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48485900000016

第16章 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中考对学生是艰巨的考验,对家长也是艰巨的考验。我曾经见过不少家长,面对中考心浮气躁、进退失据,比自己的孩子还要无所适从。这对学生的复习迎考有相当负面的影响。在初三这个敏感的时期,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迎接人生中的这一重大挑战。

实事求是地说,那种到了初三还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有关复习迎考的信息还需要从孩子那里获取的家长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家长在初三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是高度关注、积极作为的。但是,确实也有不少家长的积极作为走进了误区,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这是初三学生的家长们要注意的。

家校沟通,共度初三

误区之一:高标准、多比较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有不少家长认为只有树立高标准,孩子才有动力。特别是在八中初中部这样的优质初中,初三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待更是很高。在不少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如果没有能进入海淀、西城的几所“顶级”高中就是失败。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都极为敏感,动辄批评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到火药味儿十足。甚至可以说,家长的过高期待和过分紧张是初三学生家庭教育出现这样或那样失误的根源。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学生间产生差距是难免的。作为家长,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应该多用鼓励和安慰的语言,告诉孩子: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挑战,但不是人生的全部。能够取得好成绩,考入一流高中固然很好,不能如此也并不等于就是世界末日。家长理解、宽容、鼓励的态度能够很好地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同样地,优质高中之间虽然也有差距,但更多的是体现为各有特色。以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入优质高中,升入大学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而且纵观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也并不都是毕业于那几所“顶级”高中,有不少都是普通中学的毕业生。因此,家长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都想得太狭窄。

因此,建议初三学生的家长不要过度关注考试分数,更不要动辄指责孩子,而应多花精力帮孩子分析还有哪些提升空间。家长要冷静面对孩子的每次考试,无论成绩高低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对下一步的升学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与同龄人比较,特别是与同班、同年级的同学,或亲戚朋友家同样上初三的孩子比较。动不动就说“你看×××这次考得多好”,“你怎么就比不上×××呢”一类的话,试图给孩子树立起“身边的榜样”。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攀比行为。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会恶化亲子关系,加剧考前的紧张。家长不仅不应该随意攀比,反倒应该告诉孩子:一切“以我为主”,不要东想西想,只要尽了全力,就没有遗憾。

退一步说,即使家长要帮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这个榜样也一定不能是孩子的同龄人,尤其跟他存在竞争关系的孩子。可以是比较年长的哥哥姐姐,用他们勤奋学习取得好成绩的经历和经验来激励、帮助孩子进步。

误区之二:家长管生活,老师管学习

在《好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一书中,我已经多次提到了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是一种多么错误的行为。这样的家长既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很不聪明的。

遗憾的是,在初三阶段仍然有这样的家长存在。不过,他们的理由似乎有所不同。因为学校在初三年级都会特别强调学生要“紧跟教师”,因此一些家长就误以为自己只需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没有必要太多过问孩子的学习。

我认为,家长在初三不仅不能放弃对孩子学习的介入,反而应该更好、更专业地帮助孩子学习。第一,家长要从全局角度了解中考形势,找好定位。家长要多关注、多了解最新的中考形势,了解意向中的高中往年的招生情况、分数线情况,并向有关学校和相关部门咨询中考政策信息。在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许多高中都会举办招生咨询会,家长要留意参加,实地了解高中学校的情况,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分析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报考。

第二,家长要了解学校和所在区县初三年级的基本工作安排。比如月考的次数,期中、期末考试是否有排名分析,会考时间,体育考试时间,模拟考试时间,等等。还需要了解一些涉及孩子升学的加试、特长测试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初三的几次大型考试,学校或所在区县一般会分析出上示范高中、一般高中的大概分数,家长应该高度关注这些信息,准确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以便在选择志愿时正确定位。

第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要有总体计划,又要有各个阶段的小计划。计划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初中孩子“执行计划”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家长用合适的方法督促他们执行计划。

第四,花时间帮孩子找出薄弱科目。同时可以与孩子沟通,找出该学科比较薄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可以改进的空间,并确定一两个最容易改变的弱点为突破口。对孩子的薄弱科目,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想办法帮孩子补上。

第五,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或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提醒孩子养成限时练习的习惯,监督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也有利于中考时正常发挥。又如要求孩子及时订正试卷上的错误,养成归纳、总结知识体系的习惯,等等。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学生的体育锻炼,督促孩子坚持锻炼身体。从最为功利的角度来看,中考文化成绩想提高1分很难,如果学生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体育测试提高1分会容易得多。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初三学生在抓紧学习的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会对学习有所促进,因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振奋精神,展开下一阶段的学习。

误区之三:家里的一切都要围绕孩子的中考

我们都知道社会上有“全职太太”一说,这几年又出现了“全职中考(高考)家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中考,几乎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想到了所能想到的一切。我听说有些家庭,全家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孩子的中考展开,房间里挂着“必胜”的条幅,爸爸妈妈出钱,爷爷奶奶出力,每天好吃好喝,车接车送,只为“最后一战”。

但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往往正是学生心理负担急剧增大的原因。家长一年辛苦的照顾会让孩子觉得“爸妈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考上好的学校,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压力极大。学校里中考气氛浓厚,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家庭本来应该是让孩子感到放松的地方,如果也这样“如临大敌”,无疑会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这很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应考。

在初三,特别是在考前,家长当然要高度关注孩子,但是又不要让他们有特别的感觉,而应该营造一个适度紧张、相对宽松的家庭氛围。如果有的家长坚持要做“全职中考家长”的话,一定要为自己准备一些社交活动,不要天天盯着孩子,要给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间。

误区之四:我这都是为你好

初三孩子的家长,想要完全不批评孩子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批评要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把矛头指向孩子的“上进心”甚至“良心”。更重要的是,即使批评孩子,家长的态度也要温和真诚,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用责备、质问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更不能采取打骂的粗暴方式。要尽量采用温和的语言,避免在愤怒或者失望的情绪下对自己的孩子发泄。心情不平和的时候,一定要先冷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说话,可以尝试用笑话或者诙谐的语气与孩子沟通。

同样地,尽管初三的孩子还不成熟,家长应该在报考高中等关键事情上多操点心。但是这不等于家长可以不顾孩子的意愿包办代替。家长可以替孩子搜集学校信息,给孩子提建议,不要以生硬的方式代替孩子做决定,要循循善诱、多讲道理。

很多家长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时,始终抱着这样一个想法:“我还不是为了你好?”这当然不错。但这不是家长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的理由。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同时也要想想怎样才能让孩子好。不把后一个问题想清楚,好心就常常会办出坏事来。

说到底,初三这一年,家长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期望孩子突然间就有很大的进步;家长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家长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努力从积极的角度来审视各种问题;家长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让孩子慢慢学会走自己的路。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应当记住——在初三,心态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