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肩周炎简便自疗
48490400000012

第12章 导医解读(8)

冈上肌肌腱炎如何治疗

大部分冈上肌肌腱炎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在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避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提取重物等活动,以免引起疼痛加重和损伤。缓解疼痛可口服消炎镇痛药,如吲哚美辛(每次25毫克,每日3~4次)、吡罗昔康(每次20毫克,每日1次)、阿司匹林(每次0.3~0.9克,每日3次)。疼痛较为严重时,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常用氢化可的松0.5~1毫升,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2毫升混合注射,每周1次,以4次为限。

2.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后加强功能锻炼。一般先以无痛范围内的有规律主动运动为主。初始阶段宜经前方途径做前上举练习,之后再做侧方的外展、上举运动,特别是外展运动,应尽量以外展至引起疼痛的范围为限。

3.针灸疗法:取穴天宗、肩髃、臂臑、曲池等,用泻法提插捻转,以肩臂酸、麻、胀为度,留针20分钟,并可加用艾灸。

4.按摩:取穴肩前、肩髃、肩髎、肩贞、肩井、阿是穴。

手法有、按、揉、拿、弹拨、擦、摇、搓、抖等。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肩及肩外侧用滚法治疗,手法宜轻柔缓和,同时配合患肩的外展活动。其次按揉阿是穴和肩井、肩髃、肩贞、肩髎等穴,拿肩井和肩关节周围肌肉。患肩外展30°状态下,再在阿是穴及其周围施于弹拨和按揉法交替治疗,搓揉患肩并在其局部施予擦法,以透热为度。最后摇、搓、抖患肩及上肢。可加用中药热敷。

肩峰下滑囊炎如何治疗

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一般要先查明原发疾病,并及时加以对因处理,绝大多数的肩峰下滑囊炎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

在滑囊炎的急性期可穿刺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关节镜冲洗,效果更佳。如果滑囊内有钙质沉积物则可冲洗出奶水汁样物。由于滑囊张力的解除使疼痛立即减轻,又由于肩峰下滑囊具有像腹膜那样的功能,能很快地粘连,故一定要早期活动。为防止粘连,也可在冲洗后注入1毫升皮质类固醇则效果更好。慢性滑囊炎、滑膜增厚且经久不愈者可手术切除。

对于感染引起的滑囊炎在穿刺冲洗时,在生理盐水中可加入有效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术后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此外可用保守的方法,急性期应用轻柔手法,并配合理疗、热敷等。慢性期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

中医一般采用消瘀镇痛的方法,局部用红花油、解痉镇痛酊等外涂,或用轻柔的手法按摩,或于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用针灸、火罐等治疗。另外,可内服活血止痛汤等中药。慢性期可内服蠲痹汤等中药。

中医是怎样认识肩周炎的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

在《灵枢贼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背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现代中医临床总结古人经验,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若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由于中医对肩周炎的病因持如上观点,所以,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治则是既治标又治本,万变不离其宗。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4型。

1.风寒侵袭 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痛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1)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2)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克,独活10克,桂枝10克,秦艽10克,海风藤15克,桑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乳香10克,炙甘草5克。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1)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2)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克,制川乌10克(先煎),白芍15克,黄芪30克,炙全蝎10克,羌活12克,细辛3克,炙甘草5克。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炙全蝎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1)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10克,丹参15克,乳香、没药各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鸡血藤15克,桑枝20克。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黄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1)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2)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0克,桂枝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黄芪15克。寒甚加羌活、独活、制附子;湿甚加薏苡仁、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炙全蝎。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如何通补兼施辨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以肩周疼痛,延及肩胛,胳膊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受限为主症,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该病正虚在先,风寒湿邪侵袭、痰瘀错杂转化在后。辨证治疗以通补为法,或以补为主,或以通在先,或通补兼施,即能取得较好效果。

肩关节周围炎多发生在中年之后,此时脏气渐亏,气血不足,又因生活节奏加快,劳神过度,饮食不节,生活无序,加速了肾虚,尤以阳虚而失温煦更为突出,致风、寒、湿诸邪得以乘虚而入,留滞不去,变生痰浊,随气升降,流动不测,无处不到,久则与瘀血交阻,致经隧不通,不通则痛。

脾阳虚肩周炎伴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腹胀泄泻,时有呕恶,口淡无味,舌质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通络止痛,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六君子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党参、白术、云苓、陈皮、白芥子、丹参、赤芍、莱菔子。

肾阳虚肩周炎伴神疲气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目眩晕,面色苍白,或遗精阳痿,或下肢水肿,疼痛夜甚于昼。舌苔淡白,脉沉细或沉迟。治以温补肾阳、散寒止痛,方选右归饮、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制附子、肉桂、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细辛、麻黄、白芷、姜黄、柴胡、僵蚕、熟地黄。

脾肾阳虚肩臂屈伸疼痛,遇寒加重,神疲乏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食欲缺乏,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腰膝酸软或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沉细无力。治以温肾补脾、祛湿通络,方选十全大补汤、附子理中丸加减:

肉桂、党参、云苓、白术、黄芪、干姜、炮附子、当归、川芎、炮南星、白芥子、姜黄、羌独活、威灵仙、生姜。

营卫不和症见肩背沉重酸痛,不能负重,体恶寒身痛,周身酸软,口淡不渴。舌薄白或白腻,脉浮或弦。肩周炎为卫阳闭遏,不能外达,风寒湿邪凝结所致。治以通阳解表、舒络止痛,方选葛根汤、桂枝附子汤加减:葛根、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炮附子、羌活、姜黄、川芎、白芍、白芷。湿重加防己、苍术;风重加防风、威灵仙;寒重加制川乌、制草乌;病久加红花、穿山甲。

寒湿内侵肩痛及背,颈项拘急,不可转侧和负重,手足不温,畏寒喜暖,头痛时作,神疲身重。或肩背麻木沉重,得热则舒,大便溏泄,小溲清长。舌淡苔白质暗,脉弦。此乃寒湿闭阻阳气,经隧血络不通,治以祛寒除湿、温通阳气,方选阳和汤、羌活胜湿汤加减:肉桂、麻黄、白芥子、熟地黄、鹿角胶、干姜、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白芷、姜黄。

痰瘀交阻肩痛及背,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甚则肩臂麻木沉重。或胸闷泛恶,纳食不香,舌苔薄腻或厚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此为痰湿阻络,日久气血不畅,脉络痹阻,痰瘀互结,经隧不通。治以活血行瘀、化痰通络,方选身痛逐瘀汤、涤痰汤加减: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五灵脂、羌活、白芷、当归、半夏、胆星、枳实、云苓、党参、郁金、姜黄、白芥子。

肩周炎多因经络血脉不通,津血凝滞,而痰祛瘀血皆属阴类,故临证处方用药还应重视温通辛散,以增强药效;同时要审时度势,治随证转,不可拘泥一证一方。肩周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配以药物治疗,必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