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48510800000031

第31章 让女孩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1)

1.不要让女孩产生依赖心理

由于受天性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孩子的依赖性比起男孩子来要强,从而造成了女孩子的独立性要弱一些。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能力,这对其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独立自主就是自立自强,自己掌握命运,不依赖别人,不受别人的支配。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及家庭生活的美满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力”。可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50年过去了,今天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象更是有增无减。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父母还要一口一口地喂;孩子会走路了,父母非要抱在怀里不可,不让孩子双脚着地走路。

某大学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了,但校园里仍处处可以看见慈父慈母的身影,处处可以感受到这沉甸甸的爱。一位著名高等学府的教授,千里迢迢把孩子送进了大学。由于学校在安排床位的时候,出现了疏忽,把两个人安排在一个床位上。这种小事,让女儿自己去说明一下,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教授先生却自己找到了学生公寓管理处。完成了送孩子入学的任务之后该回家了吧?可他就是放不下这颗牵挂的心。每天,女儿在教室里上课,他就在外面扒门缝。估计女儿快下课了,他就先到食堂给女儿买好饭菜,等着女儿来吃。

说起来,在这个案例中这样的行为简直不像一个教授所为。然而,这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真事!舔犊之情,人皆有之。但是,过分地宠爱只能培养出软弱的“小绵羊”。而只有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才能培养出优秀自信的孩子。

在武汉,有一位明智的父亲。学校组织学生到离家30公里以外的森林公园活动,他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能力,先教女儿记住从家里到森林公园的路线,再给她一张地图,然后要她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孩子从来没有单独去过这么远的地方,作为父亲,与其他父母一样,当然也放心不下。于是自己也骑车跟在女儿后面,看到女儿不时停下来看地图找路,自己耐着性子默默地在不远处看着,当女儿埋头骑过公园大门却浑然不知时,也没有叫她,让她自己兜了一个大圈子再回到森林公园门口,虽然迟到了一刻钟,但这是她自己独立到达了目的地。回来后,孩子委屈地说:“人家都是由父母陪着来的,就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经父亲开导,孩子由委屈而转为自豪,并说:“以后再远一点我也不怕了。”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活动能力,并使她在实践中增强了自信。

谢军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大师,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她的成就令多少人羡慕,然而您知道吗,她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父母给她独立自主的机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82年,谢军12岁,小学快毕业时,是升重点中学还是学棋,两条路任她选择。谢军和她的一家人,似乎都处在十字路口上,需要决定前进的方向。谢军在小学6年中,7个学期被评为三好生。学校当然要保送她上重点中学。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谁见谁要。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牵引着谢军和她的一家人。真是举棋不定。是走妈妈的路,将来进高等学府,还是当运动员呢?谁也拿不定主意。还是妈妈做主,她叫来了女儿,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妈妈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这是母亲对女儿选择道路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女儿将来命运的提问。家庭是民主的,对孩子采取了审慎的商量的办法,充分尊重女儿的意见和选择。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坚定地说出七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母亲得到女儿的回音后,她同意谢军的选择,同时又极其严肃地对女儿说:“好,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一个12岁的女孩能懂得和理解这段话吗?也许思维发达和超前的谢军,听懂了妈妈的话,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应该承认,母亲和女儿的这段对话,谢军会受益一辈子的。假如当初没有这段话,或者是父母包办决定女儿的前程,都不会有今天的谢军,中国也没有今天的国际象棋“女皇”。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形成了习惯,就不用别人督促了。习惯不是某种行为的偶然表现,而是一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她,她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时代的车轮已经跨进了21世纪,资格社会已经在向能力社会转变,呼唤能力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我们的一些家长,仍然对孩子管得太多。幼年时期,家长管吃饭、管穿衣、管睡觉、管游戏;上学后管接送、管学习、管作业、管书包、管文具,一直管到上了中学、上了大学,把行李送到了宿舍以后还会依依不舍,甚至陪读。如此下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实践能力怎么培养?不退化才是怪事!

所以,为了孩子将来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家长们一定要大胆地把手放开,让孩子从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开始。

2.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女孩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孩子尽快摆脱父母的庇护,快乐自由的飞翔。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火灾、地震、雷电、狂风等恶劣的环境;难免会遇到电梯停运、地铁故障等意外事故;也可能会偶尔遇到各种潜在危险……如果面对各种危险和意外事故,孩子没有处理危险、逃离危险的经验,不懂得自我保护,慌乱无措,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家长在平时就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孩子的随机应变能力。

如今的绝大部分家庭中,孩子几乎没有受挫的体验,也缺乏独立做判断和做决策的机会。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以后如何立足于充满竞争的社会呢?又如何应付生活中偶发的挫折和意外呢?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应从小就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自我保护的生活习惯。

比方说,在幼儿阶段,孩子刚开始学习用筷子吃饭,告诉他们不要把筷子叼在嘴里玩,防止不慎造成筷子伤到喉咙;出门时教孩子关好门窗,看煤气灶是否关掉,电源是否拔掉,水龙头是否拧紧,以免没人在家时造成意外……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比如有位妈妈发现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后常常精神不振、神情不悦,孩子告诉妈妈,午睡时跟她睡一张床的小朋友一人占多半张床,挤得她无处安身。妈妈很心疼,但妈妈强压下让老师解决问题的想法,对孩子说:“是呀,中午睡不好晚上就玩不好了,这可怎么办?”

