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48514700000016

第16章 病案集锦(5)

诊断:中医诊断:胸痹(痰阻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治法:行气祛痰,活血化瘀

方药:丹参饮合瓜蒌半夏汤加减

丹参20克、檀香4克、砂仁5克(打,后下)、苏木6克、三七粉3克(冲服)、苏梗10克、郁金0克、瓜蒌15克、黄精15克、琥珀粉2克(冲服)、桔梗10克、炒枳壳10克、炙草6克、法半夏10克、柴胡10克、红参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11月20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胸闷气短症状减轻,余无不适。脉沉,苔白,治以活血祛瘀为主,仍以上方加减用之,如下:

檀香5克、砂仁5克(打,后下)、丹参20克、怀牛膝15克、黄芩10克、黄柏6克、木瓜15克、川断15克、寄生15克、巴戟天10克、熟地25克、鸡血藤30克、炒山药15克、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狗脊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11月27日,患者自述、胸闷气短明显减轻,但因过度劳累又出现失眠,每晚仅能睡2~3小时,多梦。脉沉滑,舌略暗,苔白。治以行气安神定志,方以温胆汤加减如下:

丹参20克、远志10克、九节菖蒲10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党参15克、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法半夏10克、竹茹6克、炒枳壳10克、陈皮10克、夜交藤3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四诊:2009年12月10日,患者自述仍有失眠,胸闷气短消失,舌暗苔白,脉沉。治以养血安神定志,方以珍珠母丸加减,如下:

九节菖蒲15克、远志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珍珠母30克(先煎)、茯神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黄连6克、肉桂1克、水飞朱砂2克(冲服)、柏子仁10克、炒枣仁15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10年2月26日,患者陪家人就诊时自述失眠、胸闷气短已痊愈。

按:胸痹疼痛,轻者胸闷气短,用瓜蒌薤白诸方治之。甚者出现血瘀兼气滞。病久之人多兼气阴两虚。丹参饮活血理气,原为治疗胸痹疼痛所设,今与瓜蒌薤白白芍等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称胸痹疼痛)效果良好。如有兼证则随症加减。日久当以生脉饮益气养阴可也。

病案二

姓名:胡春尧性别:女年龄:46岁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11月13日

主诉:胸骨后隐痛,伴气短2月余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因劳累出现胸骨后隐痛,痛引肩背,伴有气短、头晕、乏力、睡眠差、易醒、多梦。肢体困重。舌暗苔厚腻,脉滑。近两日又发生感冒,出现头痛、咽干、咳嗽等症状。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段异常;左心室心尖区室壁增厚;左心室心肌未见明显缺血性现象。

辨证分析:患者起病源于劳累过度,过劳使得胸阳痹阻,气机不畅,心肌挛急,血运受阻,加之患者形体肥胖,痰湿偏重,痰为阴邪,重浊黏滞阻于心脉,故见胸骨后闷痛。痰浊困脾,脾失健运,脾气虚则见气短、乏力、头晕等。脾气虚致使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故见睡眠差,多梦易醒。舌暗苔厚腻属心血瘀阻兼痰湿内停之象。又因凉燥外袭,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咽干。

诊断:中医诊断:胸痹(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感冒(外感凉燥)

西医诊断:心脏病(心律失常)

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活血化瘀,豁痰通阳兼止咳化痰

方药:丹参饮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丹参30克、瓜蒌30克、杏仁10克、麦冬15克、薤白6克、法半夏10克、檀香5克(后下)、砂仁6克(打,后下)、苏梗10克、炒枳壳10克、厚朴6克、橘红12克、红花10克、三七粉3克(冲服)、黄精15克、琥珀粉3克(冲服)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11月20日,患者服用上药后胸骨后隐痛发作次数减少,仍有气短,后背隐约疼痛,李老仍治以活血化瘀,豁痰通阳兼化痰止咳,上方继服,如下:

