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家庭生活智慧全书交往讲礼仪
48488100000032

第32章 民俗礼仪(3)

(2)成年礼俗

成年礼又称“成丁礼”。男女青年成年时的礼仪。其礼仪形式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点。多借行礼向青年讲叙历史知识、生产技能和风俗习惯。

冠礼

古代汉族男子成年时的礼仪。男子加冠前为“童子”,接近加冠年龄为“弱冠”,至二十岁方行加冠礼。

三加礼

旧时朝鲜族成年礼。因在举行仪式时三次更冠而得名。

上头成年礼

旧时流行于藏族。姑娘梳辫子,儿时梳两条,十三四岁梳三条,十五六岁梳五条,十七岁时举行“上头”仪式,多在藏历初二日。届时,亲友携礼品祝贺,父母为其梳头打扮,将发辫改梳几十条,以示其进入成年。

挽髻成年礼

旧时流行于藏族。贵族男子长至十三四岁,父母选择吉日为其挽髻,将发辫梳到顶编成一个发髻。之后,即可根据自己世袭的地位改穿官服,参加社交活动。

包头帕

瑶族成年礼。婚前男女青年以帽子和头帕表示自己是否成年。幼年时戴花帽,十五六岁后取下花帽改包头帕。

换裙礼

旧时凉山彝族成年礼。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仪式一般在十五至十九岁之间的单岁举行。举行换裙仪式时,不许男子在场,受礼者由妇女为其梳头,带哈帕、换百褶裙。

及笄女子至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4.结婚礼仪

(1)结婚喜宴礼仪

婚宴也称“吃喜酒”,是婚礼期间为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

新郎新娘为了使婚宴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获得客人的好印象,在婚宴上一定要有周全适当的礼节。

①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饭店举行婚宴,当客人开始入席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外,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感谢(对路程较远、工作繁忙或身体不适仍前来者以及长辈客人,不妨多说几句),一直到最后一位客人入席。

②按照“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婚宴开始,首先要由一位“牵客”的人(专门负责接待客人,安排座位的人)负责将贺喜宾客按一定的秩序引座。席位安排有主有次。主席一般为新娘的长辈、媒人、单位领导等重要人物。二席一般为新娘的同辈亲戚和一般宾客。其次是同事、朋友、邻里等,最好是把同性别、年纪相仿、互相熟悉的人安排在一桌、这样在酒席上有共同语言,可增强婚宴气氛。

宾客入座后,不是马上开席,而是先要行一个“茶礼”。新娘在小姑的陪同下,给入座的客人倒“喜茶”(即红糖水)。小姑给嫂子介绍客人的称谓,新娘随后喊一声“××请用茶”,客人喝完茶,将准备好的红包放进杯中,新娘收起红包,再给另一位客人倒茶。茶礼结束,筵席才正式开始。

③筵席但出于某种礼仪,有的菜却只能看而不能吃,叫做“看菜”。

在民间婚宴上,有的菜是给赴宴宾客带回家吃的。这类菜叫“分菜”。分菜一般要便于分装携带。

④新郎新娘不要大吃大喝。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应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对于客人的敬酒,即使酒量再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⑤婚宴进行到一定程序(一般多在要结束时),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各席向每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

⑥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2)新人在婚礼上的礼仪

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角,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仪表着装

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做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戴项链、耳环等饰物。迎宾待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敬双数烟并点火。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恭,与平辈说话要热情礼貌,对晚辈说话要热情友好。坐立行走不可歪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可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行走时要注意走姿和节奏。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要出双入对,最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送客时,应一起同客人告别等等。

5.丧葬礼仪

(1)追悼会仪式

追悼会,是一个新式的形式。它通常是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在那里设制灵堂,再进行专门的布置之后,用以寄托哀思,表达对死者哀悼之情。会场布置务必庄严肃穆,正中悬挂死者遗像,已经火化的就将骨灰盒置放灵堂桌上,覆盖红布。未火化的,正中放置棺材,周围摆放花圈、松柏,两边墙上挂上挽联、挽幛。正面墙上挂着写有“×××同志追悼会”的横幅,白纸黑字。如果向遗体告别,横幅上则写着“向×××同志遗体告别”。会场布置好后,可安排参加追悼会者站好队,逝者亲属站立左边,主要亲属站前排,其他与会者则站在会场正中,面向死者遗像或遗体,分排站好。追悼会主持者则站立前排左边,一半向着死者亲属,一半向着其他与会者。其后追悼会正式开始,其仪式:

①×××同志追悼会开始。

②奏哀乐。

③全体肃立,向×××同志遗像(体)致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④敬献花圈。

⑤×××同志致悼词。

⑥×××代表讲话。

⑦宣读唁电、唁函。

⑧家属讲话。

⑨奏哀乐,向×××同志遗体告别。

(2)慰问死者家属的注意事项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特别旧社会所谓的人生三大不幸:

幼年丧父(或母)、中年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或婿),更加让当事者痛断肝肠。因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是十分必要的。

安慰死者家属不仅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泪。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死者亲属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死者临终前连日侍奉的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死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如本来就患有慢性病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此外,可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面,如死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阻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痛过分而发生意外。

②了解死者亲属在死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遗业。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如需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

③针对亲属的喜好,拣他(或她)高兴的事多讲。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且学有长进,工作有成绩的,则应多多提及子女情况,使亲属看到希望。

④如死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接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处,都应予以谅解,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配合亲属处理好各项事务,决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亲属更加伤心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