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小儿常见病
48489200000005

第5章 婴幼儿日常护理(4)

5.清洗嘴巴。用毛巾轻轻擦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伤害宝宝肌肤。

6.清洗耳朵。用大拇指和中指塞住宝宝的耳朵,以防止水流入耳内;轻拭外耳和耳朵入口部位。

擦拭

用毛巾将宝宝包起来,轻轻擦干皮肤有水的部位。

1.擦拭头部。

2.擦拭耳朵。

3.擦拭颈部。

4.擦拭腋下。

5.擦拭两侧腹股沟。

6.擦拭屁股。

婴儿沐浴用品的选择有方法

就像大人洗澡有各式各样不同“功能”的沐浴用品一样,对于婴儿细腻的皮肤来说,也有不同的沐浴用品可供选择,其中以沐浴精、沐浴乳、香皂为主。

香皂

帮宝宝洗澡时,忌用药皂、硫磺皂和洗衣皂,应选用小儿专用香皂。这种香皂不但有消炎、杀菌、止痒等功效,而且没有一般香皂的刺激作用。

但即使是婴儿香皂,也不宜长时间大量在宝宝身上、脸上涂抹,否则会消除宝宝身上的皮脂,而皮脂可起到护肤抑菌的作用。

洗发精

宝宝的头发和头皮也很娇嫩,故宜选择小儿专用洗发精。其性能要求温和、无毒,清洗方便,去污效果明显。对皮肤、眼睛没有刺激性,洗后能使头发光洁、柔软,易于梳理。

护肤霜

小儿护肤霜的膏体中加有牛奶、维生素和水解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健肤、洁肤等功效,还可以保护皮肤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助于宝宝皮肤的健美。

爽身粉

小儿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有硼酸、氧化锌、水杨酸、冰片、薄荷脑、滑石粉等,具有吸汗、散热、清洁、干燥、防痱、止痒以及清爽等功效。

痱子粉

小儿痱子粉与爽身粉的成分差不多,也有凉爽、润滑、吸汗、止痒等作用,不过痱子粉中一般还要多加入一些药物,以除去宝宝身上的痱子。

替婴儿选购此类用品时,别忘了一定要选择专门针对婴幼儿设计的产品,才能确保宝宝的肌肤健康。

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从宝宝满1周岁开始,妈妈就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宝宝积极参加盥洗的兴趣,使宝宝能逐步自觉地要求盥洗。

2.每天早晚洗手、洗脸、洗脚、洗屁股。

3.手弄脏后主动要求洗净;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擦嘴。

4.按时洗澡、洗头、理发、剪指(趾)甲。

5.用手帕擦鼻涕,保持手脸干净。

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盥洗能力,家长要掌握以下4种方式方法。

1.家长帮宝宝盥洗时动作要轻柔,不要让宝宝反感。洗澡时别呛着宝宝,擦脸时不要蒙住宝宝的整个面孔,动作要轻、快。

2.清洗时要注意顺序,这样就容易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进而养成好的习惯。1岁以后,宝宝都有主动参加盥洗的愿望,家长一定要先让宝宝卷好衣袖洗干净手后,再用干净水洗脸。

3.要注意安全。洗澡时,如果时间长,应备好热水随时添加,以保持一定的水温;同时,要保持浴盆周围的气温不低于18℃。火炉应远离宝宝,以防烫伤。

4.宝宝要有专用的洗浴用品,要严格与成人分开。

爱心小贴士

讲究卫生,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宝宝的榜样,爸爸妈妈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帮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小宝宝测测体重正常吗

宝宝的正常体重

一般认为超过按身长所测的标准体重的20%即称为肥胖,若低于按身长所测的标准体重的10%以上为体重过轻。宝宝的体重应合乎正常才好,过胖或过瘦都不利于健康成长。

肥胖会给宝宝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诸多不便。肥胖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病理性肥胖,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病引起的,表现是躯干胖而四肢不胖,并伴有多毛、性征异常等症状,这是一种疾病,必须去医院诊治。一是单纯性肥胖,这种情况是由于饮食过多、活动量过少而引起的,表现为皮下脂肪丰满,但体态较均匀,智力和性发育正常。

单纯性肥胖宜采取“减肥”的方法。要给宝宝控制食量,但不能因此影响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控制是从食量过多转变到正常。食物应多样化,各种粗细粮都吃,多吃蔬菜水果等多纤维食物。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应少吃。除正餐外,要少吃零食,睡觉前不可吃东西,因为夜间休息,消耗能量少。应让宝宝多活动,增加运动量,消耗掉过剩的热能,但要注意,安排的活动项目要与宝宝的兴趣结合,不可强迫,要做到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运动量也不能过大,每天应有1个小时的运动。激烈的运动会使宝宝的食欲大增,反而不利。减肥是一项长期的计划,不可操之过急,贵在坚持,每周体重的减轻不要超过0.5千克,否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另外,体重过轻主要是因为先天不足和后天的营养不足造成的。此外,若宝宝锻炼少,体质弱,抵抗力弱,常患病也是导致体重过轻的原因之一。

要保证宝宝拥有正常的体重,应注意平日合理喂养,保证饮食正常、营养均衡。另外,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也是重要途径。

爱心小贴士

测量体重要在宝宝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尿布的重量即是。1岁以内最好每月测量一次。

如何对付宝宝的“坏脾气”

孩子“脾气坏”、难于控制往往是家长与孩子互动不良的表现。触摸、摆弄,甚至用嘴尝尝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自然的行为,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出于安全、卫生等多种原因,这种自然的探索行为必定要受到限制,因而引发父母和孩子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实现对孩子行为的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家长采取恰当的策略,其关键在于合理、及时、果断和一致。

这就是说,首先,不要事事处处都限制孩子的行为,适当允许孩子采用这种自然的探索方式。如果家长认为有些东西有危险,那么应当将其放置在孩子看不见、接触不到的地方。其次,当孩子去拿或吃危险、不卫生的东西时,家长应当立即通过严肃、简短的禁止性行动中止儿童的行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语言保持一致。当孩子反抗时,家长不能表现出迟疑或许可,否则孩子会反抗得更激烈。在制止孩子的行为时,家长的语言、表情要肯定、严肃,动作要快,既不粗暴也不犹豫,更不要反复用“行吗?”“好不好?”等请求式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情况比较紧急,孩子情绪较为激动,讲道理往往不能奏效。只有在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而且使孩子的情绪趋于平静后,讲道理才可能逐步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如果孩子持续哭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冷处理,即把孩子带到一个安全、安静的地方独处或抱在膝上,避免任何视线接触和言语交流,让他暂时失去所有人的注意。一旦孩子的哭闹暂停,立即带孩子从事新的有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