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男性官兵生殖健康
48511100000008

第8章 生殖器官的保健及常见病治疗(3)

本病是指精索静脉回流不畅,血流淤积而造成的精索静脉伸长、纡曲、扩张。为青壮年常患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左侧,左侧的精索静脉成90°左右的角度直接回流到肾静脉,回流阻力大,行程又长(约35厘米)。也可因为静脉瓣发育不全,血液出现倒流而影响回流,导致精索静脉的纡曲扩张。此病的发生也与某些长时间站立性的职业有关,飞行人员中发病率较高。此病之所以应当引起重视,是男性不育病因中之一。

若对精索静脉曲张尽早施行适当的治疗,如外科手术,不少人会避免生育能力遭受损害或使一些已受损害的人重新恢复生育能力。治疗效果依精索静脉曲张的时间、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等而有所差异。

(1)精索静脉曲张的原因

①解剖因素。睾丸和附睾的血液经精索静脉回流,精索静脉可分为3组,它们在外环处有侧支循环互相交通。

后组:精索外静脉→腹壁下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

中组:输精管静脉→膀胱上静脉→髂内静脉。

前组:精索内静脉。睾丸、附睾的静脉主要通过精索蔓状静脉丛回流,静脉丛在腹股沟管内合并为2~4条静脉,穿过内环至腹膜后合成一条静脉,称为静索内静脉。右侧精索内静脉向上斜行进入下腔静脉。左侧成直角进入左肾静脉。

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左侧的原因是左精索内静脉长,呈直角进入肾静脉,血流受到一定阻力。左肾静脉附近的左精索内静脉无瓣膜,血液容易倒流;左精索内静脉位于乙状结肠之后,易受肠内粪便的压迫,影响血液回流。

②生理因素:青壮年性功能较旺盛,阴囊内容物血液供应旺盛。所以有些精索静脉曲张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长久站立,增加腹压也是发病原因。

③其他因素: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肾积水等压迫精索内静脉可引起症状性或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原发者平卧时很快消失,继发者常不消失或消失很慢。久坐软沙发会导致精索静脉曲张,引起性功能损害。长时间坐软沙发是导致睾丸精索静脉曲张的继发性原因之一。

精索静脉曲张时,睾丸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泄出去,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会使睾酮减少。睾酮是维持男子性功能和产生精子的动力,一旦缺乏,势必导致男子性功能障碍和不育。因此,要特别注意坐沙发的时间1次不宜超过1小时。必须久坐时,应每隔半小时左右站起来活动几分钟。

(2)精索静脉曲张的危害

①阴囊温度升高;②营养障碍;③睾丸内分泌功能障碍;④毒素作用;⑤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等均影响精子的生成,导致性功能减退甚至不育。

(3)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①阴囊部坠胀不适,站立或行走可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

②体检时,可在阴囊内触及一团蚯蚓状肿块,平卧时可完全消失。

③患侧阴囊或睾丸有坠胀感或坠痛,阴囊肿大,站立时患侧阴囊及睾丸低于健侧,阴囊表面可见扩张、纡曲之静脉,摸之有蚯蚓团状软性包块。平卧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④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乏力、神经过敏等,有的患者有性功能障碍。

⑤精索静脉曲张有时可影响生育。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有9%不育,男性不育者有39%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严重者可引起睾丸萎缩。原因是患侧阴囊内温度升高并反射至对侧,使精原细胞退化、萎缩、精子数量减少。或是左肾上腺分泌的5羟色胺或类固醇经左精索内静脉反流入睾丸,引起精子数减少。

(4)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

Ⅰ级(轻度):站立时看不到阴囊皮肤有曲张静脉突出,但可摸到阴囊内曲张的静脉,平卧时曲张的静脉可很快消失。

Ⅱ级(中度):站立时可看到阴囊上有扩张的静脉突出,可摸到阴囊内有较明显曲张的静脉,平卧时包块逐渐消失。

Ⅲ级(重度):阴囊表面可见有明显的粗大血管;阴囊内有明显的蚯蚓状扩张的静脉,静脉壁肥厚变硬。平卧时消失缓慢。

(5)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办法取决于病情的程度。无症状,又看不到明显曲张者,用阴囊托把病侧阴囊托起,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加重。曲张明显者,不论有无症状,为预防睾丸萎缩和睾丸生精障碍的发生,都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途径有如下3种。

①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与疝气切口相同,显露精索,找出精索内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将其结扎。此手术途径简便,常用。可同时结扎扩张的精索外静脉和睾丸引带静脉,如术中用手术显微镜,效果更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②经髂窝途径结扎术:左下腹斜切口,推开腹膜,于腹膜后、髂外动脉前找到精索内静脉予以结扎。其优点是若于此处误伤精索内动脉也不会引起睾丸萎缩,缺点是不能同时处理交通支。

③有人将导管经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至左精索内静脉导入精索静脉,然后注入5%鱼肝油酸钠或明胶海绵与钢圈,栓塞此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缺点是静脉有畸形,或有侧支循环则不适于此种疗法。而且该种方法治疗需要特殊设备。

十一、附睾炎

附睾炎是中青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造成的。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大类。

1.附睾炎的病因附睾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疾病,是由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造成的。因此,本病多继发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或发生于尿道器械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后,以逆行途径引起感染者多见。

2.附睾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附睾炎:发病较急,表现为患侧阴囊坠胀不适,局部疼痛严重,甚至影响行动,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并有全身不适及高热。查体可见患侧附睾肿大,触痛明显。炎症较重时,可波及睾丸,阴囊皮肤发生红肿。

(2)慢性附睾炎:比急性多见,部分患者系急性期未能治愈而转为慢性。多数无急性发作史而常伴慢性前列腺炎。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有阴囊疼痛、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查体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同侧输尿管增粗,慢性附睾炎常可急性发作。

3.附睾炎的治疗

(1)急性期附睾炎:主张患者卧床休息,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早期可将冰袋放在附睾处,防止肿胀。晚期可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因属于感染,故应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上多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对革兰阴性菌效果较佳的抗生素。对于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如果附睾疼痛较重可请专科医师给予治疗。①以1%利多卡因10~20毫升由睾丸上端处行精索局部封闭,可起到止痛,解除坠胀作用;②附睾炎性包块增大,阴囊皮肤红肿且有波动感,形成脓肿则需行切开引流;③对留置导尿管引起本病者,应拔除尿管;④对于少数顽固患者且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行附睾甚至包括睾丸切除术。

(2)慢性附睾炎:常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这两种疾病应同时治疗。①要注意生活规律性,劳逸结合,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保持大便通畅。②避免长时间久坐;性生活不宜过频。③可温水坐浴,每日2次,水温控制在42~50℃,每次20~30分钟。④如慢性附睾炎复发者,可考虑做附睾切除。

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附睾炎,发生双侧,有导致不育的可能,故及时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