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行为得体
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医学的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行为得体的表现就是真善美。“真”——真情对待患者,在医疗活动中行为端庄、事上恭敬,在患者心中建立起信任感,尊重感,让患者心灵得到慰藉,心理得到安慰,疾病得到治愈。“善”——与患者为善,将高尚的医德具体化,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情感、良心、能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在医院如在家一样的便利条件,主动给病人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美”——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去表现真和善。首要是语言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奥的医学道理,就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就融洽了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每一句问候、每一次嘱咐、每一次微笑、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治疗方案,都视患者为亲人,就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七)恪尽义务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要取得其书面同意。一是诊断过程中的说明义务,确定了辅助检查的项目后,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讲清楚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对诊断结果进行说明。二是治疗过程中的说明义务,将治疗方案的性质、理由、内容、预计治疗效果、治疗的难易程度及对患者的侵害范围、危险程度,药物使用的毒副作用,以患者能充分理解的方式予以说明。三是疗养指导义务。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后,医生应向其说明出院后应注意的生活起居、疾病的预防等相关知识。
(八)廉洁自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钱的作用和诱惑是非常明显的,利益的驱使不可避免,医患关系易被物化、异化,医患纠纷增多,医学信誉降低。然而,医务人员为病人诊疗疾病,是自己的本分和天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正直无私的好作风。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差错和事故。要如实报告,不要隐瞒,更不能诿过于人;一切医疗记录、检查数据必须如实记载,不可弄虚作假;对应向病人或其家人和单位说明的要及早如实说明,防止延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医务人员更不能接受患者的任何好处。
二、医德建设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通过医德认知,引导医务人员遵守社会主义医德,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追求崇高的医德境界,争取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人。这实质上就是方向性导向。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医院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弘扬和表彰高尚医德,使医务人员明辨是非善恶,逐步将医德内化为自觉的举动,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医德原则统一起来。
(二)约束功能
医德建设既是一个自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他律的过程,必须依靠一些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加强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对医务人员加以约束,用外在的医德规范的制约作用来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和医德品质,从而使外律的医德规范转化为内心信念,成为自律的行为要求。外律的外在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医德规范;二是实行医德考评;三是执行医德纪律。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医德外律功能,可以使医务人员端正医德方向,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工作积极性。如为每一位医务人员设立“医德档案”,将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称、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
(三)协调功能
医院是一个由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组成的整体,医学学科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是高风险的行业。客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需要依靠科室和人员的道德理性、自觉的力量才能发挥作用。医院只有加强医德建设,才能使各科室、各类人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医德境界,对病人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兄弟科室和同事有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的医德风尚。
医德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四项制度
(一)建立学习教育制度
医德建设是一个永远的过程,需要经历滴水穿石、日积月累的过程。所谓才有高下,德无止境,学而无涯。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医德学习与教育列入继续医学教育范畴,规定具体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组织形式、重点对象。强调正确导向,注重经常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二)建立自查自纠制度
完善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并把服务态度、医德规范、医德管理行为标准以及奖惩规定制度作为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行政上和制度上加强自查自纠。做到值班查、院领导查、科主任和护士长查、医务人员自查,重点查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收费标准、投诉信件。通过自查及时了解医德医风的现状,边查边改。
(三)建立监督约束制度
医院职能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受理病人投诉和举报,加强监察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落实整改措施;建立监督员制度,通过聘请群众、患者、社会、舆论监督员进行监督,请他们进行实地和民意调查,及时反馈意见。定期开展社会调查,对医德医风实行动态管理,对违反的人和事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理。
(四)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
医院要成立相应的考评小组,制定出考评内容标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考评,主要考评职工坚守岗位、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履行职责等情况。设立医德医风监督卡,建立职工职业道德档案。把职工的医德情况记录归档,包括平时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使考核经常化。设立各种不同光荣岗位等激励制度,把医德医风建设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科室利益和有关领导政绩挂钩,把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作为职工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奖金发放、评比先进的主要依据,增强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注重四项监督
(一)注重舆论监督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医德舆论已成为监督、评价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一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舆论监督,在医德行为导向上起着主要的、积极的作用。而人们自发形成的舆论监督经常成为组织舆论监督的必要补充,并受其支配、影响和制约,同样起着一定的约束、导向作用。
(二)注重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因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医德行为规范等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各种有利于群众监督的规章制度和有效措施,如建立公开服务制度,实行挂牌服务,实行住院顺序、手术顺序、检查项目的收费价格等公开制度;建立投诉制度,设立意见簿、意见箱、举报箱、举报热线电话、院长接待日、院长信箱等,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
(三)注重法律监督
医德建设属于自律范畴,通过说服教育和榜样感化的自律性行为规范;法律监督属于他律范畴,通过禁令或强制性的他律性规范,依靠审讯裁决来强制执行;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道德教育和道德舆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尊严和功效,而法律则能够加强道德的影响威力。法律监督以强制为特征,是更有效的治恶手段。以法律来监督道德行为,对于各种非道德行为无疑会起到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