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预警与疾病信号
48492100000118

第118章 从尿色看健康

健康人的尿清晰透明,为淡黄色。饮水少,或食胡萝卜和维生素B(下标2)(核黄素)等,会变成深黄色;服用了利福平等药物,会成砖红色,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没有吃这些食物或药物,尿色发生改变,则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1)浅淡或无色:可能患了尿崩症或糖尿病。

(2)淡绿色:绿脓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

(3)白色浑浊: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如呈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腹腔淋巴结核。

(4)酱油色: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疟疾、大面积烧伤等。

(5)深棕色: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6)暗红色:预示着卟啉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如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

(7)黑色:患恶性黑色素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风险增高。

(8)乳白色:又称乳糜尿。这是由于人不能通过肠道吸收乳糜液,造成乳糜反流,进入尿中所致。引起乳糜尿的有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也有继发性因素,如常见的丝虫病及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

(9)血尿:用眼睛就能看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如各型肾炎、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及泌尿系的结石、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常引起血尿。

(10)血红蛋白尿:指尿中出现游离的血红蛋白。由于尿液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

(11)黄色:急性发热或上吐下泻的病人,因水分会随汗或粪便排出,所以尿会浓缩变黄。当肝或胆囊发生病变时,会使尿液呈深黄色,肝炎患者的尿液甚至会呈现浓茶样的颜色。此外泌尿系统化脓时,也会排出黄色浑浊的尿液。

(12)黄绿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砷、氯中毒等。

(13)蓝色:首先考虑有何服药史,如服用大量水杨酸、注射亚甲蓝针剂,都可以出现蓝色尿,但药性过后可自行恢复。胆红素尿被搁置时间过长后,发生氧化作用,也可使尿色变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