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肩周炎简便自疗
48490400000005

第5章 导医解读(1)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肩周炎多数为慢性发病,一般无外伤因素,少数有轻微外伤,如有的患者在肩部或上臂开始有一个小的外伤而后发展成为肩周炎。主要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肩部活动障碍。发病初期,肩部轻度酸痛,逐渐加重,严重者,稍一触碰,疼痛难忍,故多采用防护姿势,将患肢紧靠于体侧,并用健手托扶,夜间疼痛较重,或夜不能眠,或半夜痛醒,不敢卧向患侧,疼痛多遇热减轻,遇寒加重,可牵涉到颈部、肩胛部、三角肌、上臂、臂外侧等。

肩部压痛范围广泛,常因病期不同压痛点的部位和压痛程度也不一致。多在喙突、肩峰下、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三角肌处压痛,冈下窝、冈上窝处等有明显压痛。

且肩部活动受限,多表现为外展、上举、外旋、内旋等活动时肩部功能受限,肩周炎晚期常有部分患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等症状。肩周炎患者在来医院就诊之前一般均有数周至数月的肩部疼痛和关节功能逐渐降低的病史,然而要让患者说出具体的发病时间却较为困难。特别是疼痛症状的发展似乎是隐匿的,大约只有1/5的患者能回忆起病前曾有过的肩部或上肢的轻微外伤,这种轻微的外伤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轻微的牵拉或震动等,涉及这种活动的力量显然是很难估计的,而绝大多数患者甚至连这种外伤史也没有。这种隐匿起病,逐渐发展特点是肩周炎早期临床特点之一。

1.肩部疼痛 疼痛是肩周炎最突出的症状。初始疼痛症状往往较轻,且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引发。随时间推移,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内旋、后伸、上举、外展等运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此时,患者往往会采用限制上肢运动的方法来缓解疼痛。除了肩关节运动时疼痛症状加重外,在休息时疼痛症状也会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严重者可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压肩侧卧,有时甚至还会感到任何姿势都不能舒适地搁置患肩。失眠又可进一步产生抑郁和烦躁而加重病情。肩周炎的疼痛部位一般局限于三角肌及邻近区域,但是一旦疼痛诱发了肌肉痉挛,疼痛范围可较为广泛,有时还可沿上臂后侧放射至肘部。此外,患者还可因为邻近的肌肉过多代偿而造成上背部和颈部等邻近部位的疼痛。疼痛的性质一般是不明确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对疼痛十分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功能性活动受限是肩周炎的又一特征。一般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发生在疼痛症状明显后的3至4周,早期的肩关节功能活动限制因素可能是疼痛、肌肉痉挛等。晚期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则是由于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等因素,肩关节明显僵硬,并呈全方位的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并且随着病程发展,疼痛逐渐减轻,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却越来越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一般以外展和内、外旋活动受限较为明显,而且出现较早,一旦关节囊粘连挛缩,患者肩关节外展时可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即在胸背活动时,由肩胛骨产生代偿,扩大肩关节外展的程度。这样往往容易掩盖部分症状。发生“扛肩”现象时,患者穿衣、梳头、摸背、擦肛、晾晒衣物等日常活动都会发生困难,严重时甚至会累及肘关节,屈肘时手不能摸背。“扛肩”现象一方面是通过肩胛骨抬高、后旋再外展来完成代偿运动功能,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改变位置以保护已有病变的肩肱关节。除了通过抬高肩胛骨来保护肩关节之外,许多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运动的保护性表现,如休息时,受累侧的上肢通常置于内收、内旋位,行走时手臂的摆减小,患者经常处于一种略微弯腰的位置,这些保护性表现在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也不少见。伴随着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患者由于肩关节活动长期受限,在晚期出现三角肌等肩部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缩现象,特别是肩外侧三角肌萎缩不仅可以使患侧肩部失去原有的丰满外观,出现肩峰突起现象,而且还可由此加重肩关节运动障碍的程度,进一步产生臂上举不便,后伸困难等症状。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失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外伤史:有急性损伤史或重复的损伤及累积性劳损史。

