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48510800000026

第26章 让女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1)

1.让女孩复述故事,培养她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表现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女孩魅力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表现力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女孩更能引起别人的关注。给女孩讲有意思的小故事,并让她声情并茂、外加表演地复述,不仅能提高她的表达能力,更能增强她的表现力。

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充满挑战和竞争,从客观上要求每个人都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进取,善于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由此对女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女孩自我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甚至不敢表现自我。这跟父母的教育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口语表达能力不佳的女孩,经常会害怕表现自己,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焦虑、退缩、烦躁等负向情绪;由于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也很容易出现学习兴致低落、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的人格特征。

大家都知道,孩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时期来培养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则会让女孩从小就成为朋友当中的焦点。但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子少插嘴!”这样反而使她失去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言语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语境特征决定着儿童的言语特征、说话风格。聪明的父母应当通过控制语境,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控孩子的言语,并适度给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她享受到表现的快乐,才不至于走向社会后不会说,不敢说。

即使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应创造让女孩表达、表现的机会。每天在睡觉之前给女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可以做一些小道具帮助她理解,或者模拟故事里的情节,让女儿参与其中。比如讲到《小红帽的故事》时,就可以让女孩扮演“小红帽”,奶奶扮演故事中的“奶奶”,爸爸扮演“大灰狼”,爷爷扮演“猎人”,妈妈在一旁解说。这样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能加深女孩对故事的印象。

一个故事反复讲几遍,直到她听懂了,弄明白了,安静地进入梦乡。第二天晚上再帮助她复习一下昨天讲过的小故事,然后让她复述、表演,之后再接着讲下一个。

这既是家长跟女孩的交流互动,又能够促使她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更能训练她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呢?

讲故事,复述故事,不仅仅是在家里跟孩子在一起的一种娱乐和互动,最终目的是在打开她的“话匣子”,为她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不是一种表演才能,要培养女孩的这两种能力,父母需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们越来越“忙”,逐渐将跟女儿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冷冰冰的毛绒玩具、电脑、电视,将给孩子讲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小人书。在有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更是被晾在一边。孩子没有讲话的外界环境,她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经常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

妙妙今年4岁,是个文静的小姑娘。从一出生,父母就对她十分宠爱,爷爷奶奶更是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爷爷奶奶身体不是很好,父母上班后,很少带她出门,常常待在家里让她跟毛毛熊玩或者读故事给她听。妙妙的胆子很小,至今仍然很认生。如果到外面,遇见不认识的人一句话也不说,更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

家里一来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妙妙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接近客人,更不敢说话,经常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在幼儿园,妙妙喜欢一个人玩,经常拿着一个玩具自己玩上大半天,很少跟小朋友讲话,更不用说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老师经常鼓励妙妙,但也没有什么效果。妙妙的父母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妙妙一回到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说有笑,不仅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给大家表演在幼儿园学的一些歌曲和舞蹈。因此,父母认为这种情况等妙妙长大后会自然好转。

像妙妙这种孤僻、胆小、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的情况,被称为是儿童退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缺乏自信心;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或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胆小、害羞,不爱讲话,不合群;严重的甚至有自闭倾向。虽然看上去孩子是喜欢独处,但事实上,她的心中又常常会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

对于儿童的退缩行为,父母如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任其发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女孩的情绪变化,多跟她交流,从小培养她的独立能力,多给她做事和表现的机会,树立她的自信心;同时鼓励她跟别人交流,参与小朋友们的活动,还可以带她去串门、逛公园,引导她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女孩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女孩小时候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她从小就成为众人当中一颗耀眼的小星星。

2.女孩天生怕寂寞——重视女孩的交际能力

女孩是害怕寂寞的天使,她更需要别人的关注,更需要跟人交流,需要得到别人的共鸣。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女孩得到认同、立足社会的一项技能,一种资本,需要从小培养。这要求父母善于交际,给女儿做好示范。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关系占百分之八十五,而专业知识仅占百分之十五。”

然而,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孩子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越来越不利于个体的交往,甚至两家人对门住了很多年都不知道对方是谁,更别说见面打招呼或者串门了。以至于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紧张、焦虑、孤独、信任感缺乏、依赖心重等负面情绪。特别是独生子女,明显地表现出交际能力差。有的孩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同伴交往;有的孩子任性、霸道,常常在交往中与同伴发生冲突,甚至伤害同伴等。

女孩是天生的公主,从小就希望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她们害怕没有人关注,害怕没有人交流。交际能力对于女孩来说,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关爱,意味着被人需要。

女孩更需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一个有良好交际能力的女孩在社会上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交际能力强也更显出了一个女孩的魅力。

社会学家认为,3-7岁是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女孩是社会发展中的另外半边天,交际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实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女孩学会交往,是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涵涵的妈妈带着她在家门口的公园玩独木桥时,一个小朋友从对面过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涵涵推下了独木桥。

涵涵当时满脸委屈,很气愤地想打那位小朋友,但是当她看见妈妈冲她微笑着摇了摇头。于是,她停下来想了想,走到那个小朋友面前说,“小朋友不能推人,独木桥是大家玩的,你这样做不好。”那位小朋友的家长连忙不好意思地让她的孩子说“对不起”。

