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48485500000013

第13章 形象良好众望所归(4)

做善事就是做好事。我们应尽力做到毛泽东要求那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十一、文明礼貌的形象

我们祖国历来被赞为“礼仪之邦”。行为文明,待人礼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论语》上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说,古人把“礼”看作“立身处世”的前提条件。党委书记在人际交往中,应在仪态、谈吐、举止、服饰等方面做得认真,要自然、大方、朴实、文明、得体、适宜。

但是,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官气十足,目中无人,自命不凡,令人生畏。这些人颠倒了主仆关系。身为党委书记的同志,不能做这样的人;否则,就给党的脸上抹了黑,就有损于党的形象。

一个人讲不讲文明礼貌,可以显现这个人的道德水平,展示这个人的道德素养,我们党的第一代革命家,总是平易近人,谦虚礼貌。笔者在他们大量的可敬可歌的事迹中,选了如下一个“陈毅拜师”的真实故事。

民主革命时期,苏中七捷打响之前,陈毅住在苏北根据地的一个村上。他平时喜欢下棋,听说一位私塾的老先生棋艺不凡。陈毅第一次到私塾拜访,见墙上挂着棋盘,上面落满灰尘。陈毅说明了来意,老先生很高兴地摘下棋盘,又把钉死了的黑将取下来。

陈毅问:为什么把老将钉死?老先生说:我下棋从来不动老将,今天你是客人,破例了。于是坐下来和他对弈。第一盘,陈毅的中炮凶猛,凌厉,锐不可当,很快胜了。二、三盘却成了胶着状态,均成了和局。老先生一推棋盘说:不才不才,同志见笑了。

后来,陈毅又带着部队到这里休整,就又到私塾找老先生下棋,这次老人取下棋盘,却不拔掉老将上的铁钉,结果,陈毅连败三盘,不由问道:老先生,前次对弈,你动了老将,我反而一胜两和;今天你不动老将,我怎么连战皆输呢?老先生说:你上次来,身后跟着几个带短枪的,我就知道你是位首长,而那时我又听说在我们苏北将要打仗,我想,战斗以前不能挫伤指挥员的锐气。后来我才知道你是闻名的陈毅将军,我庆幸当时没有胜你的棋。现在,几个大仗咱们都胜了,你下棋败了几局,好让你冷静一下头脑啊!

陈毅听了,连忙躬身一礼说:在棋艺上您是我的先生,在对待胜负上您也称得起,请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写到这里,陈毅和这位老先生的身影(也可说是形象)好像就在笔者眼前,历历在目。陈毅虽居高位,却表现平和,谦恭,虚心求教,好学不倦;这位老先生不仅棋高而且人品更高。但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总觉自己什么都行,表现很了不起,人们见了他们那种妄自尊大,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自命不凡、好为人师的势头,从内心里就感到厌恶,不是快快躲开,就是背后相互吐吐气话。

我国古人对礼节、仪态都有很高的要求,孔子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们更要重视文明礼貌的修养。“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早、您好、再见”等常用礼貌语言,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包括党委书记,用的倒比老百姓少。有的干部平日见了人像贵族老爷,下面的同志主动和他说话,他还把头一扭装没看见,让人一想起这种非礼“遭遇”好久都不痛快。《世界名言录》上有这么两句:“礼貌处于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请这些不讲礼貌的干部对照对照,好好想想吧。《诗经·相鼠》上还有一句话:“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chuǎn,快也)说的就更尖锐。

职位越高,越要讲文明礼貌。周恩来尽管是总理,但待人总是那么谦虚恭敬、彬彬有礼。他去理发,服务员考虑他忙,请他先理,总理始终恪守制度,按次序理发,理完发从不忘道声“谢谢”。他深夜来到宾馆,总是轻手轻脚地走路,怕发出声响影响他人休息。名誉主席宋庆龄待人礼貌和蔼,平日在走廊、在院内遇到战士,总是主动问好。