2.疼痛与压痛:肩前方痛累及三角肌前方及外侧。

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为自发性钝痛。疼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加重。屈肘90°,使患肩做被动外旋及内收动作,肩前方痛加重,尤以夜间症状加重。压痛位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

3.上举功能障碍:有肩袖大型断裂的患者,上举及外展功能均明显受限。外展及前举范围小于45°。

4.臂坠落试验阳性。

5.撞击试验阳性:患肩被动外展30°,前屈15°~20°,向肩峰方向叩击尺骨鹰嘴,使大结节与肩峰穹之间发生撞击,肩峰下间隙出现明显疼痛为阳性。

6.盂肱关节内摩擦音:盂肱关节在被动或主动运动中出现摩擦或砾轧音,常由肩袖断端瘢痕引起。少数病例在运动时可触及肩袖断端。

7.疼痛弧征:患臂上举60°~120°出现疼痛为阳性,但仅对肩袖挫伤及部分撕裂的患者有一定诊断意义。

8.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肩周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以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最常见。

9.关节继发性萎缩: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上举受限程度较明显。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有何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本病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主要位于肩关节前面可指向三角肌附着处或肱二头肌肌腹,夜间加剧,影响睡眠,结节间沟及其上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压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使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紧张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均可使疼痛加剧。

YaSERSon征阳性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即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时,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出现剧烈疼痛。

急性发病者,常有外伤史,症状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肌痉挛,患者常用手托住患侧上肢于屈曲位,避免上臂旋转活动而加剧疼痛。慢性发病者,病程较长、疼痛较轻,疼痛常能忍受,但过多活动患肢或在遭受轻微外伤后症状可加剧,严重者可有肩关节活动受限。

2.X线检查 肩部后前位X线片常无明显异常。疑为本病时应常规摄肱骨结节间沟切线位X线片,部分患者可见结节间沟变窄、变浅,沟底或沟边有骨刺形成。

肩部撞击综合征有何临床表现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初期,疼痛呈间歇性,疼痛发作与撞击发生的频率密切相关。在劳作之后及夜间症状加重,休息后明显减轻。如有慢性肩峰下滑囊炎存在,疼痛呈持续性和顽固性。因肩痛而使患肢无力,外旋、外展和上举活动受限。不完全性肩袖断裂或长期的疼痛性制动,反而易造成关节僵硬和功能丧失,并出现下列一些特殊体征。

1.肩前方慢性钝痛 在上举或外展活动时症状加重。

2.疼痛弧征 患臂上举60°~120°出现疼痛或症状加重。疼痛弧征仅在部分患者中存在,而且有时与撞击征并无直接关系。

3.砾轧音 检查者用手握持患臂肩峰前、后缘,使上臂做内、外旋运动及前屈、后伸运动时可扪及砾轧声,用听诊器听诊更易闻及。明显的砾轧音多见于撞击综合征第二期,尤其是在伴有完全性肩袖断裂者。

4.肌力减弱 肌力明显减弱与广泛性肩袖撕裂的晚期撞击综合征密切相关。肩袖撕裂早期,肩的外展和外旋力量减弱,有时系疼痛所致。

5.撞击试验 检查者用手向下压迫患者患侧肩胛骨,并使患臂上举,如因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而出现疼痛,即为撞击试验阳性。一般认为,本试验对鉴别撞击综合征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6.撞击注射试验 以1%利多卡因10毫升沿肩峰下面注入肩峰下滑囊。若注射前、后均无肩关节运动障碍,注射后肩痛症状得到暂时性完全消失,则撞击综合征可以确立。如注射后疼痛仅有部分缓解,且仍存在关节功能障碍,则“冻结肩”的可能性较大。本方法对非撞击综合征引起的肩痛症可以做出鉴别。

何谓肩关节的中立位、功能位和休息位

1.中立位 是指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肘部伸直,肌肉放松,肩胛骨轴线与身体冠状面约成30°夹角,肩胛盂面向前外方,肱骨处于与重力线平行,或轻度内收或外展位置(一般内收或外展位均小于10°)。肱骨头内下缘与肩胛盂下缘的软骨和纤维盂唇相接触,完全放松时,肩胛盂关节面约有5°的下倾角。

