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解读“中国第一病”
48494100000039

第39章 保肝护肝的功臣肉食(5)

在药用方面,中医认为,鳖的性味甘、平,无毒。功用滋阴凉血。主治骨蒸劳热,久疟,久痢,崩漏带下,瘰疬。鳖全身都可入药。鳖的背甲,药材名叫“鳖甲”,分为生鳖甲和炙鳖甲;用鳖甲熬制的胶,称“鳖甲胶”。鳖肉、鳖头、鳖血、鳖脂、鳖胆、鳖卵等都可用于治病。

鳖能够散瘀血、调月经、消脾肿及除劳热。所以肝脾肿大、月经闭止和肺痨病人服用有益。鳖甲胶补肾滋阴,适用于肾亏虚弱、头晕及遗精等。鳖肉可滋阴凉血,补肾健骨,能治疗体虚、肺结核及肝脾肿大等。鳖头可治疗小儿脱肛、子宫脱垂。鳖血可滋阴退热,适用于肺结核有低热。

中医认为鳖能补肾。因而能有-系列的功效,如健骨、滋阴、补血等。鳖有显着的抗应激和增强耐力的作用,故可以选为运动员和强脑力劳动者的滋补食品。

鳖肉营养丰富,可食部分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糖类1.6克,灰分0.9克,胆固醇95毫克;矿物质元素,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钾150毫克,钠10毫克,铜0.05毫克,镁23毫克,锌4.4毫克,硒3.25微克;维生素A94微克,维生素B10.62毫克,维生素B20.37毫克,维生素B60.11毫克,维生素B121.2微克,维生素C1毫克,维生素K5微克,叶酸16微克,泛酸0.2毫克,烟酸3.7毫克。

最近,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的斋藤洋教授等人研究证实,食鳖有助于解除疲劳。他认为,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和剧烈体育运动,用脑过度者,在感到疲劳时,可适当食鳖,既补充了营养,又能很快解除疲劳,有利于身体健康。东京大学药学系的研究小组已确认鳖制成的粉末,具有降低血压和改善慢性肝炎病人肝功能的作用。

肿瘤病人食用鳖肉及其他部分对其治疗也是有益的。因为,鳖甲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并有散消肿块的作用,可增强肿瘤病人机体抵抗力。鳖的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疾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鳖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慢性肝炎病人食用鳖肉大有益处,可以改善肝功能,提升白蛋白。中医认为,肝病日久伤胃,而鳖肉乃滋补肝肾的最佳食疗之品。

友情提示:

煎煮过的鳖肉没有药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鳖的功效是滋阴,只适用于阴虚的病人,不可久食或一次多食。

死鳖和变质的鳖不能吃。

特别关爱:

脾胃阳虚、寒湿内盛者忌食鳖。

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食鳖。

鳖滋益腻滞。容易生痰壅气。小儿形体未充,脾胃较弱,多食可以诱发恶心、咳嗽、痰鸣、腹满不欲食、腹泻等症。

生鳖血和胆汁配酒,会使饮用者中毒或罹患严重贫血症。应引起注意。

牡蛎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古贲,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近江牡蛎或大连牡蛎等的贝壳;其肉俗称蛎黄,味极美,且奇鲜,在古代曾被认为是“海族中之最贵者”,古罗马人誉其为“海中美味——圣鱼”,素有“海牛奶”的雅称。

我国人民对牡蛎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其收载入药,被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说:“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言其粗大也。到了清代,名医皇宫绣《本草求真》也认为:“此本海气化成。纯雄无雌,故名牡蛎。”现代生物学研究揭示,牡蛎的性别具有可变性,卵生型的牡蛎,存在有性变换的现象,可以由雌性变为雄性,或由雄性变为雌性。牡蛎的形态变异多,有圆形、卵圆形、长形或三角形,贝壳由多层鳞片组成,分左右两片,左壳又习称下壳,较大面凹,常固着在岩石或其他坚固物上,右壳俗称上绕间,平坦而小,呈盖状。外壳能承受极大的压力,资料报道,经测算牡蛎壳每1.25平方毫米能抗住100千克的压力,紧闭着贝壳的牡蛎能经得起上万克的拉力。

世界文化名人莎士比亚曾有这样的预言:“谁拥有牡蛎,谁就拥有世界。”在我国,确实有牡蛎造福世界的实例,建于宋代(公元1053年)的“泉州洛阳桥”,是举世闻名的特殊结构桥,全长120米,宽5米,有46座桥墩。聪明的建筑师们为使桥墩坚固不被海潮冲走,先在堤坝上养殖几年牡蛎,而后用胶汁凝结石块建起了桥墩,许多前来参观、研究的外国学者、专家都翘起大拇指说:“这是中国人的创举,真是了不起!”

