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人手册
48491800000010

第10章 谁偷走了你的健康(6)

(4)突发生活事件

在现代生活中,还不能忽视的一个健康大盗就是形形色色的突发生活事件。

突发生活事件以增加人们的消极情绪的方式来损耗人的健康。动物实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实验者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不同的地方,给它们一样的食物、水和阳光,然后在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头狼。由于长期的惊恐,旁边拴着狼的这只羊羔很快就死了,另一只则健康地长大。

另一组关于丧偶女性患病的统计也说明问题:她们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比另一组女性高出6倍。这种在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就叫“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占整个疾病谱的三分之一,像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痛经、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甚至恶性肿瘤等,都是这类疾病。

五警惕外来健康杀手

1.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

(1)各种微生物与人类共存,对人体健康有利有弊大自然在孕育人类的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分成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等。很多微生物都在为人类服务,只有极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的疾病,我们把这一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病菌”。

远的不说,我们人体自身就有数以亿计的细菌存在。为人体服务的、对人类有好处的细菌是指那些原本就生活在人体内,帮助人消化食物、排出毒素、抵抗有害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它们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对人类生存有贡献的细菌。

而那些病原微生物,把人类的身体当做卧室、粮仓和中转车站。病原微生物也并不是单纯为了促使人类生病而存在的。

但是,病原微生物要繁衍后代,在人类的身体里就要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汲取人体的养料,排出自身废物。通常情况下,人体有益菌和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共存,达成平衡。这种平衡有可能会因为人的营养摄入不足、心情低落、抗生素类药物刺激等原因而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相互间会你争我夺,各不相让。如果病原微生物占了上风,由于缺少抑制,就会在人体内泛滥,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感到不适,出现某些功能失常,这时免疫功能就被调动起来,参与保卫人体的防御战。这个过程,就称做“生病”,要用吃药打针等各种手段才能将这些入侵者消灭干净。

相关知识:病原微生物怎样侵入我们的身体?

病原微生物能否侵入机体、对人体造成损害,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侵入人体途径和侵入数量三个主要因素。

Q:什么是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呢?

A:毒力就是致病力,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导致人发病的物质基础。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不相同,并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生改变。即便是同一类微生物也有强毒、弱毒和无毒株之分。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决定的。

侵袭力是指病原微生物突破人体的防御功能,在机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本事。毒素是损害人健康的具体物质,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力越强,毒素越厉害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越强,对人类造成的损伤也越严重。

Q: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途径与人发病有什么关系?

A:病原微生物必须侵入机体的适当部位,才能引起传染,这些适当部位称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门户(侵入途径)。如霍乱弧菌必须通过消化道侵入才能引发霍乱,如果经皮肤破损侵入则不会引起传染。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如经完整无破损消化道侵入就不会引起艾滋病。但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门户常常不只一个,如结核杆菌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伤口都可引起传染。总的来说,各种病原微生物各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这些部位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在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的能力决定的。认识到不同病原微生物的典型侵入途径,及时阻断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生根发芽,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Q: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数量是一定的吗?

A:健康的人体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除了毒力要强,侵入途径正确外,尚须有足够的数量才能致病。病原微生物数量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它一方面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强弱,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高低。若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则需要积累较多的数量才能致病;而毒力强的病原微生物,少量侵入即可使人发病。

(2)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全攻略———堵住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的通道很多病原微生物能够在坚硬、冰冷的物体表面存活很久。

桌面、门把手、公用电话、ATM自动提款机、公共汽车扶手、医院的就诊椅、候诊椅……这些都是极易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公共设施。面对这些人们日常生活无法躲避的接触,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碰触过任何公共设施后,保证不用手触摸眼、鼻、口,封堵住病原微生物的三个最主要入侵通道,直到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过手。

在接触入口的物品,如吃饭、服药或吃其他东西之前要洗手;准备用手接触脸部和眼睛之前要洗手;接触脏东西,如大小便前后、打扫卫生后、外出归来、数钱、购物、护理病人、接触血液、痰、鼻涕、唾液、泪液后,特别是接触传染物品之后要用正确的方法将手洗净。洗手的意义在于利用洗手液或肥皂的有机亲和力将病原微生物从手的表皮组织上粘下来,并借助水为载体将结合了病原微生物的皂沫冲走。

正确的洗手方法为:将固体或液体香皂彻底均匀地涂抹于双手表面,然后双手互相充分摩擦手心和手背各10次左右,手指缝和手指尖都要用手搓到,然后用清水冲净。不要使用公用的毛巾擦手,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风干。

不只是物体表面的接触能够传播病原微生物,人类每天呼入呼出的空气更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方式。比如结核杆菌可以随着肺结核患者的痰落到地上,痰液风干之后,病菌就漂浮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后,如果其抵抗力差,或者吸入的细菌数量多、毒力强,这个人就有可能被传染。结核杆菌还可以通过患者打喷嚏、咳嗽、大声讲话直接飞到空气里,伺机感染下一个人。

家庭中厨房是比较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案板、刀具每天接触食物,清洗保存不当,病原微生物就会驻扎下来,污染食物,引起人们腹泻。电冰箱也不是保险箱,冷藏室的温度保持在0℃~4℃之间,在这个温度下虽然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并不能将病原微生物冻死,它们还能够繁衍生息,并产生大量毒素。注意,利用冰箱存放食品时,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生鱼、生肉与冷饮在没有隔离包装的情况下,同时存放在冰箱内,会造成食物之间的污染。

