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医家极重红枣,《神农本草经》已将其列为“上品”,距今已2000多年。《清异录》说:“百益一损者枣,故医氏曰为百益红。”对枣的养生保健作用评价之高。清代张玲在《本经逢原》中指出:“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选用红枣时,应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优。中医认为,红枣性味甘、温,有养血补肝、益气生津、健脾和胃、滋肾安中等功效。红枣还是一味防治高血压病的妙品。《神农本草经》认为,红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名医别录》记载,红枣“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唐代食疗专家孟诜说,红枣“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名医李果认为,红枣“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宋代《圣济总录》中有“补益大枣粥”,可“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这实际上就是千百年来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的红枣煨粥,特别是中老年人,非常喜欢在煮粥时放几枚红枣,食之,不仅香甜味美,食欲顿开,而且补血和脉,养心安神。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红枣营养丰富,每100克中含水分19克,蛋白质3.3克,脂肪0.4克,糖类72.8克,粗纤维3.1克,灰分1.4克,钙61毫克,磷55毫克,铁1.6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维生素B10.06毫克,维生素B20.15毫克,烟酸1.2毫克,维生素C512毫克,并含钾245毫克,钠6.4毫克,镁13.8毫克,氯30毫克。因红枣含钾量高达245毫克,含钠量6.2毫克,K因子84.52,远高于有效防治高血压的界定值范围(K因子≥10)。所以红枣是治疗高血压的最好果品。
临床观察资料表明,经常服用红枣煎剂有助于降低血压。在每年鲜枣上市的季节,食用鲜枣会有更好的效果。医学专家认为,中老年人每日泡杯红枣茶吃,可防病强身,益寿延年。
千百年来,民间广为流传的“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谚语,不仅十分有道理,而且贴切地表达了红枣的保健价值。
维生素C和维生素P有改善人体毛细血管的功能,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红枣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P具有结合态势,可协同发挥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红枣含有的芦丁等成分,不仅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并且可降低血压。因此,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芦丁片不如吃红枣得益多,经常服食红枣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而且可防治高血压脑病、脑出血、中风。
红枣还富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也含有果糖、蔗糖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胡萝卜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
红枣还含有环磷酸腺苷,可调节细胞分裂增殖,有利于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化,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活动。
实验证实,对用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1周,结果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大枣有护肝作用。大枣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枣所含的达玛烷型皂苷,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强人的耐力,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红枣中所含有黄酮-双-葡萄糖苷A,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其中被分离出的柚配质C糖苷类有中枢抑制作用,即降低自发运动及刺激反射、强直木僵作用,故大枣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
红枣中还含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桦木酸、山楂酸均发现有抗癌活性,对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其抑癌作用可与抗癌药氟尿嘧啶媲美。枣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防癌、抗癌和维持人体脏腑功能都有一定效果。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古代医籍《素问》中记载:“肝色青(肝病患者面色多发青)宜食甘,糯米、牛肉、枣、葵皆甘。”《药品化义》
说大枣有“养血补肝”的功能。《长沙药解》说“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大枣)不可,近代实验研究也证实,大枣有良好的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大枣为乙型肝炎食疗佳果。
友情提示:
吃红枣的方法很多,食疗运用也十分普遍。
枣不仅可以生吃、煮熟吃,而且可以制成醉枣、熏枣、蜜枣、枣脯、枣糕、枣泥、枣酱、枣汁、枣酒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枣还是一味佐料,用来解除腥臭怪味,如炖鱼、煮羊肉时放几粒枣,就可以除掉腥膻味。吃过大蒜后,嚼上一粒枣,即可解除蒜味。
大枣还可以抗过敏,宁心安神,益智健脑,是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是病后调养的佳品。
特别关爱:
吃枣要注意,一次不宜服食过多,红枣多食损脾脏,助湿热。
凡有痰湿、积滞、齿痛、虫病者,均不宜食枣。中医认为、大枣因其甘温,凡热证、实证,如胃脘胀满、温盛痰热、胃酸过多、积滞、便秘,齿痛等均不宜食用。
腐烂的大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烂枣会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等中毒反应,重者可引起生命危险,应绝对禁食。
栗子
栗子是壳斗科落叶乔木植物栗树的种仁。又名板栗、栗果、毛栗子等。栗子是我国的特产植物,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写有”树之榛栗“的记载。陕西半坡遗址的出土文物就有栗子,说明早在5000年前就食用栗子了。据记载,我国早在2000余年前就把栗子作为主要食粮,与枣、柿一起被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栗子与桃、李、杏、枣并列为我国古代五果。在历代荒年中,栗子成为救命之宝,它的含淀粉量达70%,糖分、蛋白质、脂肪比小麦和大米都高,是名符其实的粮食。
在我国栽培的栗子品种中,以板栗、锥栗和茅栗最好,其中以板栗栽培最多。着名的有北京的良乡栗子、天津板栗、浙江上虞板栗、无锡惠山桂花栗、湖南靖县油栗、陕西长安地区的三季栗等,河北和北京地区所产的栗子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中国栗子大量出口,深受国外人士的欢迎,在日本城市的商店里,经常能吃到正宗的良乡糖炒栗子。
