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48493900000021

第21章 乙肝的治疗(4)

(6)严密观察副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不能正规用药是导致α-干扰素疗效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后,通过及时对症处理或减少剂量等,绝大多数患者仍可继续用药。如果担心α干扰素的副作用,轻者要停药,重者可出现不良后果。

此外,为提高干扰素的疗效,国外科学家们还研制出了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相比,长效干扰素的作用时间更长,给药间隔有所延长,可每周一次给药。

3.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对象有哪些

(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肝炎病程短(小于7年,尤其是在2年左右)、e抗原阳性伴低水平乙肝病毒DNA、血清转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和无其他疾病(如艾滋病毒感染、肾病和糖尿病等)伴随者疗效好。

(2)e抗原阴性而乙肝病毒DNA阳性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疗效稍逊。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疗效亦较慢性活动型肝炎差。

(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疗效亦较差,可能与乙肝病毒DNA已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有关。此时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就差。病程越长,整合的机会越大,敏感性也越低。

(4)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胎内或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常不奏效。

4.怎样使用α-2b干扰素水针剂(甘乐能笔)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改进,医学专家针对普通干扰素的注射过程麻烦、疼痛明显的缺点,开发了无痛性、完全实现自我注射的甘乐能笔。每支甘乐能笔内含1800万国际单位天然人α-2b干扰素水针剂,每300万国际单位的药液体积仅为0.2ml。每支甘乐能笔配6个一次性针头,6个消毒棉片,完全可以自我注射。甘乐能笔使用的针头是世界上最细的针头,独特的表面硅化及电抛光专利技术,使其表面的摩擦力几乎为零,加上腹壁多部位注射,注射时完全无痛。甘乐能笔上有清晰的刻度,任何人只要轻轻旋转笔筒即可调准所需的剂量,甚至盲人也能根据旋转时的咔嗒声调准剂量。甘乐能笔的另一个特点是携带方便,由于独特的专利技术,甘乐能水针剂在30℃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48h活性不变,大大方便了患者的外出或旅行,振动或摇晃也不影响活性。无痛、精确、方便的甘乐能笔的问世使注射干扰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自我注射,工作和生活节奏完全可以自我控制,更容易坚持全疗程,因此,在获得有效治疗的同时,重获自信,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5.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有哪些不良反应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可相应改善全身情况,对病变改变轻者,早期疗效尚好。但用药时间长,大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暂时脱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亦可发生贫血,大剂量使用可有高热、寒战、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及乏力;如长期使用超过半年以上者可有间质性肺炎及视网膜病变,如早期出现干扰素抗体者,疗效减弱甚至无效。

6.影响干扰素治疗乙肝疗效的因素有哪些

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传播方式、年龄、性别、感染病程、肝脏炎症活动度、血清ALT水平、病毒基因型、血清乙肝病毒DNA含量、有无肝硬化、有无抗乙肝病毒治疗史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①成年病例优于儿童病例,非母婴传播者优于母婴传播者。②女性病例优于男性病例。③感染病程相对短者优于病程长者。④血清乙肝病毒DNA含量低者优于含量高者。⑤血清ALT水平高者优于水平低者。⑥肝脏炎症活动度高者优于活动度低者。⑦无肝硬化者优于伴肝硬化者。

(五)合理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乙肝

1.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乙肝,全程都要细讲究吗

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正在被患者广泛使用,然而选药、服药仅仅是治疗的开始,在服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医患格外注意,忽视任何一个都可能影响最终治疗的效果。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使用非常有讲究,否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病情加重,因此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适用患者才能用:无论是乙肝“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乙肝病毒DNA阳性,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即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相当一部分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患者,出现了病毒变异和耐药,病情反复波动,此时应使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替换治疗。如果患者肝功能正常,但是肝穿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组织仍有明显炎症者,也可以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还可尝试用于代偿期或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移植患者也可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再感染治疗。

(2)治疗前要先化验:在服用药物治疗前需要进行一些检查,目的是全面衡量病情,以便决定使用何种药物和方案,也为疗程结束后疗效评判奠定基础。这些检查包括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病毒学标志包括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病毒DNA的基线状态或水平;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磷酸肌酸激酶和血清肌酐等。另外,有条件的在治疗前后可行肝组织学检查。

(3)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由于疗程比较漫长,在治疗过程中对相关指标定期监测和随访,不仅可以评价疗效,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生化学指标应在治疗开始后每月测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此外还要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酐等指标。

(4)换药应有确实依据:无论治疗前是乙肝“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假如治疗1年后仍可检测到乙肝病毒DNA,或乙肝病毒DNA下降小于2~10者,说明抗病毒效果不佳,应改用其他抗病毒药治疗(可先重叠用药1~3个月)。如果治疗时间过短或没有明确的检测结果支持,不能轻易认为药物无效而更换药物。此外,对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不可轻易停药。

(5)停药标准不易达到:核苷类似物治疗的现实理想目标是乙肝病毒DNA转阴,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并出现e抗体,肝功能正常,如果这种疗效可以保持1年以上,可以认为获得持久应答,可停药观察。但是获得这样的疗效并不容易,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疗效就不能轻易停药。核苷类抗病毒共有的一个弱点就是停药后的病情“反弹”,这种“反弹”多出现在停药后的1~3个月之间,“反弹”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个别的可能十分严重,大部分肝功能轻度或中度异常。切记:一旦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千万不能擅自停药。