讲礼貌,就是对别人表示尊重的态度。人的生存,每一天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我们必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无论在什么场合,对待别人总要有礼貌。讲礼貌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团结更加巩固,可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十二、自知自律的形象

一个人能否恰如其分地认知、评价自己,可以说反映了该人的素养水平。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其长易,自知其短难。”特别是处在高位掌权者更不易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有个“邹忌比美”的老故事,尽管不少人已经知道,但它具有深刻的哲理,具有不小的现实意义。笔者不能不摘译如下共赏:

战国时代,齐国的邹忌(曾任相国)高高的个子,长的也算俊秀。一天早晨,他穿戴打扮了一番,边照镜子边问他的妻子:“是我长得漂亮,还是城北徐公长得漂亮?”他的妻子说:“您很漂亮,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哪。”

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又问他的小妾:“我和徐公谁长得漂亮?”小妾回答:“当然您漂亮,徐公哪能同您相比呢?”

白天,有位客人来拜访,大家坐在一起说话。这时邹忌又问客人:“我和徐公谁长得漂亮?”客人说:“还是您长得漂亮。”

邹忌半信半疑。过了一天,徐公来拜访,邹忌认真仔细地把徐公端详了一番,觉得自己确实不如徐公漂亮。他再怎么对着镜子端详自己,也总觉自己差得远,根本比不上徐公。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琢磨这件事,他想,明明我长得不如徐公,可是他们都说我长得比徐公漂亮,这是为什么?想来想去,他终于恍然大悟: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对我有偏爱;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她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事情求我。

于是,邹忌去见国君齐威王,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和他的想法告诉了他,并说:“您是国君,对您有偏爱的人、怕您的人、有事情求您的人更多,因此,您一定被蒙蔽得厉害。”

齐威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下令:臣民当面给他提缺点、书面提意见、市面议论他并让他听到的,分别受上等奖、中等奖、下等奖。命令一下,臣民纷纷向齐威王提意见,很是热闹。后来燕、赵、魏、韩等国知道了这件事,还非常赞赏。

两千年前的士大夫尚有自知之明,并劝言齐威王纳谏,实为难能可贵。今天,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自觉地、实事求是地衡量评价自己,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优点、贡献,而忽视自己的不足或存在的毛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它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估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就越小。”对自己估计过高了,不仅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和别人处不好关系。

有位哲人说:“自尊、自知、自制,只有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贵的王国。”党委书记是领导者、是带头人、是群众的“主心骨”,要严于律己,做到自觉、自知、自修、自省、自制、自励、自警,事事做党员群众的表率。古人说:“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意思是说,自己不正直,就不能使别人正直。

唐代文学家韩愈写道:“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南宋名将岳飞提出:“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我党军事家刘志丹有个严于律己的故事,读来可说是荡人心腑:

1934年春节,陕甘宁边区到处是一片葱绿,麦子已开始抽穗扬花。上级命令红二团执行一项战斗任务,刘志丹同志当即率领部队日夜兼程向指定地点出发。一天黄昏,部队来到某村就宿,平时爱说爱笑的刘志丹这时却沉着脸,要召集大家开会。会议一开始,他突如其来地发问:“同志们,我们是什么队伍啊?”“老百姓的队伍呗!”“老百姓的队伍要是谁犯了群众纪律怎么办?”“那就处罚吧!”“要是领导呢?”“领导咋的,一样处罚。”从这些交谈中刘志丹同志首先和大家交流了感情,使大家达成了共识——不管是什么人犯错误都要处罚。接着刘志丹说:“对啊,爱护群众利益光荣,损害群众利益可耻,谁破坏纪律都得受处罚。然而,违反纪律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今天在看地形时,我的马吃了群众的麦子。大家讨论讨论,看该怎么处理?”一听这话,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场院里就像炸开了锅。马夫急忙站起来解释:“这事不能怨志丹,那马是我看的,应该处分我。”还有人大声嚷道:“说是老刘的马,我看是大家的马,行军打仗他骑过几回?凭良心说,要处分大家都有……”

