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积累健康在中年
48484900000027

第27章 中年人谨防多种疾病(4)

中年如何远离脂肪肝

当今中年人患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如营养障碍(过剩或不足)、大量饮酒、药物中毒、妊娠及许多慢性疾病等。大约半数脂肪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常见的表现有:肝区闷痛不适、食欲缺乏、恶心、腹胀、体重下降等。脂肪肝有可能导致肝硬化,据统计,长期饮酒者中,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概率为25%,而导致肝硬化仅1.5%~8%,且发展较慢,不易被发现。目前B超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建议中年以上的人群应定期通过B超进行排查。

患脂肪肝者只要及时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但不可掉以轻心。要合理进行治疗。防治脂肪肝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饮食

饮食结构合理,荤素要搭配。饮酒者必须彻底戒酒。要常食燕麦、玉米、海带、紫菜、大蒜、苹果、牛奶、洋葱、甘蔗、胡萝卜、山楂、木耳、冬瓜等调脂食品。

2.体育运动

运动可消耗体能,促进脂肪代谢,减肥和控制体重是防治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但体重不易骤降,如1个月内降5千克以上,就会加快脂肪组织入肝脏,反而会加重脂肪肝。

3.合理用药

对轻型脂肪肝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对中、重型可选择使用干预脂蛋白代谢的调脂与去脂药物。但有人认为,药物治疗脂肪肝,不仅不能解决肝细胞堆积,还会伤肝。常用的中药有何首乌、泽泻、丹参、山楂和柴胡等有调脂作用的药物。高胆固醇者,可用他汀类药,维生素E、维生素B类,可以保护肝细胞,防止脂肪堆积。中药大小柴胡、胆宁、血脂康、脂必妥对调脂和治疗脂肪肝有一定作用,而且毒性也较小。

中年人如何预防胆囊炎

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患胆囊炎的机会要更多一些。防治的主要办法有:

1.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不动的中年人,更要多做些体力劳动,以防过度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2.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带脂肪的食物吃多了,会加速胆囊收缩,若收缩过于强烈,便会导致胆绞痛急性发作。

3.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若腹部受凉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4.患有胆结石或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肥胖中年女性谨防胆结石

目前,人到中年、体态发福的患胆结石症者以女性最为多见。

胆结石是在胆汁酸与胆固醇比例失调后,胆固醇出现结晶所致。可见,过剩的脂肪是胆结石的元凶。

胆结石的发病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放射到肩和背部,且低热、恶心、呕吐、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这些症状与胃肠、肝脏疾病的症状很相似,所以患者往往误以为是胃肠疾病或肝病而耽搁确诊时间。大多数胆结石患者都是因腹痛才去就诊的,这是因为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所致。

新的调查发现,女性多食鲜橙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另外,运动能防止胆汁在胆囊中停滞,避免形成结石。

中年人护肾“五要素”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肾脏将体内有害物质通过尿排出体外,以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要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应保护好肾脏功能,对于中年朋友尤为重要。

1.多饮水

适量多饮水能帮助人体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弃物排出,降低有毒物质在肾脏中的浓度,避免肾脏受损。人在生病发热时,尤应适量多饮水,以助排泄有害物质。

2.预防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老年人尤甚。男性的前列腺增生、女性的盆腔疾病等都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故应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3.小心药物伤肾

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应慎用。若患病需要应用时,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对肾脏损害小的药物;用药期间还应注意多喝水。

4.控制血压

中老年人肾动脉常有内膜增厚现象,而高血压可加速其发生与发展,故应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升高。

5.注意腰部保暖

冬春季节,气温尚低,要注意腰部保暖,以免风寒侵袭,使肾脏受到损害,影响或降低肾脏功能。

中年人贫血莫大意

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昏、乏力、心慌、气短、眼花与皮肤黏膜苍白等。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复杂,通常按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就是造血的工厂,生成的产品就是血细胞。生成血细胞的原材料就是蛋白质、铁、叶酸等。造血原料的减少或缺乏,就会导致贫血。生产条件就是骨髓的造血环境。骨髓病变可引起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所生产的红细胞,如果其破坏超过生成量,也会引起贫血。

3.红细胞丢失过多即失血过多,也会引起贫血。

贫血可引起机体一系列改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年人对贫血的代偿差,同时中年人的贫血多继发其他疾病,原发病往往比贫血更可怕,尤其是骨髓受到病变细胞侵犯时引起的贫血。所以,中年人的贫血更值得关注。

中年人一旦确定贫血,就要尽快查找引起贫血的病因,以免贻误严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年人要提高防癌意识

现在医院治疗的病人,是早期癌症的很少,一般都发展到了三四期,有70%已经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如果能早期查出,不仅可以不用化疗,而且复发的机会也很小。据统计,目前我国新发现的癌症患者中,早期癌症还不到20%。

1.为什么参加体检的人越来越多,而早期癌症的发现率并没有提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以为体检可以查癌,一次体检可以全年免检,对一些癌症的信号失去警惕。在健康体检中,虽然包含一些查癌的指标,但这些化学性指标并不完全可靠,必须和物理性检查相结合。而这些检查较少。比如,只有通过做胃镜可查胃癌、做肠镜可查肠癌与宫颈刮片可查宫颈癌、X线片可查乳腺癌等。

但在体检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已经出现不适的部位一定要检查,不要因为怕检查时有不适而贻误病情;二是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坚持定期做检查,不可大意。