健康支招:厨房中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好方法

当天的剩菜不要长时间在室温下保存,要及时放入冰箱里,取出后加热再食用。存放的时间不要过长,以两天以内为宜。

容易腐烂变质的熟食和肉菜在冰箱里保存的时间也不要过长,超过3天即使味道没有改变也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丢弃,以免病原微生物有机会死灰复燃。

为防止食物“串味”和污染,应用保鲜袋或保鲜膜将食物包好后置入冰箱保存,并做到熟食在上,生食在下。

冷冻的肉类应先彻底化冻,再充分加热煮透。如果有的部分没有完全化冻,常规烹调温度有可能不能将病原微生物杀灭。

蔬菜、水果要仔细清洗后再食用,最好使用刷子等工具帮助刷掉外皮上的污物、农药残留和病原微生物,并使用足够量的清水,以确保全部洗净。

洗完碗之后,别忘了清洗刀具和案板,厨房里的抹布要经常煮沸消毒,案板、刀具、抹布要做到生熟分开,不要让生肉污染到可以直接食用的熟食及瓜果。

科学家已经发现,病原微生物能够藏身于食物微粒中,在密闭的微波炉内长期存活。如果条件允许,它们甚至能够繁衍到足够把你要加热的食物也污染了。要是不好好清洁微波炉的内壁,让病原微生物在里面为所欲为,跑肚拉稀的毛病就会随时找上你。因此,记得时常清洗微波炉、烤箱内壁,以确保饮食安全。

健康支招:办公室里抵御病原微生物三大要点

每天早晨上班,将杯子里剩下的水倒掉,重新打一杯白开水,这也许是很多人早晨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水是病原微生物繁殖的很好场所,不经常清洗的杯子会成为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基,而杯子的主人也可能就此成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每天下班前洗刷一下杯子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工作繁忙,来不及到外面去吃午饭,叫个外卖是省时省力的好办法。当你趴在办公桌上狼吞虎咽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办公桌的致病细菌几乎是一般餐桌的100倍。将买来的熟食直接放在办公桌上,决不是明智之举。每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到外面走一走,与同事们一起吃饭、交流都是很好的放松,有利于下午更好地工作。实在没有时间外出吃饭,也请你在付过外卖款后,站起来走一走,擦一擦桌子,洗一洗手,再回到桌前吃午餐。

电脑键盘、电话机按键和听筒上藏着很多病原微生物,一边吃零食一边打字、打电话,会不知不觉将病原微生物吃到肚子里。经常使用酒精清洁键盘、鼠标和电话机,是保证卫生的选择。

2.流感竟是夺命杀手

(1)流感曾夺去多少人的生命

流感与人们平时容易患的普通“感冒”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上每年多达2万人死于流感,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百分之百地预防这种疾病。

小资料

1918年3月11日上午,美国某州的一名士兵发烧、头痛、嗓子痛,开始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到了中午军营中的100多名士兵都开始有了相同的症状。几天以后,生病的士兵达到了500多人。随着美国士兵远征欧洲,流感疫情被带到了西班牙,很快造成了西班牙全国范围内的大流行,死亡人数在800万左右。随后,又蔓延到全世界各国,超过5亿人被感染,2000万人因此丧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口的总数还多。这次流感大流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1957年~1958年“亚洲流感”导致280万人死亡;1968年~1969年,“香港流感”流行,美国发生了103万有生命危险的病例。

流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超过10%的人遭受流感的折磨。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三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株均首发于我国。1988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公布的流感疫苗病毒株约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

流感近百年来数次大流行造成的令人震撼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如果我们稍有懈怠,一场比“非典”更凶猛的疾病大流行就会再次向我们袭来。

(2)流感病毒自我介绍

我们家族有三个兄弟,分别被称为甲、乙、丙。由我———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最为常见。

我们兄弟几个都怕热,被开水一煮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小命就没了。没事出来晒晒太阳倒也算是舒服,但是连着晒两天我们的小命就难保了。医院里用的紫外线灯,我们也尽量躲得远远的。最讨厌的就是人把消毒水抹在我们的身上,味道难闻倒是小事,烧得我们全身都动不了,再也没有到处惹事生非的能耐了。

我经常更换“外衣”,人称“变异”。不瞒您说,我这一招还真灵!人类的门卫———免疫系统———还真认不出我来了,原本费半天劲都进不去的身体也可以让我大摇大摆地进去了,为我破坏人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这么说,我每换一次衣服,就能造成一次流感的流行。

我的旅行主要通过人类的呼吸道,流感患者一声咳嗽,可散播约10万个我;一个喷嚏里能含有100万个我。最厉害的是,一般一个喷嚏可使我以167千米的时速,在一秒钟内喷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这种速度,足可以带我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我拜访过的人,通常都有相同的体会:怕冷、发高烧,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全身没劲,腰背和四肢酸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严重的还能得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肌炎等并发症。我的本事不小吧。

看见了吗?流感病毒有多猖獗!虽然流感初起的症状并不重,但是一旦形成流行的趋势,将引来无穷的后患。从我做起,从预防小小的流感做起,勤洗手、勤开窗、勤锻炼、注射疫苗、及时就诊、善意隔离、爱护自己、爱护他人。

3.潘多拉的盒子

再次被打开———艾滋病来了根据调查,在最近3年,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艾滋病不再是遥不可及,它渐渐逼近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慢慢向普通人群中渗透。

(1)关注艾滋病,你必须知道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现在全世界既没有有效的疫苗控制它,也没有能治愈它的药物,只能通过日常行为加以预防。

艾滋病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烧、盗汗、长期咳嗽、体重下降、慢性腹泻等症状。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在男性之间和男女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就越大,特别是同陌生人发生性行为,将无法确保你的健康。

共用针头注射器进行吸毒,是经血液传播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