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48493900000015

第15章 慧眼识别和防治乙肝病毒(2)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防治原则

1.如何正确看待和防治乙肝病毒携带者

(1)莫闻“乙肝”就“色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有10%的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但鲜有人知的是,我国总人口中近60%的人都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在占总人口10%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20%的人会在病毒携带的不同时期发生乙型肝炎。也就是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60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但只有10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只有2人会发生乙型肝炎。数据说明,乙肝病毒在我国确实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多数人可以依靠机体自己的抵抗力清除病毒。我国1.3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多数人是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

(2)莫盲目治疗、用药: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以为多用药能便于治疗,其实不然。尤其是儿童和少年,处于免疫耐受阶段,此时对于各种治疗无应答,各种治疗用药都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大量用药治疗,不仅浪费钱财,有时还会打破机体免疫沉默状态,使肝功能出现异常。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动员其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治疗,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要注意密切监测病情。而真正需要治疗的主要是慢性肝炎的病人和肝硬化的病人。

(3)莫乱用“偏方”:乱用偏方的现象在乙肝患者中十分普遍。不少患者找的“大师”开出的处方,没有经过审核,其中往往含有不少肝毒性药物,用上一段时间后,药物性肝损害随即发生,使病情加重。专家建议,偏方不应随便使用,乙肝病理过程十分复杂,表现各异,治疗应个体化,企图用一种“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是不行的。

同时,中医中药治疗应用广泛,但多数药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因为使用中药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并不少见。

(4)个人防护是关键: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要注意定期复查,自觉有异常情况时则随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防护自己。

首先不可为“病”所愁,精神萎靡。同时尤其注意禁忌烟酒,注意休息,勿过度疲劳。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特别有利于肝脏的营养供应和肝细胞的修复。而营养的搭配要平衡,不可过少或过剩。同时,提高个人卫生素养。

2.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对待自己

(1)面对现实,积极对待,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思想上去除负担,不必天天担惊受怕,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康的人,照常上学、工作(饮食、托幼等行业除外)。乐观、豁达,不与人争吵、攀比。控制住自我,忌生气、焦急,忌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状态。若急于清除病毒,想使大或小“三阳”转阴,目前又无特效药,只会增加烦恼和失望。科学已证实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精神因素可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并可活化一些遗传上存在的致病基因,并发其他疾病。

(2)病毒携带者不管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要防止把病毒传给其他人,尤其是经常在一起生活的人。个人洗漱用品:牙膏、牙刷、牙杯、毛巾、脸盆、碗筷等都要自己一套,不与人共用。

(3)适当提高饮食质量,可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若肥胖者应低糖,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度,避免发胖(发生脂肪肝或诱发糖尿病)。除忌酒、忌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外,没有忌口。要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特别是不能乱投医、轻信广告宣传的转阴药物或使用游医偏方、验方,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要定期检查,个人自备一份档案,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能及B超,以及时发现是否已发生隐匿型肝炎,不错过治疗时机。若出现明显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感或食欲下降等就应随时看医生、检查肝功能等,不能大意,不能拖,否则就有发生慢性重型肝炎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故一定要及时就医。

只要每个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按以上要求去做,既不担惊受怕,又不粗心大意,把自己置于医疗监督下,即使是母婴传染或家族性的都可得到一个比祖辈好的结果,因为科学在发展,办法还是越来越多的。

3.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哪些事项

(1)定期随访、复查:定期(3~6个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然没有肝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但仍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最好每半年定期检查1次。如果有疲乏、食欲缺乏等症状发生,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不能献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提示在这种人的血液中存在着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的可能。用这种血液输给别人,就会把乙肝病毒传给受血者,引起乙肝。

(3)做到分食:调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唾液中,查到乙肝表面抗原颗粒甚至完整的乙肝病毒。因此,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共餐等长期生活接触,可能传染上乙肝病毒。所以要做到分食为好。

