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
48513200000005

第5章 自然环境(3)

5.疏林

贺兰山是一侵蚀和剥蚀的中山山地,在森林垂直带的干燥阳坡。蒸发量大,干燥度强,针叶树种很难生长。阔叶树也只有耐旱性强的灰榆等能稀疏生长。因此,在贺兰山保护区的海拔2000~2500m的干燥阳坡形成了一个以灰榆为主的疏林带。除灰榆群系外,还分布少量的杜松疏林、杜松+灰榆混交疏林。灰榆群系是贺兰山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布广,面积大。通常树高仅3~4m,不郁闭,有大量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伴生,如蒙古绣线菊、小叶忍冬、子、黄刺玫等;半灌木有铁杆蒿,贺兰山女蒿。灰榆疏林山地景观独特,它是森林环境向灌丛乃至草原景观的过渡类型。这种林型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因此更应严加保护。

6.常绿针叶灌丛

山地常绿针叶灌丛由叉子圆柏灌丛、杜松灌丛2个群落系构成,其中以叉子圆柏灌丛为主。叉子圆柏灌丛呈团块状分布,一般分布于海拔2500~2700m的半阳坡、半阴坡较多,在云杉林缘、平缓山顶或沟谷坡地有时也有分布。叉子圆柏是匍匐灌木,常常单独组成纯群落,景观醒目,伴生植物很少,是很好的水土保持群落。

7.落叶阔(小)叶灌丛

落叶阔叶灌丛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根据其分布的海拔高度或对温度的适应,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高寒落叶阔叶灌丛(Alpine deciduous broad-leaf shrub),分布在贺兰山海拔3000~3500m的山巅;寒温落叶阔叶灌丛(Cold-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shrub),分布于贺兰山保护区海拔(2700)2800~3000m山地较陡阳坡、半阳坡,形成了亚高山灌丛景观;温性落叶阔叶灌丛(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shrub),是由温性、中生灌木所组成的山地植被类型,集中分布在1800~2700m的阳坡、半阳坡及沟谷。

8.旱生灌丛

该类型为贺兰山较特殊的群落类型,分布面积较广,生于海拔较低的山坡、沟谷或陡坡,生境往往较干旱。主要包括斑子麻黄灌丛、蒙古扁桃灌丛、甘蒙锦鸡儿灌丛、荒漠锦鸡儿灌丛、内蒙野丁香矮灌丛、贺兰山女蒿矮灌丛等群系,除甘蒙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外,其余均为贺兰山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群系。

9.草原

山地草原在宁夏山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出现在山地森林带以下海拔1600~2600m的平缓坡地,常与中生灌丛复合存在。贺兰山保护区分布有宁夏及内蒙古地区所有的针茅,是蒙古高原及宁夏黄土高原针茅的集中分布区。保护区内草原群落面积较大,类型丰富。根据对水分的生态适应,可划分为3个类型。草甸草原,在保护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阳坡、半阳坡较上部,水分条件较好;典型草原,在保护区分布面积较大,类型也较多,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400m各类山坡、沟谷边缘等生境;荒漠草原,为保护区草原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于山地中段海拔较低的山坡及南北两段海拔较高的山坡,占据一定景观空间,海拔为1200~1600m。

10.荒漠

从植被分类的角度,荒漠原则上不是一个植被型,是一个植被型组,本文为了描述的方便,将其视为植被型。该类型一般分布在贺兰山山地垂直带的基带,地形为倾斜或起伏的山前坡地或平原以及南北段的低山带,海拔1100~1500m,土壤为灰漠土,年降水量在150~200平方米。主要包括珍珠猪毛菜、红砂、长叶红砂、霸王、上述群系中,均为草原化荒漠,除建群种外,主要伴生无芒隐子草、沙生针茅等草本植物,多年生杂类草和一年生层片在多雨年份发育较好。

11.草甸

贺兰山保护区草甸面积较小,但类型仍较多。高山草甸,有嵩草、矮生嵩草、高山嵩草3个群系。分布在贺兰山3000~3500m的山巅及山脊附近较平坦处。往往伴生火绒草、紫喙苔草、早熟禾、高山蚤缀等。草群高度在5cm左右,密集如地毯。

12.水生、沼生植被

该类型面积很小,零星分布于水潭及河流边缘,主要包括扁杆草、细灯心草、长果水苦荬、北水苦荬等群系。

第六节野生动物资源

贺兰山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的过渡地带。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56科139属218种。其中鱼纲1目2科2属2种,两栖纲1目2科2属3种,爬行纲2目6科9属14种,鸟纲14目31科81属143种,哺乳纲6目15科45属56种。保护区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有4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32种。

一、贺兰山动物的垂直分布

根据植被垂直的分布特点,为了便于动物垂直分布的叙述,将山体划分为4个垂直带,其垂直分布情况如下。

低山带海拔在1800m以下,生长灰榆疏林、蒙古扁桃、小叶忍冬及其他灌木丛。在低山带鸟类以白顶即鸟、灰眉岩为优势种,红隼、石鸡、岩鸽、红嘴山鸦、岩燕、灰、白、赭红尾鸲、北红尾鸲、黄眉柳莺、褐头山雀、麻雀等为常见种。该带光照条件好,气温较高,灌木丛生,植物种类较多,食物丰富,因此鸟类种类最多。其中主要分布于该带并可作为该带特征代表的鸟类有金眶、戴胜、凤头百灵、角百灵、灰、田鹨、喜鹊、寒鸦、沙即鸟、漠即鸟、白顶即鸟、斑鸫、红喉姬、普通朱雀等。

