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孕儿育儿书
48489600000013

第13章 孕产妇保健(13)

注意乳房卫生

母乳喂养的产妇,在第1次哺乳前,应将双手、乳头、乳房周围用软肥皂及清水洗干净,此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头、乳房及双手。如乳头有破裂,轻者可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在破口处涂敷10%复方安息复酸酊或植物油,于下次哺乳前洗净。而破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应挤出乳汁,加用抗生素。

子宫复原

分娩后,子宫会逐渐收缩,直到恢复到正常大小,这种自然恢复现象,叫做子宫复原,又叫子宫复旧。子宫在分娩后,立即收缩到脐下4~5厘米处,但24小时后又发展到脐上,之后逐渐缩小,6周左右恢复到原来大小,同时,子宫肌肉也会由分娩前的柔软恢复到原来的坚硬状态。

在子宫收缩时会感到一阵阵疼痛,尤其是在给婴儿喂奶时更为明显。痉挛性疼痛可持续数日,这是子宫复原的正常现象。如果子宫收缩较剧烈,可服用一些较缓和的止痛药。

由于子宫收缩,在分娩中子宫里布满的细小伤口,排出的血液统称恶露。起初排出恶露较多,颜色呈深红色,后慢慢减少,经3~4周后,由于伤口和子宫黏膜的修复,恶露消失,创日复原。如果恶露的颜色和气味异常,应赶快看医生,如果产后一个月,红色恶露仍然存在,应立即就医。

如果是母乳喂养,恶露通常能较快消失。可使用卫生垫以挡住流出的恶露,但不能在阴道内放棉塞,以免引起感染。

产后24小时后,产妇应下床在室内适当活动。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恶露畅流,有利于子宫复原,而且可使大、小便畅通,还可以防止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性器官复原

分娩时,因胎儿通过被撑开的阴道壁、子宫颈出现许多细小伤口,宫颈松弛、充血、水肿。分娩后1~2天内,排尿时会觉得刺痛,1周后恢复原状。由于分娩,初产妇女宫颈外口由原来的圆形变为横裂形,产后的阴道处女膜因撕裂而留下痕迹,这叫处女膜痕。另外为使胎儿的头部容易出来,施行了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产妇,伤口可能在分娩1~2天出现痉挛性疼痛,但很快就会消失。

会阴护理

产后会阴的护理十分重要,每个产妇都应高度重视。由于分娩时,会阴部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会发生较严重的会阴撕裂,也有的生产时作了会阴切开手术。产后,会阴部又是恶露排出的必经之路,加之大小便的刺激,细菌很容易入侵,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产褥感染。因此会阴部的护理极为重要。

每个产妇清洗会阴的盆、毛巾,必须专用,决不可与脚盆或他人的盆子合用,并要经常保持盆子的清洁。清洗外阴时,可用温开水加少许高锰酸钾或半盆温开水放一勺食盐,每日清洗2~3次,也可用0.2%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平时应尽量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如有条件,局部用红外线照射可促进会阴部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排便时,可用消毒的纱布块或卫生垫压在缝线部位。

产后一般4~5天拆去会阴缝线,如切口创伤发生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在正常情况下拆线后,伤口的痉挛性疼痛就会消失。假如还继续疼痛,应请医生检查是否有伤口感染或有血肿,如有这些情况,应尽早处理。

同时注意卫生用具及内衣裤勤洗勤换,月经带和会阴垫必须洗干净,经常更换。

恢复月经

产后大约8周左右,卵巢也同子宫、阴道乃至全身机体功能的恢复一样,开始恢复排卵,又重新开始进行卵泡发育,卵泡成熟,排卵,产生黄体及黄体萎缩等周期变化。

产后什么时候来月经,因人而异,这与产后身体恢复的快慢、身体恢复的好坏、身体健康状态、是否哺乳以及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一般人都在产后6周恢复月经。母乳喂养婴儿的产妇,排卵及月经恢复较迟,多数人推迟到半年后,有的可在1年左右。不给孩子喂奶的产妇与给孩子喂奶的产妇相比较,月经来得要早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先排卵后来月经,如果产后不注意避孕,就有可能怀孕。