(4)牙刷专用: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刷牙、修面、剃胡须等引起皮肤、黏膜破损而出血。如果合用牙刷、修面刀等生活用具,就有可能染上乙肝病毒,引起乙肝或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5)盆、巾独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妇女经血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73.4%。这些妇女月经来潮期间洗外阴用的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也可高达10%左右。所以盆、巾最好独用,特别要注意不要与孩子合用。

(6)分娩、人流注意防护:母婴传播是乙肝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加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卫生防护,以减少因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污染新生儿的消化道、皮肤和黏膜,分娩后应尽量清除新生儿口腔及咽部的内容物。

(7)乳房病损停止哺乳:只要乳房皮肤、黏膜没有发生破损,也没有发生乳腺炎疾病时,可以哺乳。一旦发生乳房病损,应立即停止哺乳。

(8)外伤出血要妥善处理:乙肝主要是经血传播。所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一旦外伤出血应妥善处理,被血污染的经济价值不高的物品应焚毁处理,千万不要随地乱丢。

(9)有的人不能从事食品、育儿工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如果乙肝e抗原也同时阳性,则说明这种人有很强的传染性,不宜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进行育儿工作。

(10)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使用过的各种注射器械及采血针、针灸针、红白细胞吸管、手术器械、探针、阴道扩张器、内镜、口腔科钻头等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对预防乙肝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生活规律、勿过累,忌酒。

(12)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

(13)如乙肝e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工作。要知道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

4.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哪些限制

由于人们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专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尔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人的。至于结婚,只要对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5.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要看病毒复制是否活跃。如果病毒复制活跃,可以考虑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暂不予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是由于免疫耐受,这类病人的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目前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尚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反而会打破其平衡状态,导致免疫系统对病毒和肝细胞的攻击,病人就会由病毒携带者变成慢性肝炎状态。而且,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对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明显升高者效果较好,而对于肝功正常的病毒携带者效果较差,所以对这类病人,可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记,如有异常再根据病情给予治疗。目前,比较好的抗病毒药物乙肝e抗原阴转、乙肝病毒DNA阴转率可以达到30%~40%,最高可以达到40%~60%。被医学界公认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贺普丁)等为数不多的几种,其中贺普丁能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有效率可以达到85%~90%,“大三阳”e抗原阳性的阴转率占10%~20%。一般认为,凡肝功能正常者,一般不要轻易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因为抗病毒药物本身并不是非常特效。

6.如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对携带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最好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如肝脏病变明显,则应采取抗病毒与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治疗;如无明显病变或病变轻微则可暂不进行治疗,至少暂不进行强有力的抗病毒治疗。对于e抗原和(或)乙肝病毒DNA阳性者也可探索试用一些有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或其他可能有效的方法。

(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治疗。原则上不用干扰素,特别是e抗原阴性者。可考虑用拉米夫定,但是一定要和其他抗病毒药物和(或)免疫调节药物和(或)其他药物合用,以希望在发生耐药株之前出现e系统转换。

(2)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调节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①乙肝疫苗加各种佐剂,如联用左旋咪唑搽剂(涂布剂)及双嘧达莫等。也有人主张联用各种佐剂,如各种细胞因子、卡介苗素、少量弗氏佐剂等。②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①左旋咪唑搽剂(涂布剂)。左旋咪唑是古老的细胞免疫增强剂,但口服不良反应较大,其涂布剂可减少不良反应,保留其增强免疫的作用,近年来应用较多,可能有一定疗效。②卡介苗及卡介苗素。卡介苗也是古老的免疫增强剂,但只能皮内注射,一旦注入皮下,可发生寒性脓肿。为克服这一缺点,有人倡导用卡介苗素,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③胸腺素α1(日达仙)及国产胸腺素。日达仙对慢性乙肝有一定疗效。④细胞介素类。如IL-2等。⑤其他。如真菌多糖类,值得进一步研究。有人认为口服潘生丁可能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证实。

总之,从目前看,无论是慢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都必须采取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