兽类中以荒漠啮齿动物(黄鼠、跳鼠、沙鼠)和草兔为优势,并有一些中、小型食肉兽。在贺兰山山麓常见的有常长爪沙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达乌尔黄鼠等;在居民点附近以褐家鼠和小家鼠居多;在灌丛中可见仓鼠、蒙古兔;食肉兽主要有艾虎、虎鼬、石貂、狗獾、赤狐,此外,沙狐、狼、漠猫、猞猁等也偶有出现;山洞中栖息有蝙蝠,如大耳蝠、阔耳蝠等。

在爬行动物方面,沙蜥属和麻蜥属种类和数量最多,如榆林沙蜥、荒漠沙蜥、丽斑麻蜥、密点麻蜥等;蛇类如黄脊游蛇、虎斑游蛇、白条锦蛇、蝮蛇等;在潮湿地方有花背蟾蜍,在山溪中有中国林蛙及其他几种很小的鱼类。

中山带海拔1800~2400m,生长着油松-山杨混交林、山杨-青海云杉混交林及小片山杨纯林。在中山带,鸟类以褐头山雀、红眉朱雀为优势种,石鸡、蓝马鸡、红嘴山鸦、乌鸦、赭红尾鸲、北红尾鸲、煤山雀、银喉长尾山雀、黑头、灰眉岩等为常见种。主要分布该带的代表种为鹪鹩、棕眉山岩鹨、白背矶鸫、赤颈鸫、褐柳莺、山鹛、白翅拟蜡嘴雀等。

中山带草食兽类明显增多,啮齿类渐少。在松林下有灰仓鼠、大林姬鼠,石堆中有鼠兔等;灌、草丛中有草兔;丛林中可见马麝和马鹿,其粪堆随处可见;哈拉乌沟有石貂。该带两栖、爬行动物稀少,仅发现过黄脊游蛇。

亚高山带海拔2400~3100m,主要为青海云杉纯林。在亚高山带,鸟类以褐岩鹨、黑头为优势种;蓝马鸡、红嘴山鸦、凤头雀莺、煤山雀、褐头山雀、白眉朱雀为常见种;代表种为兀鹫、白腰雨燕。

该带是马麝、马鹿、岩羊等中型草食动物最多的地方,蹄迹、粪迹、食迹、擦痒迹均可见到。这里也是草食动物尸体(马麝、马鹿、牦牛)最多的地方。食肉类有赤狐等。啮齿类以大林姬鼠为优势种,它们对青海云杉有一定危害。此外还有短耳仓鼠等。爬行动物仅有蛇类。

高山带海拔3100m以上,生长着高山柳、猪毛刺、金露梅、铁木耳草以及高山草甸植被,此外还有裸岩碎石地带。该带气候严酷,风大,空气湿度低,植被矮小,种类少,动物食物缺乏。晚秋至早春白雪皑皑,5月份气温常在0℃以下,一些动物在不同季节有垂直迁移现象。该带鸟类有红嘴山鸦、褐岩鹨、灰眉岩、白腰雨燕、兀鹫和其他猛禽。兽类中有牦牛(从青海省引进散放)、岩羊、兔鼠,还可能有雪豹(数量已极为稀少)。总之,高山带的动物是相当贫乏的。

以上述情况可知,无论以动物种类还是数量来看,低山带所占比例都是最大的,中山带次之,亚高山带再次之,高山带最小。需要说明,本垂直带的划分并非植被垂直带的划分。目前植物学界对贺兰山植被垂直带的划分意见不一,尚无定论。

二、珍贵动物

根据1998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二类保护动物,在贺兰山所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40种,其中鸟类23种,兽类6种。其中,属于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有雪豹、马麝、盘羊、黑鹳、金雕、大鸨、胡兀鹫、白尾海雕8种,其余32种均属于国家的二类保护动物,它们分别是:马鹿、岩羊、猞猁、石貂、蓝马鸡、雀鹰、松雀鹰、苍鹰、长耳、红隼、鸢、秃鹫、蜂鹰、大等。

除了上述珍贵动物之外,在贺兰山又有38种新纪录种和亚种鸟类动物及两种兽类动物。它们的名称是黑鹳、雀鹰、松雀鹰、普通、金雕、鹊鹞、短趾雕、游隼、红脚隼、领角、长耳、普通夜鹰、角百灵、灰、白、太平鸟、红尾伯劳、紫翅椋鸟、大嘴乌鸦、鹪鹩、红尾水鸲、白顶溪鸲、蓝矶、虎斑地鸫、赤颈鸫、斑鸫、棕眉柳莺、黄腰柳莺、凤头雀鹰、黄眉姬、煤山雀、银喉长尾山雀、黄雀、黄嘴朱顶雀、北朱雀、红交嘴雀、白头、小等。其中,有7种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又是新纪录种和亚种的鸟类。它们是黑鹳、金雕、雀鹰、松雀鹰、游隼、红脚隼、长耳。两种新纪录种和亚种兽类动物名称是大耳蝠、阔耳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