注意清洁卫生

产妇经过妊娠、分娩,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感染病菌。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十分密切,如果清洁卫生注意不够,可引起新生儿鹅口疮或腹泻。由于产褥期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夜晚更多,因此要勤换内衣、内裤和床单。饭前、哺乳前及大小便后要洗手。月经垫要常换,月经带要常洗。内裤及月经带洗后要水烫,放到阳光下曝晒消毒。月经垫或纱布要消毒后使用。产后要常用温热水洗澡或擦身。浴后要及时擦干,以防着凉。外阴每天早晚要用温开水清洗干净,保持干燥。每天要坚持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刷牙要用温热水。产后6~8周内,或月经未净时不能同房。

乳房护理

妊娠期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乳房开始变大,分娩时,乳房已发育得很大了。产后2~4天,产妇明显感到乳房发硬,触之有许多结节状物,这些结节是增殖的乳腺组织。产后可感到乳房轻微的胀痛。与此同时,一挤乳头,就会流出半透明的黏糊糊的黄色水,这叫初乳。特别要提醒初乳不能挤掉,要喂给宝宝。1周之后,变为白色的不黏的乳汁,量也逐渐增加,这就叫成乳。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有很大益处,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新生儿的吸吮动作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帮助母体的子宫收缩,尽快复原,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产妇发胖。

做好乳房的护理对母乳喂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哺乳前都要用温开水洗净双手,擦洗乳头。注意不要用肥皂洗乳晕乳头。乳头皲破裂,乳管不通要立即处理,以免引起乳腺炎。乳头有裂伤时,应暂时停止喂乳,敷上消炎软膏,可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或用手将奶挤出,用奶瓶喂给新生儿吃。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空时,应将余乳挤出,以便促进乳房更好地分泌乳汁。

注意休息

由于分娩用力、消耗等原因,产妇易感到疲惫和思睡。产后第1天应完全卧床休息,体力的恢复有助于子宫和其他生殖器官的恢复。从产后第2天开始下床在室内活动,但不应站太久,少取蹲位。

产褥期内应保证充分的睡眠,能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但每日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个小时。卧床休息时,不要总是仰卧,应多采用左右侧卧和俯卧,以免引起子宫后倾。

产后不要睡席梦思床垫。由于妊娠末期卵巢会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有松弛骨盆各种韧带与关节的作用,有利于分娩,由于松弛激素的作用,产后骨盆失去稳固性,加上席梦思的松软性、弹性好,很不利于产妇的翻身起坐,如欲急速起床或翻身,很容易造成骨盆损伤。所以产后宜睡一段时间的板床,等身体复原后再睡席梦思。

产后不得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不要手提重物。担抬以及站立过久,都可引起子宫脱垂。

产妇的卧室应保持安静,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流通,门窗不要完全关死,宜戴帽子或头巾。

锻炼

每位产后的妇女都希望自己能保持优美的体形,恢复原来的风采,因此产后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

生产48小时后,如果身体无异常,就可试着进行一些锻炼。比较适宜的运动是做产褥操。

产后运动应该慢慢来,不可急躁,并应注意在运动前排尿,排便。吃饭后不要马上做操。剖宫产的产妇拆线后开始做操。

阴道和会阴切开或裂伤的产妇,应等伤口愈合后再做操。

产后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和胃肠道功能,促进骨盆底部肌肉恢复,加快子宫复原。

大小便

产后第1天小便较多,是由于体内要把妊娠期间得到的额外的液体排泄出去,应尽早自解小便,以免胀大的膀胱妨碍子宫收缩。如果产后6~8小时还不能自解小便可采取诱导小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用热水袋放在下腹中部或用温开水缓缓冲洗外阴;坐在盛有60~70℃热水的便盆上,用热水熏蒸,这样都能诱导排尿。

产后有大便时应及时去大便,不要忍着,也不要使劲蹩。排便时,用1块清洁的卫生纱布压在有缝线的部位。产后第3天如仍未大便,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灌肠或口服缓泻药。有痔疮的产妇要注意防止便秘。喝大量的水和吃高纤维的食物,能刺激肠道有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