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男性生殖与健康365问
48511300000042

第42章 男性节育与优育(3)

手术复通率与复孕率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术后精液中精子重现,后者是指术后使妇女受孕。影响复通、复孕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吻合术的操作技术对两者均有较大影响。若吻合术离绝育术施行的时间超过10年,复通率明显下降。绝育术后如有精液囊肿形成,则吻合术的成功率增加。有输精管神经损伤影响精子输出,或存在自身免疫反应的(如出现抗精子抗体),复孕率降低。另外,有其他影响男性生育力的因素存在,如输精管静脉曲张、生殖道感染、年龄的增长等,复孕率也会降低。

336.忍精性交能否避孕?

忍精性交是指性交时男性强忍射精感觉,迫使自己不排精,力争无精液进人女性阴道而达到避孕目的。忍精性交起源于古代人们观察到精液与生育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原始的避孕方法。以往,人们对性保健认识的误区促进了这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我国古代房中术理论认为,只要在性交时坚持不射精,“握固不泄”,就能达到“采阴补阳”之功效,即男性可从女性体内吸取某些神秘有益物质。然而,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握固不泄”充其量只能作为延迟男性射精以提高性交质量的辅助手段,“多交少泄”是否有助于延年益寿在科学上很难得到确切证实。相反,经常忍精性交可能会发生无法忍精而避孕失败,也会引起性器官广泛持久充血,有可能造成今后性功能障碍,还可引起会阴不适、排尿频繁等症状。可以认为,忍精性交不可取。

337.尿道压迫法也能避孕吗?

尿道压迫法是指会阴部尿道压迫,也称“逆行射精”。是指在性交中,男性在有射精感时,用示、中两指,从阴囊和肛门之间,向耻骨方向紧紧压迫,等搏动完全停止后(约1分钟左右),再放松,同时将阴茎撤出。手指压迫尿道,使尿道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暂不通畅。精液不能到前部尿道,逆行射向膀胱,以后随尿排出。

此法在民间流传也来自古代性保健的误区。我国古代房中术认为,尿道压迫法可使精液上行达到脑部,起滋补作用,称之为“还精补脑”。现代解剖、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上述操作只能使精液流入膀胱,随小便排出,根本不可能到达脑部,更无滋补作用可言。

需要采用此法者应注意:①宜先带避孕套练习数次,掌握要领后再正式使用。②逆行射精有一定的失败率,因需掌握压迫要领;也需及时撤出阴茎,否则放松后尿道内精液有可能再流人阴道。

③此法并不符合生理情况,精液反复逆射入膀胱,对膀胱颈可能有刺激作用,易发生性交后尿频现象。

338.什么是物理抗生育?

所谓物理抗生育,是指利用热效应及热外效应来抑制男性睾丸生精作用而达至避孕节育目的的一类方法。具体包括超声避孕、微波避孕、激光避孕和温热避孕等。

人们早就观察到,哺乳动物精子的发生必须在低于体温环境下进行。人类隐睾症患者因其睾丸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处未下降入阴囊,长期处于正常体温环境,往往是不育症患者。阴囊的温度调节作用使睾丸处于生精的理想环境。如果干扰这种调节作用,可使睾丸不产生精子,同样成为不育症。1924年有人在动物中做人工隐睾手术,成功地抑制睾丸精子发生。此后,很多学者进行过温水浴、电灯、电炉、蒸气浴等各种睾丸热效应的动物实验,都观察到类似效果。

目前认为,物理抗生育方法都为局部应用,总体上对人是安全的、无不良反应。物理抗生育对睾丸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曲细精管生精功能,对间质细胞影响小,不影响性功能。因此,物理抗生育有可能发展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抗生育方法。但是,物理抗生育要达到理想的避孕效果,尚需进一步改进仪器,探索避孕最适温度、剂量和作用时间。此外,对物理抗生育的三致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免疫试验等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339.微波避孕是怎么回事?

