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家禽养殖
48487100000024

第24章 家禽特殊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1)

1.禽流感的诊断和防治

1.1禽流感的概念

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各种家禽和野鸟的一种禽类感染综合症,其中由少数H5及H7亚型病毒所引起的高致病力禽流感(HPAI)通常可以导致家禽的大批死亡。

1955年证实了1878年在意大利首先报道的是A型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人们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A、B和C、3个血清型。该病首次发现至今100多年的历史,给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1.2研究禽流感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对于畜牧兽医工作者来说,禽流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多年来一直受到关注,尤其是1997年和1999年香港发生H5N1及H9N2感染人的事件以来,对禽流感的研究以成为热点。2001年6~11月,日本、欧盟和韩国纷纷派出代表团,对我国的禽流感疫情以及疫病诊断和防治体系等进行考察,这表明我国的禽流感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贸易伙伴的关注。我国在1992年,由陈伯伦、张泽纪等人,在广东某鸡场的蛋鸡中分离到我国第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之后的几年里,由该亚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流感始终不断上升,该病来势凶猛,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禽产品的对外贸易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正前所未有的受到威胁和挑战。我们只有认识和重视禽流感、掌握禽流感的流行规律,作好禽流感的检测和预防工作,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3禽流感的诊断

1.3.1流行病学

禽流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春季较为严重。禽流感的宿主广泛,各种家禽和野禽均可以感染。一般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水禽要高一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禽已经不是以前所说的仅仅是作为禽流感的贮存宿主,常见一些水禽感染禽流感并发病甚至死亡的事件或报道。各种日龄的鸡均易感染,但是以40日龄左右的肉鸡、产蛋高峰期的种鸡和商品蛋鸡较常发生。

1.3.2临床症状

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由于病毒的毒力,家禽的品种、以及家禽的健康状态等不同而表现出极为复杂的临床症状。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鸡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腹泻等,常见黄(灰)绿色稀便;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后有时会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症状、腹泻,可出现角膜炎,甚至失明。

感染家禽死亡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但若有其它病混合感染时,往往会加重病情,出现较高的死亡率。蛋鸡和蛋鸭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有的鸡群发病后3天内产蛋率可从90%以上下降到20%,甚至停产,一般下降20%~50%。同一地区,先发病鸡群产蛋幅度大,后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小。产蛋下降的同时,软壳蛋、褪色蛋、白壳蛋、沙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一般经7~10天下降到最低,在最低点停留7~70天后开始缓慢回升,产蛋回升速度与感染毒株毒力、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是否用药有关。一般情况下,10~60天。当发现有鸡大量死亡,且出现头部水肿、鸡冠和肉炊淤血、呈紫黑色、一侧或两侧肉垂增厚变硬、腿上无毛处及脚鳞片间出现紫色出血斑带症状时,应重点怀疑是高致病力禽流感感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且采集样品送专门的实验室确诊。

1.3.3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理剖检病变较复杂与新城疫很相似,应注意区分。由于病鸡感染病毒毒力及感染期的长短不同,剖检后可能看不到任何明显的肉眼可见病变,有的却可以看到全身各器官的病变。常见下列病变中的几个或多个病变:如喉头及器官充血、出血,有时有粘液;胸腺出血、肿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心肌乳白色条状坏死;消化道粘膜广泛出血,一般十二指肠粘膜和盲肠扁桃体出现严重;胰腺常有灰白色坏死点;腺胃乳头及腺胃和肌胃交接处出血,有的肌胃也有出血,腺胃粘膜上常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肾脏肿大,有时有尿酸盐沉积;卵巢及输卵管水肿、充血,输卵管内有时有乳白色分泌物及凝快,有的可见气囊炎,气囊膜上有浆液性和米粒大小的黄色干酪样分泌物。

1.3.4血清学诊断

该病主要依靠实验室进行确切诊断,主要包括血清检测及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两方面。可以从活体或尸体采集样品,送专门的流感诊断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1.3.5鉴别诊断(主要是与新城疫的区别)

禽流感与鸡新城疫一直都是危害养鸡业最主要的传染病。其鉴别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对比。

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主要侵害家禽呼吸道和生殖系统。早期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减蛋综合症。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一种由禽副粘膜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现急性败血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粪稀、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来势猛、传染快,是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1.3.5.1病原学监别。

禽流感(AI)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对动物和人都有感染;流感病毒有两种重要的表面抗原,即血细胞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禽流感病毒至少有14种血细胞凝集素和9种神经氨酸酶,这样就有可能组成大量的病毒亚型,亚型之间不发生交叉保护作用;各种禽流感病毒之间差异很大,致病力弱的毒株只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而高致力病的毒株,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有时可达100%(H5、N7)。

新城疫(ND)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I型、单核RNA病毒;共有9个血清型即PMV1-9,NDV属PMV1,,PMV1和PMV3有交叉反应。

1.3.5.2流行病学鉴定。

禽流感均可感染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群发病,以产蛋鸡群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爆发于冬春,刮风对此病传播有促进作用;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皮肤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高致病性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高达75%。低致病性(H9、N1、N3)发病率80—100%,死亡率一般为10%左右。

新城疫可感染各种龄期的鸡群,以幼雏、中雏最易感;各种鸟类均可感染,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以春秋较多,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感染率90%以上。

1.3.5.3病状鉴别。

感染禽流感家禽,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废绝,鼻窦肿胀,分泌物增多流鼻液,眼脸肿胀,眼结膜充血,流泪、结膜囊肿大,眼内有粘性或干酪样物;腹泻呈黄绿色稀便或浅灰绿色或淡黄色,尿酸盐增多,部分鸡出现头部水肿。冠髯呈紫黑色;大部分感染禽流感的产蛋鸡病前二天,鸡蛋会突然增多,而发病2~3天后,产蛋量大幅度下降,7~8日后降幅最大,一般持续3~5周后开始回升。