2.有了一年一次的体检,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癌的种类不一,源自上皮的癌症,如宫颈癌等,发展到原位癌的时间很长,约有10年时间,只要进行相关防癌普查,就可得到及时治疗。除了一年一次的体检,应对平时身体的一些不明原因要及时检查。

3.没有享受定期体检的青年人,是不是也应注意“有问题及时检查”?现如今,年轻人得癌的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生长旺盛,癌细胞生长分裂的速度也快,所以年轻人必须有防癌意识,有病早治。

中年人谨防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统计表明,我国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颈椎病,到了60岁,患此病者高达50%。

中年人有了颈椎病不必恐慌忧虑,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如中药的内服与外敷、针灸、理疗、推拿和牵引等,但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微创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手术相比,它无创伤,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当天即可下床活动,两三天就可出院。

要预防颈椎病,首先,要防止颈椎外伤。这是中年后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其次,睡眠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第三,长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1小时左右,就要适当地活动颈部,以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如有条件,每天可坚持做1~2次头颈部运动。第四,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因为风寒常会导致颈肌痉挛、僵硬、疼痛等。

中年人莫成为“软骨头”

现在,中年以上的男士也成了骨质疏松侵扰的人群。对此,中年人应对骨质疏松引起足够重视,早下手预防,从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注意调理,以避免中年时期成为“软骨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早期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一般人如果缺乏警觉性,待骨密度降到临界值以下,骨骼就容易因脆弱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病率为40%左右,其中,因骨质疏松导致髋骨骨折的患者中,约有40%的人将变成永久伤残。

中年人患骨质疏松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人是骨头生长可分3个阶段:自出生到30多岁是骨量上升期,女性35~50岁、男性35~70岁是骨代谢平衡期,剩余的时间为骨量减少期。第一阶段应以补充钙质、营养和体育锻炼为主,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第二阶段以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为主,防止引起各种骨量丢失的疾病和因素;第三阶段要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并配合一些药物治疗,以防止骨量丢失。

预防骨质疏松,应培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钙质,平时可选择含钙高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米等。平衡膳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A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包括鱼肝油、沙丁鱼、蛋黄、肝脏、红、黄、绿叶蔬菜等。此外,还要配合适当的运动量和晒太阳。

中年人要控制饮酒,对保证骨胳健康尤为重要。特别是过量饮酒会损害骨细胞,并影响肝脏内维生素D的代谢和雄性激素的形成,这些都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中年女性应及早防骨质疏松

女人患骨质疏松与骨骼萎缩要比男人多,尤其是更年期的女人。女性从28岁以后钙就开始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流失的速度也加快。应对的方法有:

1.多食含丰富钙质的食品如牛奶、紫菜、虾皮、豆制品、芹菜、油菜、胡萝卜、黑木耳、蘑菇和芝麻等。食物保鲜可减少钙耗损。平时应适当多吃含钙多的高粱、荞麦、燕麦和玉米等杂粮。

2.适当安排强健骨骼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体操、步行与站立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益。每日累计2~3小时的站立与步行,可防止钙流失。跑步、打球、跳舞及腹背和四肢适当的负重可强健骨骼,对抑制骨质疏松有良好的作用。

中年男性也会骨质疏松

最新文献发现,骨质疏松的人群患冠心病、癌症等疾病的概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得多。

骨量减少的男性以成功人士居多。他们长年在室内工作,且以车代步,营养不均衡,脑体劳动协调差,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并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因此,要主动运动,增加日照;禁烟酒,科学饮食,减轻体重。中年人每年应检查一次骨密度,一旦发现骨量减少,应及早治疗。

中年人要防“骨酸”

许多中年人有骨头和四肢关节酸痛的感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骨酸”。骨关节炎最典型的症状就表现为骨头酸痛,关节活动受限,弯曲困难甚至发生变形。此症一般从中年开始发病。发病原因与软骨退化、骨质疏松有关,患者在做起蹲动作时感觉比较困难,有时关节会发出“咔咔”的响声,在走路和爬楼梯时,感觉两膝酸软无力。如果在早晨追赶公共汽车时,感到步伐轻飘飘的,像是踩在棉花上似的,有可能是骨关节出了问题。

临床发现,此症患者以矮胖型的人居多,因为其重心发生了偏移导致骨关节受力点发生改变,时间长了,软骨逐渐磨损就会造成骨酸。

中年人要注意保护骨关节,平常应防止关节受寒、受凉。要注意姿势,适量运动,适度控制体重,少做关节负荷的动作,避免损害关节软骨。有助于避免和减轻骨酸发生。

人到中年怎样预防骨关节病

人体关节所以能自如活动,除了有正常的骨骼外,还需要有健全的软组织参与。它包括软骨、韧带、肌腱、滑膜、筋膜等。

当人步入中年后,关节组织开始缓慢老化,出现退行性改变,特别是负重多的膝、脊柱关节最易受损。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在50~60岁的人群中,患骨性关节炎者超过半数。这是因为人到中年后,活动减少,代谢失常,软骨基质中的重要物质开始流失,造成软骨保水性能降低,关节腔滑液形成减少,软骨组织失去保护,发生摩擦、炎症、增生、肿胀、疼痛等,甚至发生关节变形、丧失功能。

软骨组织中含有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等重要物质。其他软组织也含有胶原蛋白。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软骨素及关节滑液的形成,合成胶原蛋白修复软骨组织,祛除炎性因子,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年人适量补充氨基葡萄糖,可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或改善症状,对肩周炎、筋膜炎、颈椎病所致的肩背痛以及膝关节疼痛也有益。在治疗骨质疏松时,补充氨基葡萄糖,还能增加骨质致密度、坚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