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家禽养殖
48487100000018

第18章 家禽的疾病防治(4)

1.3.11.11慢性新城疫。多发于流行后期的成鸡,表现为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站立不稳。转圈、动作失调,头颈歪斜,有的半瘫痪或瘫痪。

1.3.11.12禽脑脊髓炎。对1~3周龄雏鸡危害较严重。表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不愿走动,严重时呈侧卧瘫痪,部分鸡头颈部出现特征性阵发性震颤,受到外界刺激时,震颤更为明显。

1.3.11.13股骨头坏死。主要病发于肉用仔鸡。表现为肠炎、腹泻跛行,股骨头变脆坏死。据认为与呼肠弧病毒感染有关。

1.3.12引起肠炎、下痢的疾病

1.3.12.1新城疫。排黄绿色稀便,有呼吸道症状,后期有神经症状,腺胃乳头有出血点等。

1.3.12.2禽流感。排黄绿色稀便,胸、腿肌出血,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肠道出血,输卵管内有蛋清样物质,卵泡坏死、变性。

1.3.12.3大肠杆菌病。急性败血型可见白色、黄绿色稀便。纤维性心包炎和肝周炎,肝脏点状坏死。

1.3.12.4坏死性肠炎。黑褐色带血色粪便,小肠中后段肠壁出血,斑点呈不规则型,肠壁坏死,有土黄色坏死灶,有时有灰黄厚层假膜,肝脏可见2~3毫米园形坏死灶。

1.3.12.4组织滴虫病。带血稀便,病鸡头部皮肤黑紫色,肓肠有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内容物凝固,切开呈层状,中心为血凝块,肝脏色黄、中心凹陷,周围隆起,呈黄绿色碟状形坏死灶。

1.3.12.5球虫病。排血便或带血丝的粪便。肓肠或小肠出现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1.3.12.6白冠病。排白色、水样或绿色稀便。鸡冠苍白,口流淡黄色液体、全身皮下、肌肉、肺、肾、心、胰、腺胃、肌胃及肠粘膜均见出血点、并见灰白色小结节。

1.3.12.7鸡白痢。黄绿色稀便,脐带红肿、卵黄吸收不好,成年鸡表现为隐性感染。

1.3.12.8鸡伤寒。白色石灰样稀便,肝脾和肾肿大2—4倍,肝呈青铜色,有灰白色坏死点。

1.3.12.9肠毒综合症。水样稀便,西红柿样粪便,有神经症状,尖叫、奔跑,腿瘫,粪便为西红柿样,水样或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

1.3.13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

1.3.13.1新城疫。四肢麻痹、共济失调,后期有转圈运动,颈扭曲。

1.3.13.2马立克。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呈“劈叉”动作。

1.3.13.3脑脊髓炎。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以关节和翅膀支撑前行。头颈部震颤。

1.3.13.4维生素E和硒缺乏。头颈弯曲,有时出现角弓反张,两腿痉挛抽搐,行走不稳或瘫痪。肌肉苍白,小脑水肿充血或有散在的出血。

1.3.13.5脑炎型大肠杆菌病。垂头、昏睡,有的鸡有歪头斜颈、共济失调、抽搐症状。

2.家禽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2.1中暑

又称热衰竭,是热射病和热痉挛的总称。病程发展急剧,死亡迅速,是外界环境中光、热、湿度等物理因素对机体的侵害,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现象。

温度是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测定,成年家禽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8℃~25℃,在此温度领域内,家禽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也最高。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家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家禽唯一散热途径是张口呼吸和伸展翅膀。在炎热的夏季,或密闭拥挤的长途运输,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就会引起家禽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映,此时,家禽就会出现中暑现象。时间一长,轻则影响生长和产量,严峻时可迅速导致中暑死亡。因此,夏季加强对家禽中暑的预防,发生中暑及时医治是十分必要的。

2.1.1临床症状

病禽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呈现呼吸急迫、部分家禽喉内发出明显的呼噜声;采食量下降,部分家禽绝食;饮水量大幅度增长;精神萎糜,运动减少,部分鸡卧于笼底;鸡冠发绀;当家禽体温高至45~46℃以上时表现为各种神经机能紊乱,两翅张开,烦躁不安,然后精神迟钝,足趾麻痹,躯体和颈部肌肉痉挛,最后虚脱、惊厥昏迷而死。