微波是指波长为1毫米至1米、频率为300~300000兆赫(MHz)的高频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微波位于远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有较强的穿透力,具有特殊的产热作用。微波产生的热集中在受辐射区的局部,可使深达3~5厘米处的组织的温度明显高于皮肤浅表温度,受影响部位细胞内外的离子、水分,会产生高速震荡,从而引起细胞功能的改变。鉴于微波这样一种特性,用来照射阴囊和睾丸,影响睾丸内曲细精管中的生精上皮,阻止精子生成,可达到避孕目的。

微波避孕常用2450MHz或915MHz微波治疗机。具体方法是:①需避孕的男性仰卧,暴露阴囊,将阴囊以外的下腹部及腿部用温棉垫或铜丝网屏蔽,阴囊覆盖两层干棉布以保温;②将辐射器垂直向下,对准阴囊,距离7~8厘米,加温3~5分钟,温度上升至40~42℃后,电流降低,维持30分钟;③每3~4周重复加温一次;④每周进行精液检查,精子数应维持在避孕值(少于500万/毫升)。

微波避孕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辐射器发生的微波强度必须均匀分布;需要有一个能精确反映受照射区域微波强度的仪器,以确定准确的剂量;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等。因此,微波避孕有待更深入研究后,才能在临床上推广。

340.超声避孕目前是否常用?

超声是一种超出人类听觉域限的声波。由于频率高、波长短,其物理和生物物理特性与声波有很大区别。倘若使用达到一定声强的超声照射人体,通过它的产热和机械震荡的共同作用,可扰乱组织细胞的功能,影响机体的体液与电解质等的新陈代谢。因此,现代医学曾尝试以超声作用于睾丸,扰乱其生精功能,达到避孕目的。

用于抗生育的超声频率约在1MHz左右,声强约为1~2W/平方厘米,与2450MHz的微波相比,其穿透性能更好。超声避孕需一特制的椅子,椅子前方有一与有机玻璃杯相接合的孤形缺口,杯中盛有与室温相同的水。需避孕的男性坐在椅子上,阴囊浸在水中,与超声波探头距离2~2.5厘米,以1.5~1.75W/平方厘米超声强度作用15分钟,间隔1~2天重复一次,2~3次为一疗程。

临床观察有些男性能以此避孕,但停止超声作用1周后精子数会迅速上升。

超声避孕同样有声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且抑制生精的效果取决于睾丸大小,超声的频率,每单位面积使用的能量,器皿的大小,睾丸在水中的位置,超声发射距离以及避孕者的年龄等。目前对这项避孕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341.温热避孕是否有效?

温热避孕是指用温水浴、红外线、热敷等方法避孕。人为地升高睾丸的温度,干扰其生精功能,进而达到避孕的一类方法。温热避孕积累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资料,但在志愿者临床观察中,效果不够理想。例如,有人将浴池水用蒸气加热至43~44℃,志愿者坐于池中木制长椅上,浸没阴囊,每次20分钟,每两周一次。观察发现,精子密度下降,但个体差异很大,不能维持低水平,原因是温热较难透入到睾丸中心。此外,也有人试制和使用电热内裤、热敷灵、阴囊局敷等,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确定。

342.男用避孕药有哪些?

男用避孕药是指能阻碍精子生成及干扰精子成熟过程的药物。精子在睾丸生成,要在附睾中成熟。睾丸生精功能是受丘脑下部-脑垂体-睾丸轴的控制。睾丸在生精过程中同时分泌男性激素。上述各种激素的释放是与生精过程相互协调进行的。因此,由于男性避孕研究起步较晚和一些研究上的特殊困难,男用避孕药至今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有些已显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作用机制不同,男用避孕药大致可分成如下三类。

(1)干扰精子生成所需激素环境的药物:如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可干扰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干扰睾丸生精功能,阻碍精子生成。目前正在研究的药物有庚酸睾酮(每周1次),20AETl(3个月一次)联合左炔诺孕酮酯,地索高诺酮皮下埋植剂(两根型,埋植后可避孕1年),甲孕酮、睾酮微球注射剂,LHRH类似物,LHRH疫苗等。

(2)直接抑制精子发生的药物:精子由睾丸生精上皮生成。直接抑制睾丸上皮生精功能,就能抑制精子生成。目前正在研究的有醋酸棉酚和雷公藤多苷。

(3)干扰精子在附睾内成熟的药物:精子生成后要进入附睾内停留3周左右,以获得运动和受精能力,达到功能上成熟。干扰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药物,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有α-氯代甘油等。

343.男性避孕措施的研究有何进展?

