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糖尿病保健
48489100000024

第24章 药物疗法(3)

禁忌症:严重酮症的患者,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的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患者或严重创伤的患者;对本品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

瑞格列奈片(诺和龙)

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是甲基甲胺苯甲酸(CMBA)家族的第一个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能有效地促进胰岛素分泌,在β细胞膜ATP敏感钾通道上的结合位点与磺脲类药物完全不同。口服后可被迅速吸收,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可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以此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诺和龙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绝大部分由粪便排出。此外,诺和龙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因而不会在组织中蓄积,有较好的安全性。

服用剂量和方法:每次主餐前服用0.25~4.0毫克,1日3次。诺和龙灵活的“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模式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但治疗早期,宜对患者血糖进行较为密切的监测。新型的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诺和龙的作用特点及安全性,在治疗饮食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作为一线抗糖尿病药物单独应用,有可能为Ⅱ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禁忌症:已知对诺和龙中的任何型剂过敏的患者;Ⅰ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或哺乳妇女;12岁以下的儿童;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与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合并治疗时。

其他降糖药

胰岛素增敏剂

近10年来研究发现,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如环格列酮(Ciglitazoneg)、曲格列酮(Pioglitazone)、CS045和Englilazone等,能增加胰岛素刺激的糖原合成和糖酵解,增加脂肪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和脂肪合成等作用,但不改变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合力。提示这些药物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者的血糖。此类药物已在日本、欧美开始临床应用,目前国内临床上应用的是曲格列酮,该药的排泄半衰期为16~34小时,每日服药1次,以200毫克开始,逐渐加量,最大不宜超过600毫克,与食物同服可加强其吸收,使其治疗效果更好。此药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水平,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另外,由于它通过肝脏代谢,从胆汁排泄,故在肾功能不全时亦能服用。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糖原合成酶活性,减少肝内糖异生,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尤其是PPAR γ结合,调节糖脂代谢。临床上对于Ⅱ型糖尿病伴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患者尤为适用,可单用或与磺脲类、胰岛素合用。值得注意的是,曲格列酮主要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足量循环胰岛素水平,当与磺脲类、胰岛素合用时,使它们的作用加强,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副作用是部分病人会出现肝损害,可致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0.5%~1.9%,严重时可发生肝坏死,故有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同时使用本药时应监测肝功能。

胰升糖素拮抗剂

胰升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在糖尿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胰升糖素通过刺激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胰升糖素拮抗剂能与胰升糖素受体结合,抑制胰升糖素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目前开发的药物有1α三硝酚组氨酸,12高糖氨酸胰升糖素和去组氨酸胰升糖素酰胺。此类药物尚未应用于临床。

糖原异生抑制剂

糖原异生过多是糖尿病高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脂肪分解和长链脂肪酸氧化增强,造成葡萄糖氧化作用减弱,糖异生增强,使血糖升高。

(1)长链脂肪酰转移酶I(LCAT1)抑制剂

能使长链脂肪酸氧化减弱,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酮体生成减少,导致丙酮酸羧化酶活性降低,糖异生减弱,葡萄糖氧化作用增强,从而降低血糖。此类药物有甲基二十四烷缩水甘油酸、乙莫舍克和Clomoxiv等。

(2)乙酰肉毒碱转换酶(ACAT)抑制剂

脂肪酸需活化成脂肪酰辅酶A,并穿过线粒体内膜转移入基质内进行氧化。ACAT抑制剂可抑制脂肪酰辅酶A转入基质,从而抑制糖异生,降低血糖。此类药物有甲基肉桂基亚肼基丙酸(MCHP)、苯乙基亚肼基丙酸(PEHP)和苯丙氧亚氨基丁酸等。

(3)丙酮酸氧化酶抑制剂

丙酮酸氧化酶是糖异生酶,其活性抑制可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此类药物有核苷酸、酰基辅酶A衍生物、丙酮酸类似物和二羧酸、苯乙酸等。