涵涵马上回应“没关系,要不,我和你一起玩吧?你在前面走,我跟在你后面。”说着,还拉起了那个小朋友的手表示友好。矛盾就这样解决了。

显而易见,涵涵的妈妈平时教给了她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才让她一看见妈妈摇头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而且做得很好,不仅独立解决了矛盾,还多了一个朋友。

培养女孩的交际能力,父母的言传身教最重要。

如果父母经常把“你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那么女儿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会习惯性地运用这些言语。同时,教给女儿一些主动结交朋友的方法,如,把自己的食品、玩具拿出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主动和别的小朋友商量游戏的玩法,以便自己的女儿能加入其中。

朋友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她一个同事的女儿今年8岁了,在学校里跟小朋友们相处得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跟她一起玩。大人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很有礼貌,很大方,大家都夸奖她懂事。

听小女孩的妈妈说她原来不是这样的,有点自闭,不喜欢跟小朋友们玩,不敢跟陌生人说话,总是一个默默地待着。她的妈妈发现女儿的状况后,就经常带她到公园或游乐园去玩,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开心地玩耍,她就让女儿过去主动跟小朋友说:“小姐姐,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得到允许后,为了表达对小朋友的谢意,她便会拿出妈妈给她准备的精美小贴画,在他们每个人的手背上贴一张,像盖了一个章一样,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于是都喜欢跟她玩。

另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在公园看到长辈,妈妈就教她主动打招呼“阿姨好!”“叔叔早!”……慢慢地,女孩的自闭消失了,变得很会跟人相处,也喜欢跟人相处,如今出落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美人了。

我想,女孩妈妈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值得父母们借鉴的。孩子都是喜欢奖励的,小女孩的妈妈精心为她准备了漂亮的小贴画,小朋友答应跟她玩,她便会“奖励”给他们,这样的奖励对小朋友们来说意义非凡,比父母给的更能让他们珍惜。同时,让她主动跟长辈打招呼,锻炼她的表达能力。这样,慢慢地,女孩变得开朗大方,人见人爱了。

当今社会,由于家长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只顾忙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而跟女儿相处、沟通的时间有限,忽视了她交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孩子正处于成长期,正是锻炼交往能力的好时期。由于父母的忽视,她们又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重视和锻炼,她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冷漠、没有安全感、自我封闭。

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自尊。要培养女孩的交际能力,父母应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乐于与人交往的榜样。跟女儿一起外出时,父母应有意识地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方式。如,热情友好地跟邻居、朋友打招呼;上公交车时主动排队,不推挤别人;被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或是碰了一下时,能够接受别人的道歉,并友好地说一声“没关系”等。整个过程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等她遇到相同的情况时她就知道如何自如应对了。

另外,家长需要在家庭中给女孩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遇事有商有量。父母应当成为女孩的朋友,要让她敢说、爱说,有机会说话。当无法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时,也不要敷衍,应该学会倾听。并尽可能多的为她提供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鼓励她以积极的态度去接触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鼓励她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从而使她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总之,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想做到一个人成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要想让女孩更好地立足社会,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就要让她学会与人合作。要让她善于合作,就必须培养她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女孩要活泼、调皮,不是蛮不讲理

活泼、调皮的女孩惹人爱,蛮不讲理的女孩让人无奈。女孩要活泼、调皮,但不是蛮不讲理。当女孩蛮不讲理时,父母不要一味责备和训斥她,因势利导会更好,待她平静之后跟她谈心,用巧妙的方法“制服”她。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女孩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活泼、调皮的女孩是可爱的,即使她长得并不是很漂亮,也会很招人喜欢;蛮不讲理的女孩让人头疼,即使她长得再漂亮,也会让人不敢恭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培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女孩是活泼、调皮,还是蛮不讲理。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岁左右时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他们不愿意事事被父母管束,会对父母的摆布或包办产生反感。当大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一股脑地发泄出来。

另外,孩子只不过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对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完全理解,再加上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她也说不清楚,当大人强迫她做一件事,或不答应她的要求时,她就会用蛮不讲理的发脾气来宣泄。

人小脾气大的女孩,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她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胡搅蛮缠,最后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蒙蒙的爸爸是一位软件工程师,经常要出差。有一次,公司派他出差去杭州,5岁的蒙蒙拽着爸爸一定要跟去,爸爸放下皮箱,耐心地解释道:“爸爸公务在身,下次再专门带你去玩,好不好?”蒙蒙说:“不好,不好!”,还不依不饶地嚷着要去,爸爸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讲道理。”蒙蒙大喊:“不讲理就不讲理!”

爸爸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女儿说话的方式有问题,于是忙笑着说:“你跟爸爸一起出差,家里就只剩下妈妈一个人了,妈妈就会像那个独自离开家的丑小鸭一样孤独、寂寞,遇到坏人也没人可以商量,你说怎么办呢?”这下蒙蒙不闹了,还像个小大人一样说:“我要保护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