刘志丹边听边思考,越听越觉得有些同志的发言不大对劲儿,便说:“马给大家骑是应该的嘛,问题不在于谁骑,而在于谁管,我的马我负责,谁也不能‘顶罪’,处分我还不应该吗?”“纪律人人都要维护,丝毫损害不得。我是领导,领导做错了就更应该严格执行纪律!”经过这一番话,大家同意給他处分。最后决定罚刘志丹给老乡挑水,刘志丹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给的处分,并要求派两名战士监督执行。

从一滴水可以透视太阳,从一件事可以见一个人的品质。刘志丹受罚挑水的事虽小,可从中看出了他那高风亮节的形象。进一步说,从中也找到了我党、我军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十三、满面春风的形象

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而不是唯我独尊、颐指气使的官吏,更不是骑在人民群众肩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在日常开展领导活动与群众交往中,应是殷勤、热情、诚恳、谦虚的态度。《管子·心术下》中说:“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和谐可亲的态度是最好的介绍信。对别人表示关心、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热情、诚恳待人,才是高品位的人。

一个高品位的人,在生活中总是离不开微笑。充满乐观的微笑不仅彰显一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能感染他人。所以,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在这个世界上,你给别人什么样的表情,别人就会回报你什么样的表情。你给对方善良的微笑,对方回报你善良的微笑……当你把微笑给了千百个人时,千百个人就会回报你千百个微笑,你的人生就成功了。”

笑容可掬是善意的表示,使领受者的生活明朗、活跃起来。笑是一种情感的直接交流,一种乐观的人特有的表情,它包含着自信、宽容、富有生趣。有人对微笑的哲理,作了如下描述:

它不花分文,带来的好处却很多。它给予人一份,自己并未减少,受者却心满意足。它在瞬间发生,却令人长久难忘。富可敌国的人如果没有它,便难以生活下去;家徒四壁的人,有了它,便觉生活富裕无比。它给家庭带来欢乐,给朋友带来友情。它使疲惫的人得到休息;使失意的人重新获得自信;使悲伤的人感到了安慰;也使沮丧者看到光明。它,用钱买不到,也无法强求;既不能买,更无法偷窃。因为它的价值在人们的心中。

生活在紧张、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能从挫折、痛苦中得到解脱,能让大家心情愉悦,工作热情更高。我们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回敬我们一个微笑,彼此的心扉也就能随之打开。

第四节高尚形象从修养锤炼而来

修养,既包括修身养性、反省体察的意思,也包括举止、仪貌、作风、情意等多方面的陶冶;还包括待人处世的态度。孔子认为,修养就是“修德”、“克己”、“正身”、“修己”。后来,孟子将这种思想加以发扬光大,提出了“修身”、“养性”等概念。

锤炼,就是磨砺、锻炼、砥砺的意思。《孟子·告子下》中写有如下至理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上天(今天,权且将“天”视为广大人民群众)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这个人的肩膀上,一定先要使他遭受各种困难的折磨,弄得他心烦意乱,筋骨劳累,肚肠饥饿,口袋空空,想做什么事被干扰打乱,百不如意,这就是要使他心意警动震撼,得到锻炼,性格坚韧,克服疲惫,由此而增加他平时所不具有的能耐。

儒家认为,欲完善社会,当从完善自身做起,所谓的“外王”是以“内圣”为基础的,“内圣”是“外王”之本,孔子主张“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将修己作为安人的前提。孟子更明确地说明了“身”与家、国(指诸侯国)、天下的关系。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们只有通过自觉的修养磨炼,方能完善自身。杰出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他的经历与孙中山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先行者的经历,都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孙中山在总结自己的战斗历程后,很感慨地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党委书记为了提高自身的形象,应向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最早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重视自身的修炼。笔者在下面谈谈修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