丹参30克、瓜蒌30克、杏仁10克、麦冬15克、薤白6克、法半夏10克、檀香5克(后下)、砂仁6克(打,后下)、炒枳壳10克、厚朴6克、橘红15克、红花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琥珀粉3克(冲服)、桂枝10克、茯苓2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11月27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左侧胸部偶有胀痛,偶有气短,咳嗽,近两日又出现胃脘部痞满不适。李老认为咳嗽已去,故及时调整治法,去杏苏散加桂枝龙牡汤以调和阴阳,方如下:

生龙牡各30克(先煎)、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瓜蒌15克、薤白6克、法半夏10克、橘红1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6克(打,后下)、丹参30克、炒枳壳10克、桔梗10克、麦冬15克、党参15克、五味子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四诊:2010年1月23日,患者自述服药后胸骨隐痛未再发作,近一周因饮食不当又出现胃脘痞闷不适,要求治疗胃病。

按:喘息咳唾,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胸是谓胸痹,《金匮要略》以胸阳不振,寒饮塞胸立论。虽直指病机但尚不完全,后世及近现代尤重瘀血阻络,所以有以上之情况,皆因阳虚气弱。故李老治疗此证,在化瘀、活血、通阳之时用生脉饮治本,常收较好疗效。

病案三

姓名:张林性别:女年龄:49岁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4月20日

主诉:气短、憋气1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胸中憋闷,夜间加重,憋气时间长达数秒,伴头昏头晕,口干咽干。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形体偏胖,舌淡苔厚腻,脉滑。

辅助检查:X光检查:左肺上叶斑片状稍高密度影。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导致湿热蕴积,脾气被伤,健运失职,湿热蕴结中焦,热邪灼津为痰,加之脾虚痰浊内生,脉道塞滞,气急不畅,心脉挛急故发为胸中憋闷、气短等。痰浊化热,上蒙清窍故见头昏头晕,热伤津液,故见口干咽干。舌淡苔厚腻,脉滑均为痰浊内阻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胸痹(痰浊内阻,肝郁气逆)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四磨汤加减

瓜蒌10克、薤白6克、法半夏15克、桔梗10克、炙麻黄6克、橘红15克、炒枳壳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郁金10克、沉香6克(后下)、白芍6克、党参15克、炒槟榔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5月8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气短、憋气缓解,偶有发作,仍有头晕乏力,口干咽干,李老以开胸散结,行气降逆为主,方以四磨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沉香30克(后下)、乌药30克、红参30克、炒枳壳30克、木香30克、柴胡20克、制香附30克、炒槟榔30克、郁金30克、炙甘草30克、浮小麦100克、当归40克、白芍40克

上药一料,研末,用姜枣煎水送服,1日3次,1次5克。

三诊:2009年9月2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2个月后,气短憋气症状消失,口干咽干减轻,要求继续服用上方散剂。

按:胸为空旷之所,宗气所聚之地。气机升降正常须得胸中毫无滞碍。气滞,血瘀,痰浊若是盘踞胸中则气机受阻,升降失常则胸闷气短作矣。病甚者可出现气喘,昏厥。瓜蒌薤白半夏汤可以豁痰通阳,四磨汤可以通利气机。若瘀血甚则丹参饮,血府逐瘀汤必用,若更见阳气虚盛则附子、桂枝等亦当必用,此乃论治斯证之大要。

胁痛

病案一

姓名:王娟性别:女年龄:21岁民族:汉族

职业:学生婚姻状况:未婚

主诉:两胁部疼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4月患肺结核休学1年,经西医抗结核治疗5个月后诸症缓解,于2009年1月10日行肺部CT检查,结果为正常。现两胁肋部疼痛已1月余,近几日加重,伴有心前区偶发刺痛,胸背部时有紧缩拘急感。口干口苦,夜间偶有咳嗽,痰少,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辨证分析:患者休学治病期间,精神不畅,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气机郁结于肝经偱行之所,故见两胁肋部胀痛,日久影响至胸部心肺之气的运行,故可偶发心胸部拘紧疼痛感,气郁化火,故有口干口苦,苔黄之证,舌淡,脉细为正虚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胁痛(肝郁气滞)

