10克,蝉衣、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日1剂,水煎服。
后基本守方服用,略作加减,连服30余剂。期间渐减抗过敏药物。2003年4月10日复诊,诉已完全停服抗过敏药物,皮疹极少发生,偶作亦很轻微。随访2月未再发生。
按:患者属血虚内热之体,风邪外袭,浸淫血脉,郁于肌腠则生痒疹。方以生首乌、生地、当归、川芎养血清热,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衣、僵蚕疏风止痒,柴胡、乌梅、五味子合防风、炙草、白蜜为60年代北京西城区中医院的协定处方“过敏煎”,有抗过敏的功效。西医认为此病的主要原因是过敏,故用此方。屡屡试用,疗效确切。
四、油风(普秃)
田芸,女,17岁。2000年2月15日初诊。患者2月前突然大量头发脱落,继而眉毛、汗毛、指甲亦脱落,同时伴有头皮及全身皮肤瘙痒、红色斑片状皮疹反复发生,二便调,苔薄白,脉细。曾服胱氨酸、斑秃丸、首乌片等治疗,效不显。李老辨证为肝肾不足,风热外袭。治以补肝养血,疏散风热。处方:制首乌、生首乌、当归、白芍各15克,熟地、桑椹子各20克,女贞子、旱莲草、菊花、白蒺藜、银花、桑叶、陈皮各10克,日1剂,水煎服。
上方连服20剂后复诊,头部已有毫毛生出。又继守方服30剂,眉毛、汗毛、指甲亦开始生长。后改为丸剂坚持服用,至8月9日复诊,头发生出约5厘米,较浓密,眉毛、汗毛、指甲皆长出。
按:毛发者血之余,指甲亦靠血之荣养。肝藏血,肝肾同源,肾精亏虚,肝血不足,不能荣养,加之风热外袭,腠理郁滞,气血不畅,故毛发指甲脱落或伴瘙痒、皮疹。方以生、制首乌、熟地、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白芍、桑椹子滋补肝肾,养血荣发;菊花、白蒺藜、银花、桑叶疏散风热;配陈皮使补而不滞。效不更方,终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