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48483400000019

第19章 靠研发降低成本

王传福认为这样的节俭并不能让企业更有竞争力,真正降低成本的做法应该是重视研发,重视技术。就像他所说的:“为什么有的企业只能够赚5%的血汗钱,而有的企业利润能达到25%?这就是技术的作用。虽然从其他方面也可以节省费用,如出差时宾馆住差一些。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

王传福为了降低成本,有资本在市场上同国外电池生产巨头竞争,采取了一种看似很落后的生产方式。但这种模式恰恰是一种中国式的低成本创新样本,就像业内专家曾鸣所指出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在资本不足的劣势下,利用流程改造,把电池制造这一资本密集的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限度地将技术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结合,获得了外国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迅速赢得市场份额。”

在他看来,这种看似简单的分解流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的研发思路。其他电池生产巨头的研发方向是怎样利用更先进的设备去改进产品,而王传福的研发思路却是怎么通过改进工艺来降低成本。采用新的研发设备当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工艺改造也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就像他所说的:“你信不信,一项重大工艺改进给比亚迪带来了10 倍的成本变化!”

比如,在生产镍镉电池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耐腐蚀的镍片,而镍当时的价格高达14万元/吨,如果用镀镍片就可降至1万元/吨,但这会影响品质。当时,王传福和所有的比亚迪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究竟怎样做才能既保证品质又降低成本?

比亚迪研发中心的人在经过实验后,发现不管怎样改进镀镍片,它都极易被腐蚀,从而影响品质。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决定改变研发思路,尝试着改造电池溶液中的化学成分,减少电池中可腐蚀的材料,同时又不影响电池的品质。结果实验很成功,仅仅这一项技术改进就使镍原料的月花费从五六百万元降到几十万元。

其实,在比亚迪内部,这样通过改造工艺来降低成本的做法还有很多。再比如,锂电池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要在无尘真空的车间内生产,但是,建立无尘真空厂房需要一大笔费用。所以,比亚迪进入锂电池生产领域后,并没有沿用日企电池厂商的生产工艺,而是对它进行了改良。比亚迪的技术人员把真空生产车间改良成一个无尘厢式生产线,工人只要戴上手套把手伸入这个无尘真空的厢里就可以实现各项操作。

再比如,日本的锂电池都是在纯干燥室中做出来的,比亚迪没钱建纯干燥室,就在配方上改进,加一种吸水的化学药剂进去,这样就可以直接把水吸走,从而起到干燥的作用。

或者很多企业家都信奉出差坐经济舱,吃饭只吃盒饭,住几十块钱一晚的旅馆,这样才是节约成本。但是,王传福却认为这样的节俭并不能让企业更有竞争力,真正降低成本的做法应该是重视研发,重视技术。就像他所说的:“为什么有的企业只能够赚5%的血汗钱,而有的企业利润能达到25%?这就是技术的作用。虽然从其他方面也可以节省费用,如出差时宾馆住差一些。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