(1)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男性避孕药,是中国有关部门的一大心愿。2001年7月,国家计生委举行的一次学术论坛上,就介绍了男性避孕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称中国有可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男性避孕药。

十一酸睾酮是国家计生委重点开发的药物之一。这种药物原本是用于临床治疗男子性腺功能低下症的。研究人员后来又发现,这种从体外补充的雄性激素,还可以抑制精子的生成。由此,十一酸睾酮“绽放第二春”,担当起男性避孕试验的重任。

199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计生委的支持下,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启动十一酸睾酮的Ⅰ期临床试验。之后,课题组筛选出308位志愿者进行定期试验,每月接受一次药物注射。绝大多数人的精液检查出现了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在性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达到了有效避孕的目的。停药后,所有受试者的正常生精能力都得到恢复。

去年年底,从广州传来十一酸睾酮Ⅲ期临床试验开展的消息,引得不少男性纷纷前往广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咨询。不过,这则由南方某报推出的消息并不确切,Ⅲ期临床研究实际上并未正式启动,十一酸睾酮能否成为男性避孕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据报道,德国明斯特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最近研制成一种前景良好的男用避孕针。负责该项研究的埃·尼施拉克教授说,他们对28位年龄在18~45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验。

据用药者说,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情绪和性功能无变化。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支持开发男用避孕药。但男用避孕药的避孕效果一直不理想。成功率只有60%多一些,而女用避孕药的有效率在99%左右。

(3)目前,英国正在研究一种男性避孕药。这种避孕药的药效最长可达3年。因为这种避孕药是通过埋在胳膊皮下的微型药物释放系统而发挥作用,所以使用者不用担心忘记用药。

目前,英国正在试验这种男性避孕药的药效。有40名年龄在18~45岁的英国男子和80名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男子参加了这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服用药物的男子都已经完全停止产生精子,且没有不良反应。

344.什么是男性不育症?

不育症是生殖健康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很大痛苦,而且可能引起家庭不稳定。不育是指已婚育龄夫妇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同居一年以上女方未曾有过妊娠,或有过妊娠,但均为流产或死胎。不育症与男方也有关系。据国外统计,不育夫妇占已婚育龄夫妇的15%,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不育症中由于男方因素而造成的不育称之为男性不育。夫妇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从未有过生育者称为原发性不育。原有过生育但随后不能者谓之继发性不育。

345.常见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哪些?

(1)精液异常:无精子或精子过少不能使女方怀孕。这种情况有永久性的,也有暂时性的。前者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障碍或睾丸、输精管严重病变者;后者多见于性生活过频,导致生精功能一过性衰竭者。精子活率、活力低下或畸形精子过多也可导致不育。

精液理化性状异常导致不育。正常精液射出后很快凝固成胶胨状,在以后的15~30分钟内又全部液化。如果精液射出后不凝固或液化不全,常提示精囊腺或前列腺有病变。此外,一些细菌、病毒感染生殖道也可造成精液成分的改变,以致引起不育。

(2)精子生成障碍:性染色体异常可使睾丸等器官分化不良,例如克氏综合征、隐睾导致不育。阴囊一侧或双侧触摸不到睾丸,单侧隐睾30%~60%不能生育,双侧隐睾60%~100%不能生育。

睾丸局部病变导致不育。青春前期患腮腺炎,如并发睾丸炎,可使生精细胞受损害,能严重影响生育力。附睾炎或硬结节,可影响精子的输出通道。精索静脉曲张可造成睾丸血液循环不畅和组织缺氧,使精子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精子增多,严重者可导致不育。

(3)精子和卵子不能结合: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都是精液排出的必经之路,任何一处病变均可阻碍精子的运行而造成不育。例如上述器官的先天性畸形、闭锁或炎症等引起的阻塞。外生殖器畸形,如先天性阴茎缺如、阴茎过小、两性畸形、尿道上裂、尿道下裂等,可造成性交困难或射精异常,或逆行射精使精液不能正常射入女性生殖道。

(4)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脑垂体功能减退,可使生精上皮不发育或生精细胞成熟发生障碍。某些全身性疾病、重症营养不良、经常接触放射线、高温作业、药物中毒影响、长期服用粗制棉子油及精子免疫抗体的存在,均会导致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