2.功能位 是指肩关节处于外展40°~50°,前屈15°~25°,内旋25°~30°的位置。肩关节的功能位在临床上常用于肩部手术后外固定。在肩关节融合术中,手术将肩关节固定于肩关节的功能位,患者利用肩胛骨与胸壁间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要求。患侧手臂可以触到头面部及其臀部。在青少年患者,由于肩胛骨比较灵活,肩胸关节和胸锁关节的良好代偿,肩关节融合可固定于外展50°位,其他角度与成年人相同。随着成长和重力的作用,到成年期此角度常可减少至40°。

KaPanDDjI则把肩关节的功能位定于外展60°,前屈45°,无内、外旋角度。但临床实践证实,适当的内旋是有利于肩关节的功能活动的。

3.休息位 经典的肩关节休息位是指固定上肢外展60°,前屈30°,屈肘90°的位置,常用于外伤和手术后的肩关节的修复。

肩关节可以摸到哪些骨性标志在肩关节处从前、外、后的方向可以触摸到浑圆的肩部,其深层即是肱骨头。肩关节的外侧为大结节,前内侧为小结节。当掌心向前时,肩关节的正中(大、小结节之间)结构称为结结间沟。肩关节的外上方的骨性隆起称为肩峰。肩峰的前内侧称为锁骨的肩峰端。肩峰与锁骨的肩峰端构成肩锁关节。在肩背部可以触摸到肩胛骨,肩胛骨浅居皮下,呈现底在上、尖在下的三角形,外侧即是肩胛骨的腋缘,内侧即是肩胛骨的脊柱缘。

何谓肩关节的外展疼痛弧

肩关节的外展疼痛弧是指肩关节主动外展60°~120°的疼痛弧,即肩关节开始外展时并无疼痛,达60°时开始疼痛,超过120°时疼痛又消失,而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没有疼痛。

对肩痛患者需要做哪些触诊检查

肩部触诊主要包括骨骼、关节的触诊和软组织的触诊,通过触摸其形态改变和痛点,以确诊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1.骨骼与关节触诊 胸锁关节位于胸骨上切迹的外侧,此关节很表浅。触诊时,患者正坐位,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先触及双侧胸骨上切迹,并逐渐向外侧滑动触摸,注意有无压痛和隆起等异常改变,并注意锁骨有无活动性及摩擦音等。锁骨始于胸骨柄上方,有胸锁韧带和锁骨内侧韧带固定,锁骨脱位时常向内上方移位,两侧可明显不对称,在脱位处可有肿胀和疼痛。以胸锁关节向外移动,以滑动方式沿锁骨前方光滑面触摸,以注意锁骨有无连续性丧失、骨擦音和突起等,以判断是否有锁骨骨折。

在锁骨凹陷最深的部位,手指从锁骨前缘向下移动约2.5厘米,向后外方触压,即可触及喙突。由于喙突朝向前外方,故只能触及内面和顶端。喙突部的触痛常提示有肱二头肌短头的损伤或慢性无菌性炎症。

肩锁关节很容易触及,当肩部活动时,肩锁关节也随之活动,更便于确定。触及肩锁关节后,以掌心握在肩锁关节上,嘱患者屈伸肩部数次,即可感觉肩锁关节的活动,如肩锁关节有压痛并伴有摩擦音时,提示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或锁骨外侧端脱位。肩周炎时,该关节也可有明显压痛。肩峰呈矩形,是肩部的最高点,触诊时应包括前、侧、后方。当肩峰下滑囊炎和肩袖损伤时,在肩峰外、后下方可有明显压痛。

从肩峰的外侧面向下即可触及肱骨大结节,肱二头肌沟位于大结节的前内侧,其外缘为肱骨大结节,内缘为肱骨小结节,当上臂处于外旋位时较容易触及。肱二头肌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通过,当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腱鞘炎时可在沟内触及条状肿痛物。

肩胛骨嵴是肩峰的延续,沿肩峰后方向内触摸,肩峰和肩胛骨嵴是一条相连续的弓状线。肩胛骨嵴斜越肩胛骨背侧上4/5处,终止于肩胛骨内侧的一个扁平三角区,颈椎病变常引起这个部位的疼痛,冈上肌腱炎时,也可在该区出现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