感染新城疫家禽,典型的新城疫以最急性和急性为主。病初体温可升高达44℃,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闭目缩颈像昏睡状,口咽部有大量粘液时有流出,呼吸困难并发出湿性呼噜声。冠髯青紫,排暗绿色恶臭稀粪,部分病鸡嗉囊充满酸臭液体。亚急性和慢性表现为神经症状,如一腿或两腿或翅膀麻痹,跛腿或不能站立。翅膀下垂,有的运动失常,常伏地旋转,有的头向后抑或向一边弯曲。半瘫痪或完全瘫痪。非典型性新城疫多发生于经免疫接种的鸡群,临床上以轻微呼吸道症状,产白壳蛋(有一些轻度变形),产蛋下降,死亡率低为特征。

1.3.5.4病理鉴别。

禽流感病鸡全身皮下尤其是头部皮下出现胶冻样浸润,呼吸道除了结膜炎和鼻窦炎外,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混浊、水肿,在粘膜表面往往有大量粘稠的分泌物,气囊增厚内有纤维素性或干酪样物;腺胃肿胀,乳头出血,有脓性分泌物,腺胃与肌胃、腺胃与食道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肌层出血,十二指肠及小肠粘膜有片状或条纹状出血,肓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卵巢及输卵管粘膜充血和出血,卵泡颜色变淡、蛋黄变稀,而且极易破裂,以至病死的母鸡腹内有大量新鲜的蛋黄,公鸡睾丸出血肿大。

典型新城疫嗉囊积液,气管环出血,腺胃乳头点状出血,泄殖腔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小肠粘膜有枣核形或不规则出血溃汤、肓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非典型新城疫的腺胃仅见水肿,直肠和泄殖腔出血,肠粘膜出血或溃疡,部分病鸡会出现气囊炎、肺充血及气管环状出血等。

1.4禽流感的防疫措施

由于禽流感传染源广泛,病毒容易变异,防治非常困难。采用全封闭饲养系统,严格控制人员出入。杜绝从疫区或可疑区引种,有选择地降低禽群数量,减少基因变换频率。早期诊断,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捕杀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所有禽类。加强清洗消毒工作,对场地、器具、排泄物、工作服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及时接种疫苗。

1.4.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被粪便污染的服装、鞋、设备、用具等传播,减少粪便扩散的任何措施都能降低禽流感发生的危险性,对付禽流感的主要方法是严格实施防疫和消毒制度,杜绝从疫区进鸡,养禽场实行有效隔离,避免家禽与野鸟、水禽、猪及其它可能带毒的动物或物体接触,杜绝车辆、人员、器械等机械性散播病毒。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惠福星、宝利洁、碘附、78消毒剂等消毒剂定期带鸡消毒。定期采集鸡蛋、血清及粪便等样品检测,险情增加时增加样品采集频率和数量。

怀疑或发生禽流感时应及时送检、确诊,必要时进行亚型和致病力鉴定。

1.4.1.1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时要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采取封锁、扑杀、彻底消毒等措施。兽医部门要及时了解邻近地区的疫情,划定疫区时要充分考虑河流、道路、季节和气候因素,加强流通领域的检疫,加强病死鸡处理和扑灭措施,特别要严禁病鸡的流通,病死鸡处理不当与本病流行有很大关系。

1.4.1.2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时,在严格隔离和密切监测的前提下保留鸡群,合理治疗和紧急免疫,防止散毒。对病鸡舍封闭处理,减少空气传播的可能性。经过3-4周的冷却期,对鸡群和环境每周检测一次,鸡群血清转阴2周后,解除隔离。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时,强制性扑杀临床感染鸡及未表现症状但血清学监测有H5抗体存在的非免疫鸡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不主张药物治疗和接种疫苗,因二者虽能减少感染鸡的死亡率,但无法阻止排毒且潜在引起病毒突变的可能。

1.4.2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禽流感疫苗有全病毒疫苗(弱毒苗、灭活油苗)、血凝素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三种。疫苗接种是目前防制低致病力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间缺乏交叉保护性,但同亚型间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禽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取决于鸡群的免疫状态、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亚型匹配程度及抗原含量,因此免疫接种前要搞清本地流行的病毒亚型(H9或H5)。用相同血凝素亚型制备的灭活苗可抑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效地防止免疫鸡群在接触野毒亚型时的经济损失并显著减少排毒量,但不能避免野毒感染、继续排毒,同时会干扰诊断、普查。灭活疫苗免疫2周后产生保护作用,二次免疫能激升抗体并延长保护期。

我国目前采用单一或多联灭活油苗较稳当些,从理论上讲由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与神经氨酸酶(N)可组成几百个血清亚型,为禽流感的诊断和防治带来麻烦,但事实上从国内外报导看、某一地区流行的亚型还是相对稳定的。只是毒力常有变化。一般可适当选用2~3种适合本地区的多价疫苗进行接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保护率约为80%),也可考虑用新分离病毒株就地制苗进行接种。产蛋鸡接种次数如下:

5~15日龄0.3mL 皮下或肌肉

50~60日龄0.5mL 皮下或肌肉

开产前0.5mL 皮下或肌肉

产蛋中期0.5mL 皮下或肌肉

1.4.3药物防治

目前尚无可靠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方法。为避免病原和疫情扩散,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主张进行治疗而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措施。但对于温和性禽流感或疑似禽流感的鸡群,除继续诊断和观察外,应及时给以治疗尽量挽救,以减少损失。

目前抗病毒的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有金刚烷胺类、干扰素和中草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