2.核苷类抗病毒药是否需要终生服用

长期使用抗病毒治疗乙肝也绝不像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需要终生服用。在达到一定治疗目的后即可以停药观察。

那么,治疗目的是什么呢?现已经清楚,目前的治疗是不可能清除乙肝病毒的,那治疗目的就绝不是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所以,服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的患者千万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片面地追求所谓转阴。

其实,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组织学的损伤,争取达到e抗原发生血清转换的目的。

3.哪些乙肝是应用拉米夫定的对象

①处于慢性感染活动期,有证据表明肝损害在发展和病毒复制水平的病人应考虑接受拉米夫定的治疗。拉米夫定可用于慢性乙肝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移植后乙肝病毒感染。②急性乙肝尽管未见报道,但理论上讲是可行的。③乙肝e抗原(+)、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耐受期)使用拉米夫定不能清除乙肝病毒,停药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回复至治疗前水平。④血清乙肝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均阴性、ALT持续正常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静止期),由于乙肝病毒复制基本停止,使用拉米夫定意义不大。⑤由于拉米夫定主要通过抑制乙肝病毒DNA而发挥缓解肝脏炎症的作用,因此对起病急剧、血清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暴发型肝炎治疗意义不大。但对病程较长且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则有治疗意义。有关拉米夫定治疗重症肝炎的资料目前尚未见报道。

4.使用拉米夫定要注意哪“八点”

(1)要长期服药,每3个月复查一次化验指标。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其基本治疗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致病性和传染性,消除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和坏死。乙肝治疗主要使用的是抗病毒药物。但何时停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乙肝患者。

(2)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患者可用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乙肝治疗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毒DNA定量检测中度以上阳性、e抗原阳性、转氨酶升高2~10倍的慢性乙肝患者,就适合使用拉米夫定。这个时候,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比较多,而且处于复制相当活跃的时期。但有少数几类患者即使达到了这些要求也不宜使用拉米夫定,包括老年人、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由于不适合使用药物或者药物剂量不好掌握等问题,这些患者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因此不建议使用本药。

(3)吃药能不能清除病毒?很多慢性乙肝患者会为此而感到心情焦虑,其实大可不必。人们都明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其实乙肝也是这样,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乙肝不像肺炎、肠炎那样,经过治疗后细菌很快能被清除。所以,乙肝患者应当树立这样观念,即治疗慢性乙肝不能速战速决,必须打持久战,必须坚持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利用自身免疫力逐渐清除病毒,以达到进一步控制乙肝病毒活跃复制的目的。就拉米夫定来说,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4)药物见效后还要至少坚持半年。虽然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当病情控制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考虑停药。

目前比较公认的停药标准是,治疗前乙肝病毒DNA阳性,e抗原阳性,转氨酶升高1倍以上,治疗后乙肝病毒DNA转阴,e抗原阳性转为e抗体阳性,即所谓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转氨酶恢复正常,肝功能正常,症状基本消失。即使乙肝患者在检测中达到上述指标,仍不能立刻停药,应该继续服用半年以上,维持这种效果,一定等到病情稳定后,方可停药。对于在治疗前e抗原为阴性,但乙肝病毒DNA阳性的患者,必须服用拉米夫定2年以上,等到乙肝病毒DNA转阴且转氨酶正常之后,才可考虑停药。

(5)副作用:常见的有头痛、头晕、局部肌痛等,罕见的有感觉异常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无血液学及其他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几乎所有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拉米夫定的长期治疗。

(6)发生耐药:拉米夫定在长期使用后均有发生耐药的报道。耐药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乙肝病毒多聚酶的某些结构发生突变所致。一旦发生耐药,患者血中乙肝病毒可出现反跳,ALT升高,肝脏炎症损伤加剧。

(7)反跳问题。拉米夫定不是乙肝的根治性药物,停药以后病毒也许会重新活跃起来,因此有些患者停药后都会出现“反跳”,即肝炎复发的现象。“小三阳”患者复发的概率很大,而那些体内病毒数量比较高,年龄又比较大的人,复发的几率更高。

“停药反跳”的问题在所有的乙肝治疗药物中都存在。医生在给乙肝患者停药之前,应该先告知可能发生的“反跳”,并叮嘱患者在乙肝复发之后要及时治疗。不论有没有复发,定期检查都是必需的。在刚停药阶段,一般应每个月都到医院检查一次,三个月后可改为两三个月复查一次,但最长不应超过三个月。

对于复发的患者来说,若停药前服用拉米夫定有效,在复发后仍然可以继续服用。此外,医生还可以给患者开一些保肝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8)擅自停药后果严重。乙肝患者一定不要擅自停药,不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凡是按照医嘱要求停药的患者,则很少会出问题。

(六)乙肝的免疫调节和保肝治疗

1.常用于治疗乙肝的免疫调节药物有哪些

慢性乙肝的转归,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应答,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一些乙肝免疫调节药物,可能阻止或改变疾病的发展。免疫调节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尚缺乏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乙肝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胸腺素α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重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他如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