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教海点滴
48492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段继功同志为宁夏固原一中的特级教师,中共党1。他从事山区教育38年,大半生心血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兴趣广泛,乐观进取,曾从事过文、史、理、化、地理、劳技等多科教学;担任过高、初中班主任20多年。经过多年辛勤的耕耘,诚挚的奉献,既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又有多科的实践能力。他的论文选集《教海点滴》,既是“教学相长”,朝夕磨研的经验总结,也是长期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的追求与探索。其中有些论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和中国农科院有关刊物摘录、复印,还有部分论文被国家或省部级专业书刊收录。1998年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突出贡献奖。他的论文选集《教海点滴》的突出特点及其价值如下:

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如何适应时代的特点,搞好中学班级的德育管理,这是一项既陌生又艰难的课题。所以破除旧的管理模式,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继功同志在这方面的确作出了典范。他创设的班级管理模式及“小包公”制度,能将德、智融为一炉,且将法制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从其引导学生自觉地考核以及德育量化的实施。效应而论,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改变了往昔“保姆式”“封闭式”的陈旧格局,而且促进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平等观念,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目的。经过反复实践,他的确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二、如今,随着“四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用人层次愈来愈广,这就需要我们造就一代富有创造性、综合性且有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现实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应试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这是一场教育思想体制的变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升学应试的体制仍困扰着人们。而继功的论著,敢于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流弊,痛下针砭,实在可贵。

(1)就地方学校的统筹安排标尺而论,作者就某些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尺,人为地将中小学分为重点与非重点的格局,深切论析了它的流弊,值得反思。凡是重点学校的办学经费不仅能得到上边的倾斜照顾,且在生7方面也有优先选择权。而优越的办学条件再加上优秀生的集结,自然升学率高。那些非重点学校,生7来自“重点”筛选后的“次品”,加之经费短缺,自然步履艰难、舆论糟糕。相形之下,“重点”学校门庭若市,成为人们倾财追求的名牌,“非重点”学校即使拼命追赶,也摆脱不了升学率不高的厄运。因之,他呼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取消人为重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2)在教育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作者认为部分教育主管部门,总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准则提拔任用干部,教师的奖励、晋级,更以学生分数为依据,总之,从上到下皆以分数为标准,在利益的驱动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演愈烈,结果导致地方教育形成恶性循环,可谓击中要害。

(3)以学生的负担而论,在以“升学率”为准则的应试制度的严酷支配下,教师忙于“贩运”、灌输知识,学生日日夜夜陷入题海战术之中,而且层层加压,不堪重负。如此,不仅抑制了他们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而且严重地阻滞了他们的情绪智力,其害无穷。

三、在这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如何培养发挥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从1985年起,段继功同志就针对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实践的普遍问题,紧贴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开展“手工艺报”活动,通过学生亲自采访、撰稿、编排、制作等自觉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体验社会,扩大视野,既锻炼他们积累材料、分析、综合、制作的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怀。通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在这方面,他引导学生,取得了丰硕成果。当然还有许多特色,恕不一一例举。

在选题论证方面,作者虽说是“点滴尝试”,实际上,其中大多选题,都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要课题,也是人们往往引以为常的现象,作者正是透过上述现象,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深入开掘,从中提炼带有本质意义的东西,以深刻的启迪。至于论证过程,层层展开,旗帜鲜明,有理有据,有说服力,而且思路清晰,形式多样。其中许多篇章对于中学的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理论修养,拓展思路,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深刻为好。上述希望对于一位成年累月奔忙于教学第一线的老教师来说,近乎苛求,然而,学无止境,只能有待于以后了。

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南矩容

2001年7月1日于六盘静观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