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炙草6克、椒目10克、花粉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大枣5枚、生姜6克、瓜蒌15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3月9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胸背部拘紧感明显减轻,但仍有两胁肋部胀闷不适感,吸气时加重,喜叹息,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前方见效,患者口苦缓解,苔薄黄转为薄白,故去前方黄芩及瓜蒌,佐加活血之药,继续治疗。

柴胡10克、炒枳壳10克、白芍15克、炙草6克、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砂仁6克(打,后下)、木香10克、青皮6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本病初诊所用之瓜蒌椒目汤乃清、费伯雄之方,原方见于费式所著《医醇滕义》,是治悬饮之效方,方于平淡中见奇效,我曾屡用此方治疗胸胁疼痛而见胸水者。本病为治疗结核病后遗胸痛。以四逆散、小柴胡汤为主是因痛位属肝,舒之散之,肝气自顺,用瓜蒌椒目汤是因痰饮积聚,不逐难愈。因悬饮是“正在胁下,咳唾引痛”。

病案二

姓名:韩小宁性别:男年龄:23岁民族:汉族

职业:个体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10年5月26日

主诉:胁痛,纳差,腹胀反复发作5年,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5年前曾有肝炎病史。5年来每因劳累及情志不畅则感到右胁部疼痛不适,疲乏,纳差,间断服用西药保肝治疗,症状有所减轻。2月前因情志抑郁出现右胁部疼痛明显,偶尔牵及左胁部亦有疼痛,纳差,疲乏明显,腹胀满,小便不利。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

辅助检查:B超检查:肝脾略大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性情易怒,情志不畅,肝气抑郁而不畅达,5年前有过肝炎病史,使肝的疏泄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肝气不舒,气郁而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胁部疼痛,且有腹胀满。肝病日久,横逆克脾土,使得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故有纳少、恶心、呕吐等症状。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湿留于体内形成湿邪,湿阻气机,不能正常营运,故有脘腹胀满,小便不利,苔腻等征象。

诊断:中医诊断:胁痛(肝郁克脾,脾虚湿蕴)

西医诊断:肝硬化早期

治法:疏肝养肝,燥湿和胃

方药:平胃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陈皮10克、川厚朴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2克、炒枳壳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茯苓10克、丹参20克、生地20克、木香10克、党参30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炙草6克

复诊:2010年6月14日,患者自述服用上方12剂药后腹部胀满明显减轻,但胁部仍有不适,纳食增,精神可,恶心感好转,仍有口干口苦,舌暗,苔薄黄,脉弦。

苦参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虎杖10克、败酱草15克、党参30克、厚朴6克、木香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炒枳壳10克、生地20克、炒神曲10克

12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10年其亲戚来诊,问及此患者,其亲戚说其现病情稳定。

按:右胁部胀痛,若已经明确诊断为肝类疾病者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病程日久缠绵不愈者一定注意肝阴,用香燥药、苦寒药时,若病轻药重,药过病所则可伤及肝阴,故常可加当归、白芍以养肝血。用虎杖、苦参、败酱草等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之用药。

胃痛

病案一

姓名:张百俊性别:男年龄:64岁民族:汉族

职业:教师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胃脘部不适10年,加重1年余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疼痛不适,反复发作,与1993年因胃穿孔行胃三分之二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可,间断发作胃胀、胃痛,没有进行系统治疗,1年余症状加重,故于2008年到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症状略有好转,近来又感胃脘及食道不适,食后胀满作痛,嗳气,恶心,但无呕吐,疲乏无力,纳少,二便正常,舌淡苔少,脉弦。2008年12月11日附属医院胃镜显示:慢性残胃炎,吻合口病变性质。2008年12月14日附属医院胃镜显示:残胃吻合口炎:hP阳性。

辨证分析:患者行胃切除术后损伤胃的受纳功能,故饮食减少,食后则胃脘部胀满不适,甚则疼痛,胃的受纳功能减弱,胃气不降,继而上逆,故病人有恶心、嗳气,且于食后加重,因长期纳少,气血乏源,故全身疲乏无力,精神欠佳,舌淡为气血亏虚之象,苔少为胃气阴损伤之征,脉弦可见于疼痛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