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48483400000016

第16章 新能源产业神话何时上演?

即便是抛开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难题:技术和成本问题,有朝一日,电动汽车真的实现量产了,它还需要大量的储能电站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

而这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是像比亚迪这样一家新能源产业企业就可以解决的。所以,购买电动汽车的人们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担心:如果我要开车出远门,突然间汽车没电了怎么办?附近要没有充电站怎么办?

因此,即便电动汽车制造商突破了技术与成本瓶颈,电动汽车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仍然很困难。

比亚迪凭借新能源概念,在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光环已经足够炫目。但在一些人看来,比亚迪似乎透支了新能源概念。事实上,比亚迪的投资价值也许并没有那么大,市场可能高估了比亚迪的投资潜力。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论断?比亚迪不被看好的原因又在哪里?

正如人们所分析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没能突破一些技术难题。比如,王传福宣称比亚迪汽车续航里程长,只不过是通过增加电池组来实现的,这样做不仅会增加电动车的重量,而且会增加电动汽车的成本。

尽管王传福说通过快速充电,只要用15分钟就可以充满80%的电量,但是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如果汽车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是2000次,使用快速充电,寿命就可能减少一半,这样会加大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如果电动汽车开空调的话,也达不到其所承诺的续航里程。

而且,电动汽车上使用的是电池组。尽管比亚迪在单体电池上存在很大优势,但是在电池组集成技术上,比亚迪并没有优势。

据估算,E6上可能需要1600块电池,比亚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这1600块电池拥有一致性,具有同样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1600块电池中,只要有一块电池有问题,就会影响到整车的质量,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电池组的管理有一个短板效应,即整个电池组的性能由最差的一块电池决定。”

这个一致性难题恐怕是比亚迪也必须要面对的。而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比亚迪电动汽车的量产也是遥遥无期。

众所周知,王传福善于用人力资源替代机器。但是,如果要让每块电池拥有相同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恐怕用机器的误差会远远小于人工。但是,如果要购入这样一条全自动的生产线,同样需要数亿元钱,这样当然会加大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

没有使用这种先进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比亚迪F3D M的价格已经达到14.98万元,而一辆普通的F3售价仅6万到7万。面对这样的价格差距,电动车是否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还存在很多疑问。

对此,王传福提出需要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扶持力度。

事实上,国家也在2009年1月出台的汽车振兴计划中提到了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优惠政策,提出在今后三年安排10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的示范推广。

比亚迪的F3DM也得到了政府的扶持,每一辆车一次性补助五万元。

尽管每辆车国家补助了五万元,但仍有人爆出比亚迪每卖出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要亏损两万元的内幕。

甚至有人得出了这样的论断:“市场可能高估了电动车的发展潜力,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电动车还不可能卖给普通消费者。电动汽车、新能源将来是挣钱的,但不是现在。”事实上,就连王传福本人也承认,新能源汽车要赚钱是在五年后。

而且,即便是抛开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难题:技术和成本问题,有朝一日,电动汽车真的实现量产了,它还需要大量的储能电站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而这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是像比亚迪这样一家新能源产业企业就可以解决的。所以,购买电动汽车的人们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担心:

如果我要开车出远门,突然间汽车没电了怎么办?

附近要没有充电站怎么办?

因此,即便电动汽车制造商突破了技术与成本瓶颈,电动汽车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仍然很困难。

因为这些现实困难,很多人都不再看好比亚迪的发展,认为王传福的赌注过大,危险系数太高,纷纷选择抛售比亚迪的股票。

比如具有“香港巴菲特”之称的谢清海,曾在2003年比亚迪冒险进入汽车领域时,购入13.5%的比亚迪股票,但是,当比亚迪宣布进入电动汽车研发领域后,他却选择四次减持比亚迪股票。

现在他所掌控的公司占有的比亚迪股份不到5%。

具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基金。在2003年时,邓普顿同样大量购入比亚迪股票,原因就是在他们看来,比亚迪的股票被严重低估了。

可是当巴菲特入股比亚迪,王传福高调宣称要进入电动汽车市场后,邓普顿却抛售了比亚迪的股票,同样是因为他们不看好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会有所作为。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王传福还会在电动车上一意孤行,而且越陷越深?对此,王传福曾表示:“我们并不指望F3D M明年(2009年)能给比亚迪带来多少销量,F3DM的推出将有助于提升比亚迪的形象。”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之占领话语权

显然,王传福很清楚电动汽车并不会在短期内给比亚迪带来更多利润,其实际的作用是占领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一旦新能源产业兴起,经过漫长等待的比亚迪必然会上演一次关于新能源产业的神话。

这在王传福看来,也许只不过是在续写比亚迪的历史,而他同巴菲特以及所有人一样,需要的是耐心与勇气。

市场正在不断饱和,企业的利润越做越薄,降低成本成为了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出路。比如富士康,为了降低成本,郭台铭在富士康内部提出了“Cost?Down”、“企业竞争=成本竞争”等概念。同为代工企业的比亚迪却可以比富士康更低价,甚至可以凭借成本优势从富士康抢订单。这样的低成本优势当然是比亚迪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