胰岛素制剂

目前我国常用的胰岛素有以下几种。

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RI)或结晶锌胰岛素(CZI)。皮下注射后30分钟起效,注射后作用最强时间为2~4小时,作用维持时间5~7小时,增加剂量可以延长作用时间。短效胰岛素的特点就是作用快,维持作用时间短。静脉注射吸收时间更快,作用时间更短,适用于急症抢救和手术等治疗。

中效胰岛素

即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是一种白色混悬液体,只能用于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后胰岛素与低精蛋白分开,才能被吸收,故吸收速度较慢,维持作用时间较长。皮下注射后2~4小时开始起作用,作用最强时间为8~12小时,作用维持24小时。根据病情,每日皮下注射1~2次,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胰岛素混合使用。

长效胰岛素

即低精蛋白锌胰岛素PZI,为白色混悬液,只能皮下注射。其吸收速度比NPH更慢,起效时间4~8小时,作用最强时间14~24小时,维持时间30~36小时。应用长效胰岛素治疗主要是提供胰岛素的基础需要量,可与普通胰岛素混合使用。

预混胰岛素

常用的有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灵30R和50R。30R为30%的短效胰岛素与70%的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是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合,50R中的短效与中长效胰岛素的混合比例为1∶1。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诺和灵30R,其起效时间为半个小时,最大作用时间为2~8个小时,维持时间为24小时,每天注射两次,于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早餐前用量大于晚餐前用量。

糖尿病常用中成药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很多,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消渴丸

[组成]黄芪,生地黄,天花粉,优降糖(每丸含0.25毫克)。

[功能]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剂型及用量用法]丸剂,每丸重0.25克,每次服5~15丸,每日2~3次。

[注意]因本药含有优降糖,故服用本品时严禁再加服优降糖。另外,对伴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等)者不宜服。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功能]滋补肝肾。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者。

[剂型及用量用法]蜜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一日2次。

玉泉丸

[组成]葛根,天花粉,地黄,五味子,甘草。

[功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肾,益气和中。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阴虚燥热者。

[剂型及用量用法]浓缩丸,每10丸重1.5克,每次服60粒,一日4次。

消渴平片

[组成]黄芪,人参,天花粉,知母,葛根,天冬,五味子,沙苑子,丹参。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轻、中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剂型及用量用法]片剂,每片0.28克,每次服6~8片,每日3次。

糖尿乐

[组成]黄芪,红参,山药,天花粉,枸杞。

[功能]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

[主治]消渴病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高血糖及尿糖。

[剂型及用量用法]胶囊,每次服3~4粒,每日3次。

消渴降糖片

[组成]蔗鸡,甜菊叶,黄精,桑葚,红参。

[功能]清热生津,益气养阴,降低血糖。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剂型及用量用法]片剂,每片0.45克,一次服6片,一日3次。

甘露消渴胶囊

[组成]熟地,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冬,元参,山萸肉,当归,茯苓,泽泻。

[功能]滋阴补肾,益气养阴。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剂型及用量用法]胶囊,每次服1.8克,每日3次。

血糖平胶囊

[组成]黄连,金银花,生地,麦冬,黄芪,瓜蒂。

[功能]降低血糖。

[主治]糖尿病。

[剂型及用量用法]胶囊剂,每次服5粒,每日3次。

三黄降糖片I号、II号

[组成]大黄(Ⅰ号片中为生大黄,Ⅱ号片中为熟大黄),桃仁,桂枝,甘草,玄参,生地,麦冬,葛根,淮山药。

[功能]活血化淤,益气生津,滋阴润燥。

[主治]Ⅱ型糖尿病。

[剂型及用量用法]片剂,每片0.25克,每次服8~10片,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知麦降糖片

[组成]知母,白术,淮山药,枳实,红参,石膏,麦冬,陈皮。

[功能]滋阴和胃,益气降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