牡蛎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南海诸岛都有分布。

养殖牡蛎的历史悠久,尤以广东省珠江口一带最多。我国南海水质清洁,食饵丰富,无工业污染,所产牡蛎个大肥美,口味鲜香,是世界公认的上品牡蛎,全年均可采收。牡蛎肉不仅可供食用,而且与洗净的贝壳一样,具有较好的保健药用价值。我国历代医家特别崇尚牡蛎,认为牡蛎性味咸、涩,微寒,归肝、心、肾经,有平肝潜阳、平镇安神、收敛固涩、软坚散结等功效。众多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牡蛎“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牡蛎“肉,治虚损,解酒后烦热……”;牡蛎“壳,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崔禹锡在《食经》中说,牡蛎肉“治夜不眠,志意不定”。《医林纂要》记载,牡蛎肉“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据营养分析,按100克可食部分计,北方牡蛎肉为:水分80克,蛋白质11.3克,脂肪2.3克,糖类4.3克,钙118毫克,磷178毫克,铁3.5毫克,维生素A133国际单位,维生素B10.11毫克,维生素B20.19毫克,烟酸1.6毫克。福建牡蛎肉为:水分80克,蛋白质4.8克,脂肪2.8克,糖类10.7克,钙165毫克,磷11毫克,铁1.0毫克,维生素A1500国际单位,维生素B20.19毫克。

此外,还含有铜、锌、碘、硒、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糖原、牛磺酸、氨基酸等。

近年来,营养学家特别钟情海洋食物,对牡蛎更感兴趣,认为牡蛎中含有某种活性物质,是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够调节人体防御功能,改善整体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和人体天然的免疫功能。

这些都是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获得的结果。

牡蛎提取物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岛素分泌和利用,使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增强,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金牡蛎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特别是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明显增强免疫力,升高白细胞,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牡蛎含有丰富优质的氨基酸、牛磺酸、糖原和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硒含量更为丰富。

以每100克牡蛎肉鲜品食部计,含锌量高达9.39毫克。运用牡蛎肉或牡蛎壳可增加机体的含锌量,改变机体的锌/镉比值,减少钠对人体的危害,可有效地控制和阻断钠、镉致高血压病,有利于改善和防治复发性高血压病,防止高血压脑病(如脑出血、脑卒中)的发生,或缓解其临床症状。现代中医药学研究认为,牡蛎壳属祛病类延缓衰老药,可平衡阴阳,有利于抗老防衰,防病益寿。

牡蛎壳含钙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补钙降压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人钙磷代谢失衡者多见,常有明显的缺钙现象,运用牡蛎补充钙质,不仅对调整老年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益,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据报道,日本学者进行过多项深入研究,结果认为,经常煮食牡蛎肉可健脾胃、补虚弱、益气血。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从牡蛎中提取药用物质。我国1989年也研制生产了名为“金牡蛎”的制品。金牡蛎中含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成分,能预防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金牡蛎中的牛磺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良药。金牡蛎中所含的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糖原,对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

1987年,日本厚生省颁布了牡蛎提取精粉的质量标准,使牡蛎提取物风行欧美、澳大利亚等国。牡蛎提取物保持了牡蛎肉固有的滋养作用,临床用于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免疫功能下降、肝炎、妇科疾病、妊娠反应、失眠、偏头痛等疾患的治疗和保健。

牡蛎中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有利于钙的吸收。

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对人类来说,维生素B12中的钴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不可缺少的物质。牡蛎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

牡蛎中的糖原可以增加肝脏功能,特别是在10~11月捕捞的旺季牡蛎,所含的糖原更多,多吃牡蛎能够保肝。

牡蛎体内所含的蛋白质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如谷氨酸、氨基乙磺酸、半胱氨酸,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质。氨基乙磺酸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

1992年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深圳海王药业公司合作研究发现,牡蛎提取物极可能含有某种新型的放射增敏活性物质,可能参与阻断瘤细胞自身修复功能,使辐射损伤成不可逆性,最终强化了放射线的抑癌效应。牡蛎提取物的制剂还有升高体内白细胞的功能,可以治疗恶性血液病强烈化疗造成的白细胞下降。

在牡蛎的生长旺季,有机会到海边去,应该多吃些新鲜牡蛎,滋补身体。

友情提示:

牡蛎肉甘咸白嫩,过火久煮容易缩水,不利咀嚼和消化。

特别关爱:

牡蛎有益于人类保健,在食疗应用中应注意:牡蛎肉性微寒,中医认为,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多食、久食易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忌多食、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