妈妈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打消了孩子事事依赖家长的思想。后来,孩子想了一个办法,小朋友一侵占她的空间,她就偷偷去挠他的脚丫,等小朋友缩回身子,她就停止动作,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帮那个小朋友改掉了不良的睡眠习惯,也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危险情境,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她们的自卫能力,是为了让她们更好地自立于社会中。社会既不像孩子们想的那样是“一片净土”,也不像有些人觉得那样到处是尔虞我诈,所以危险的情况万一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就需要家长平时要有意识地在现实生活中创设危险情境以供孩子从中学习应对的方法。比方说,对较大的女孩,要教会她在公共场所走失后,应怎样求助,什么样的人才是可靠的求助者;在学龄阶段,应教会孩子一人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敲门该怎样应对;放学回家的路上,有陌生人要领自己“玩”该怎么办;并可有效利用媒体中的相关材料教会孩子应付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

让孩子明白自我保护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区别,使孩子在善于自我保护的同时,能够从小就勇敢而机智地承担起适当的社会责任。平时,可以向孩子提一些这类问题,然后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比如:“如果在公交车上,你发现了一个贼正在偷别人的钱包,应该怎么办才能既维护了正义又不使自己受伤害?”“如果有小朋友落水了,你又不会游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既救了朋友又保护了自己?”2005年4月在石家庄市的民心河畔就发生过三个孩子相继落水身亡的事故,其中两个孩子都是为了救落水的同伴却又不得法而滑入水中的。所以家长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教育,使孩子的应急能力得到锻炼。

教会受害受骗后的孩子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和自我救护,从而避免更严重的损失。

上海市有一七岁孩子,被拐卖三年后又自己逃回了家中。被拐卖过程中,开始时她拼死反抗,但得到的只是拳头和斥骂,后来她学“乖”了,嘴上叫着“爸爸”、“妈妈”,还帮着“家里”干活,照顾小弟弟,不再提回家的事,等时间长了,“家人”放松警惕后,她利用和两岁的小弟弟出去玩的机会,爬上火车辗转数千里,又回到了上海家中。

被拐卖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欺骗和伤害,因此对受过欺骗和伤害的孩子的心理疏导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受伤害后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创伤和阴影,从而使其变得敏感、焦虑、恐惧、多疑、自卑等。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那个上海女孩,在回家的路上,就连民警的帮助都不肯接受。家长应教会孩子认清现实,接受现实,并努力营造温馨、舒适、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来消除孩子的心灵创伤。逃避不谈不是最好的方法,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与孩子认真交谈,并对其勇敢、机智的一面及时做出肯定,提高孩子的自信,并使孩子从中得到经验,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解开孩子的心结,使其能快乐、健康地生活。

另外,家长还应注意,在日常生活的意外中,家长应表现出应有的镇静、勇敢、坚毅等良好的个性以及灵活的应对方式,给孩子起一个好的示范作用。需要提示的是,“自我保护”中的“自我”既是个人的“小我”,也是集体中的“大我”,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提倡青少年相互保护,注意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

3.自尊自爱的女孩,受人尊重惹人爱

很多女孩子渴望别人能够“怜香惜玉”,可是世人并不都如此,与其祈求别人来珍惜自己,不如自己来宠爱自己,自己维护自己。一个女孩子,要让自己的“美态”长盛不衰,必须要懂得自尊自爱。作为父母,无法给孩子天使的翅膀,但一定要给孩子女神的尊严。告诉孩子。不能自尊自爱,魔鬼会在瞬间将整个世界吞没。

自尊,它是在每个人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犹如一面旗帜,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爱情之中,在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最高处飘扬,它会一直伴随着历史的潮流向前。它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女生,更应该学会自尊。

女孩子的自尊是心灵的保护层,一旦受到伤害,犹如树苗的表皮被剥去一样,树苗最后可能因此而枯萎。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尊的重要,都知道要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理解孩子,鼓励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但是当面对尊重、宽容、理解和鼓励等抽象词汇时,难免会迷茫,到底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呢?

要培养女孩子的自尊,使她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男孩子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念。因此,作为家长要经常分析并肯定她所取得的成绩,切不可对孩子说“你真笨”、“没出息”、“当初真不该生你”这样的话打击孩子的自尊。要鼓励她以最充足的信心、最饱满的精神、去战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从表扬孩子开始。

妮妮从小练习弹古筝,看到她小小年纪坐在那里有板有眼地“挑”“摸”着高山流水或寒鸦戏水时,妮妮妈妈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每每来客人时也总是让女儿为他们演奏一曲,并且在一边不时对孩子弹琴的姿势或指法“指点”一番。后来再来客人让女儿弹琴时,妮妮竟然倔强地不弹了,对妈妈说:,我不想弹了,你每次都会挑我的毛病,还借此发挥,让我觉得很没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