2.1.2病理变化

剖检大脑脑膜充血或点状出血,尸僵缓慢,血液凝固不良,全身静脉淤血,有的还见心外膜有出血点。在炎热的夏季,有时遇上高温天气,产蛋鸡会出现高热死亡现象,死亡迅速。多为体质肥壮高产鸡,剖检胸腔呈弥散性出血、肝脏呈水煮状、肺潮红、卵泡充血。

2.1.3防治

预防家禽中暑的关键办法是降温,同时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提供充足饮水,避免日光直射。饲料中添加0.2—0.4%的碳酸氢钠和饮VC或其它清凉制剂。可依据自己的状况在炎热的夏季采用以下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2.1.3.1人工喷雾凉水,降落禽舍温度。每天中午12点以后,可用高压喷雾器将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进行空气喷雾,可视舍内温度状况每隔2—4小时喷雾一次,一般可使舍内温度降落4~7℃。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产蛋家禽中暑症状,还能够提高产蛋率。

2.1.3.2地面倾注凉水,增长蒸发散热。舍温太高的时候,能够向禽舍地面倾注一些凉水,但必需同时打开门窗,加大空气对流通风,否则舍内湿度过高同样会加重高温的不利影响。

2.1.3.3减少热量入舍,保证舍内凉爽。阳光映射是导致舍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1.在禽舍离家禽2米的高处用2㎝左右的白色泡膜塑料做一层天花板,可将大批热空气隔在天花板上面,使舍内温度降落2℃左右。

2.在禽舍的屋面上笼罩一层10~15㎝厚的稻草或麦秸,洒上凉水,并维持长期潮湿,能够阻拦大批热量被吸入舍内。

3.在窗上搭遮阳棚,拦截阳光直射入舍。另外应搞好舍外的绿化、种树种草,这样能够经过植物的光和作用吸收热量,降落空气温度。

2.1.3.4加强通风散热,降落舍内温度。这也是禽舍内部降温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加大换气扇的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家禽机体产生的热量,达到防暑降温的目标,如联合喷水洒水,效果更好。

2.1.3.5给予充足饮水,缓解高温影响。家禽在夏季的饮水要比其它季节多,因此要保证供应充足清洁、清凉的深井水或冰水。家禽经过增长饮水,加大粪便排泄量,带走体内更多的热量。

2.1.3.6使用饲料添加剂,减缓高温的损伤。有试验证明,炎热的夏季在鸡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E、K、B2及生物素,杆菌肽锌等添加剂;在饮水中加入适当的小苏打、溴化物缓冲液、霍香正气水等,均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高温对家禽的损伤,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

2.1.3.7增喂降温饲料,增强家禽的抗热水平。可将西瓜皮切碎,每天每只鸡喂50g左右,日喂3次,中午单独喂,早晚拌入饲料中喂给。也可将黄豆、石膏粉按各100g,加水10㎏的比例,浸泡24小时,取浸液作饮水饲喂家禽。

2.1.3.8强化饲养管理,加强家禽的调温能力。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够加强家禽的体质,提高家禽的体温调理能力,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中暑的发生。

1.减少日粮容积,增长饲料的营养浓度。高温使家禽食欲降低,采食量降落,如不增长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的比例,会使家禽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应依据采食量,调整家禽日粮营养浓度,以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

2.选择适当的饲喂时间。夏季中午温度较高,家禽食欲低,所以最好在凌晨、晚上多添料,此时家禽饥饿感强烈,温度合适,食欲好,可提高采食量,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加强家禽的体温调理能力。

2.1.3.9发现中暑家禽,及时进行医治。应立即将中暑家禽转移到荫凉通风处,并在家禽冠、翅翼部位扎针放血;同时给家禽饮水、人丹4—5粒。在一般状况下,大多数中暑家禽能够很快得到恢复。

2.2腹水综合症

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AS),又称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是以右心肥大-腹水形成为特征的,主要发生于商品代肉仔鸡的一种综合征鸡群。最初(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主要报道于高海拔缺氧地区,近十年来在低海拔地区有关该病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严重危害着我国的肉鸡养殖业。以浆液性液体过多地积聚在腹腔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

2.2.1病因

说法多种:遗传、缺氧、营养缺乏或过剩(如硒、磷、VE缺乏)、饲喂高能量饲料(油脂超过4%)和食盐过量;或消毒药或抗生素药用量不当,呋喃唑酮、莫能菌素过量、黄曲霉素中毒等。

