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糖尿病保健
48489100000028

第28章 其他疗法(3)

按法

是用手指、手掌、肘、足或其他器械按压身体的适当部位的一种手法。按压的深度可达骨骼、关节、脏腑,浅则及皮肉。手法有:用大拇指指峰或螺纹面按压;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的弯曲突起处按压;用单掌或双掌相叠的掌根部分按压;用屈肘部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等。按压时,必须徐徐地逐渐加压,由轻而重,当患者感到有一定的压迫感后,持续一定时间,再慢慢放松减压,也可间断性地一按一松,有节奏地按压。按压时间在10秒钟至2分钟为宜,注意按压不移位。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坐骨神经痛及腰痛等。

打法

用手掌、掌根、手指、小鱼际、拳头等拍打、击打患部或穴位。操作手法:①侧掌打。即小鱼际打。操作者两手掌侧立,大拇指朝上,指与指间分开1厘米许,手掌落下时手指合拢,抬手时又略分开,一起一落,两手交替进行。②虚掌打。双手手指并拢,略为凹屈,成虚掌状扣打患处。③平掌打。五指伸直,用全掌扣打患处。④反掌打。两手或单手手指略为弯曲,掌心向上,用手背敲打患处。⑤拳打。分为横拳打法和竖拳打法。握拳要轻松活泼,指与掌间要留出空隙,不是“紧握拳”。打法因施用手法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疗效。拍法具有运气行气的功效;击打可使患部的肌肉舒张,消除郁滞,激发神经,调节机能,恢复状态,解除疲劳。打法适用于腰脊痛、四肢疼痛、高血压、肌肉痉挛、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等症。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用力呈钳状,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有规律的提拿,提拿的方向与肌肤垂直,可横向、纵向提拿。本法的强度大,以受术者有酸胀舒适感为度,每一个部位提拿2~5次即可。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开窍明目,顺气活血,消除疲劳等功效。适用于肩部、背部、四肢、头部等处。

捏法

是用手指挤捏肌肉、肌腱的一种手法。捏时用拇指与其他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沿其轮廓,循其走向,各指辗转挤捏而推进。手法的强度可轻可重,频率每分钟100~200次,主要用于捏背。属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手法。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揉法

用手掌或手指或大鱼际或小鱼际或掌根或肘尖部,附着于腧穴或其他部位上,进行左右前后的反复内外回旋揉动,不移位。揉法作用力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深揉时可作用到肌肉。手法有:全掌紧贴皮肤按揉,即掌揉;手掌上翘,掌根着力于身体部位,即掌根揉;用大拇指尾部及鱼际着力于身体部位,即大鱼际揉;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揉动体表的穴位,即指揉等。揉时要注意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摆动。频率为每分钟40~80次。本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理气松肌,消肿止痛,消食导滞等功效。对各种因外伤而致红肿、剧烈疼痛的急性疾患以及便秘、泄泻等更为适宜。多用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后。

擦法

用手掌的掌跟、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于身体适当的部位,进行有节律的直线来回擦动,推动幅度要大。大鱼际擦法用于腕、踝关节,掌根擦法用于背、腰部,小鱼际擦法用于四肢部,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本法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淤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内脏虚损及气血功能失常等症。

点法

点法与按法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点法的接触面积小而力量大。此法用拇指尖或中指关节点压穴位,又称之点穴法。常用于腰背部及臀部等肌肉丰满部位。

搓法

用两手掌挟住患部或穴位,上下左右快速搓动局部身体。搓法的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本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肌解痉等功效。常用于腰背、胸腹、两肋及四肢部。例如腹部冷痛,可以肚脐眼为中心,疼痛部偏左就向右搓,能驱寒除湿,疼痛立时就能减轻或痊愈;老人血不养筋,四肢麻木刺痛,用搓法更为相宜。搓法一般作为按摩疗法的结束手法。

分法

亦称“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腹由一处向两边分开移动,起点多在血位上。操作上可根据不同病情施以不同的分推手法。治疗腰痛等腰部疾病,以腰椎为中心,两手浅相叉,上下或左右分推。如施术腹部,可以肚脐眼为中心,按此法分推。如施术头部,可以印堂为中心,两手大拇指按额向两边分推至太阳穴。如施术颈项部,可以后颈为中心,两手拇指按风池穴,从发际起,向下向肩部分推。本法具有通经活络,解郁散滞,舒肝止痛,活血散淤,开胸顺气等功效。适用于头痛、胸闷、腹胀、淤胀等症。

滚法

滚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手半握拳状,小鱼际的侧面接触按摩部位,使腕部稍屈,各指略伸开,手背平贴按摩部位,以助发力,然后用力按压,一滚一回,使之有节律地滚动,频率每分钟100~200次。适用于大面积部位和软组织丰满的部位,如肩部、腰臀及腿部。

颤法

颤法是用平掌或中指在患者穴位上颤动的手法。平掌或中指指面紧贴在皮肤上,腕部用力摆动,频率每分钟300次左右。

捶法

捶法是拳击身体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四肢及腰背部,其作用力较大,可达肌肉、关节和骨骼。捶时重而快可兴奋神经,轻而慢可舒展筋骨。操作时双手握拳或五指伸直然后并拢,肩、肘放松,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快慢交替。频率每分钟100~200次。按摩疗法的注意事项:

(1)自我按摩可采取由少至多,由轻至重,由慢至快,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2)自我按摩须注意保暖。按摩时室内空气要流通,室温要适宜,冬天手掌暖和后再按摩,以免因手冷触及皮肤时引起肌肉紧张,影响疗效,只需露出进行按摩的部位,不宜让风直吹患者,以免患者受凉。

(3)经常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指甲过长,容易刺破皮肤;过短指可无力,影响效果。最好把指甲修整圆滑,以指甲与指顶相齐为合适。

(4)注意保护患者的肌肤。按摩的部位要覆盖治疗巾,以免损伤肌肤,或适当地擦按摩乳、按摩膏等,按摩过程中,随时调整手法力度,做到均匀、柔和、持久、力量适中。

(5)在做腹部按摩、肾区按摩之前患者需排空小便。

(6)糖尿病患者采用自我按摩疗法须持之以恒,每日坚持,方可收效。

(7)不要在患者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进行按摩。盛怒、酒后、大运动量后也不宜马上进行按摩。自我按摩最好在睡觉前进行,一般按摩约30分钟,一般的慢性疾病隔日按摩1次;急性病症每日按摩1次。

糖尿病按摩常用腧穴

上消常用腧穴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

肺腧: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鱼际:第一掌骨正中,赤白肉际处,属手太阴肺经。

合谷:第一掌骨中点与第二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属手阳明大肠经。

太渊: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属手太阴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