食用的栗子生吃的不多,最好吃的是煮熟吃,也可煮、蒸、炖和做菜吃。在砂炒栗子时加些饴糖和茶油,可使栗子减少粘砂,便于翻炒,并使表皮光滑油亮,发出诱人食欲色彩,味道也很好。栗子也可做成各种食品,常吃的有:栗羊羹、五香栗子、高丽栗糕、栗粽、桂花羊羹栗等。在菜肴中,用栗子也可配制许多花样,如红烧栗子、蜜汁栗子、栗子鸡、栗子鸭、栗子烧肉、栗子甲鱼等,栗子还可以制成栗子罐头和栗子粉食用。
栗子的药用和食疗早有记载。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食治篇指出:“栗子,味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记载”有人患腰脚弱,食栗数升,便能起行。“《礼记》中说道:“小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可见古代将栗子当作孝敬长辈的滋补食品。陆游有诗云:“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以上说明,古人很明白栗子的食疗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痛、腰腿不遂、小便过多和脾胃虚寒所引起的慢性腹泻等症。治老年脚弱、跌打损伤、衄血、反胃等。用栗子肉磨粉,调成糊状,加白糖喂幼儿,可治幼儿腹泻。栗子煮红糖,每晚睡前服用,能健脾补肾,适用于病后体虚,手足软弱无力。风干栗子生嚼,可治老年腰腿软弱,小便频数。中药把栗子列为药用上品,可与人参、黄芪、当归媲美,尤其对肾虚有良好的效果,故又称为“肾子果”。久服可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栗子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其中维生素A2微克,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0.17毫克,维生素B60.37毫克,维生素C24毫克,维生素E4.56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叶酸100微克,泛酸1.3毫克,烟酸0.8毫克,矿物质钙5毫克,铁1.7毫克,磷89毫克,钾560毫克,钠2毫克,铜0.4毫克,镁80毫克,锌0.55微克,硒1.13微克。根据古代文献和现代营养研究,栗子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无机盐,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栗子含有维生素B2,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栗子是糖类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保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栗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敷可治皮肤病,栗花可治癌病等。
友情提示:
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熟栗子食后易滞气。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可因爱吃而贪吃不止。
家中购进较多栗子时,可用开水煮至七八成熟,摊开晒干,放在干燥通风处,可保存一年左右不会生虫变质。
特别关爱:
脾胃虚弱消化不好或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食用。
新鲜栗子容易变质霉烂,吃了发霉的栗子会中毒。因此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刺梨
刺梨,又名文先果、送春归,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刺梨形如棠梨,多芒刺,不可触。因此,也有称它为茨梨、刺槟榔的。在过去,刺梨被人们不屑一顾。近几年,刺梨以它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已经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刮目相看,成为我国贵州。云南、四川、江苏、广东等省的宝贵天然资源。昔日的野生山果已蜚声海外,引起了日本、美国专家的浓厚兴趣。但刺梨”黔属俱有,越境不生”,目前还只有我国才拥有它,是个”恋乡宠儿”。刺梨于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鲜果去刺后可生食。选择刺梨,以果实饱满,皮色金黄,肉质肥厚脆嫩,食之味酸甜爽口,略带一点涩味者为佳。
《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刺梨能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有滋补强壮功效。
刺梨的果、花、叶都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刺梨味甘、酸、微涩,性凉。具有清热生津,健胃消食,解暑的功效。适用于热病,暑热汗出过多,心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或胃阴不足,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饮食积滞,饱胀满闷等症。《食疗本草学》认为,刺梨”主治胃阴不足,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或热病伤津,口干口渴,心烦发热,小便短赤”。《宦游笔记》中记载刺梨”形如棠梨,多芒刺不可触,味甘而酸涩。渍其汁同蜜煎之,可作膏。正不减于栌梨也。食之消积滞。“《本草纲目拾遗》介绍刺梨时说,刺梨”有健胃消食,收涩固精,和血通经诸功”。现代中医学认为,刺梨”能滋补强壮,生津止渴,消暑开胃,还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近年来,还发现刺梨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贵州地区一些癌症发病率低,可能与当地群众经常食用刺梨有关。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研究报告指出,刺梨是一珍贵的水果,其根中含鞣质19.75%、维生素B24%、维生素P2.8%等。每100克刺梨的可食部分所含维生素C高达2585毫克,比鲜枣高出近5倍,是山楂的32倍,比果蔬新星猕猴桃还高6~8倍,为百果之冠,居所有水果蔬菜之上,所以,获得了”维生素C大王“的美称。刺梨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含量也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P、叶酸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镁等矿物质和铁、锌、铜、钴、硅、钼、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刺梨含有糖类、有机酸、鞣酸及18种氨基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刺梨的可食部分分离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而且,在从刺梨分离出成分并基本确定了化学结构的化合物中,有两个是国际上未见记载的新化合物,已被命名为刺梨酸和刺梨苷;还有原儿茶酸和β-谷甾醇已有文献报道,具有抗癌活性。刺梨还含纤维素等成分。
由于刺梨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活性成分,使刺梨成了丰肌润肤、补气止汗、益颇美容的良友。
维生素C有”皮肤最密切的伙伴“的美称,人体缺乏维生素C,面部易生雀斑、蝴蝶斑、痤疮、口角炎、唇炎、脂溢性皮炎等损容性疾病,还会使皮肤黑而粗糙,头发干枯,有的人还会皮下出血而形成紫癜。如果常吃刺梨,可减少部分损容疾病的发生,使皮肤变得白皙细嫩,面容显得年轻。由于维生素C不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食物中铁质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可治疗贫血者面黄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