2.2.1.1饲养环境和管理不善,通风换气不畅。寒冷或炎热使家禽耗氧量增加,尤其是寒冷,会使家禽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导致缺氧,引起肺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水综合征。

2.2.1.2饲料质量和营养失调,引起腹水综合征的发生。饲料能量过高,生长过快,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缺氧,从而引起腹水综合征;饲料中的钠盐含量过高,会使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渗透压明显加大体液调节机能减弱,导致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缺磷引起氧气交换障碍而缺氧,曾有报道:当日粮含磷0.10%时,只有低钙组有少数鸡患腹水综合征,当日粮磷为0.05%时,腹水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上升。

2.2.1.3用药和疾病影响肾脏的损伤(如慢性呼吸道病和慢性中毒),肝脏损伤(如黄曲霉毒素、脂肪肝等)等使得心脏负担加重,而并发程度不同的腹水现象。

2.2.1.4肉鸡本身的因素是腹水综合征(AS)发生的基础。腹水综合征是现代商品代肉仔鸡结构与机能矛盾的产物。肉鸡的遗传选择过去主要集中在产肉性能,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各个器官协调发展的关注,结果导致商品代肉仔鸡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对缺氧、寒冷等不良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大为降低。特别是常因右心负荷增加诱发右心肥大和衰竭—腹水综合征。如肉仔鸡的肺系数(肺重/体重)只有同龄蛋鸡的60%,故其对缺氧的代偿适应能力较低;在寒冷和缺氧的刺激下,心肌易发生损伤(特异性反映心脏结构损害的心肌蛋白TNT的释放量增加)。

2.2.2临床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后期腹部膨大,腹部皮肤变薄发亮,外观呈黑色的较多,用手触压时有波动感,羽毛蓬松,喜卧,不愿站立,行动缓慢,似企鹅状走动,食欲减少,生长缓慢,呼吸困难,严重病例鸡冠,肉髯呈紫红色,皮肤发绀,突然倒地死亡。

2.2.3病理变化

全身明显瘀血,腹腔积有大量清亮或稻草色液体,液体中可混有纤维素块或絮状物;右心脏肿大、扩张,心肌松软,心壁变薄,有的可见心包积液;肝脏肿大、瘀血,表面常附有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胶冻样薄膜;肺瘀血水肿;肾充血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肠壁充血肠管萎缩、内容物稀少。

2.2.4防治措施

2.2.4.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调整饲养密度,合理控制禽舍通风换气。

2.2.4.2科学配制家禽的日粮,减少高油脂成份,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要充足,同时防止食盐及各种预防药物过量,禁止饲喂变质饲料,不要饲喂高能饲料。并且对家禽进行适当的限饲和增加运动量等措施。

2.2.4.3可用碳酸氢钠代替部分食盐,日粮中应提供足够的磷。同时在日粮中适当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2.2.4.4鸡群一旦发生腹水综合征,及时加强舍内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和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采取保肝护肾,利尿解毒的治疗原则;饲料中超倍量加入维生素C和强心利尿药物,以调整体内钠、钾离子的平衡;对于严重病鸡,则无治疗价值,应及早淘汰。

2.3痛风(又称尿酸盐沉积症或蛋白过多症)

家禽痛风(Gout in Poultry)是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特征是患禽肾脏肿大苍白,灰白色尿酸盐在体内各器官组织沉积。其病理特征为血液尿酸水平增高,尿酸盐在关节囊、关节软骨、内脏、肾小管及输尿管中沉积。本病主要见于鸡、火鸡、水禽,鸽偶而见之。

2.3.1病因

家禽痛风病因较复杂,常与饲料营养、家禽的肾功能、家禽生活环境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有关。

2.3.1.1家禽日粮中富含蛋白质饲料过高如大豆、豌豆等,或者饲料中使用的动物内脏(肝、脑、肾、胸腺、胰腺)、肉屑、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过高,导致家禽尿酸盐沉积,引起痛风。

2.3.1.2家禽日粮中钙或镁过量、钙磷比例失调引起钙沉着,形成肾结石。如用蛋鸡饲料饲喂肉鸡,容易引起痛风;有的补充矿物质用石灰石粉,也引起痛风,这是由于含镁量过高,造成家禽痛风。

2.3.1.2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肾小管、输尿管上皮代谢障碍,发生痛风性肾炎。若是种鸡患有痛风,所产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往往易患痛风。如当母鸭维生素A缺乏时,喂以多量的动物性饲料后,其鸭胚即呈现明显的痛风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