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问题
48482700000028

第28章 36计之28母爱似水,父爱如山

我们现在开始讲破解家庭教育九大难题的第七个难题,“儿童教育需要尊重性别差异”的第四计,叫“母爱似水,父爱如山”。

给父母们出的这一计当中,特别要讲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都不可缺少,这里我们着重要谈的是“父亲是最好的教练”。

前边我们讲了,男孩教育从运动开始,那么谁是教练?我认为,父亲是最好的教练,也是最重要的教练,当然并不是说父亲要永远陪着孩子运动,这个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发现,中国是一个父教严重缺失的国家。

我大概在10年前写过文章《父教缺失值得警惕》,曾经在《中国青年报》刊登过。我评价《千里走单骑》那部电影,那部电影就是呼唤父教不可缺少。

10年后,我在中国青少年中心做中日美韩四国高中生的研究,连续做了四年,其中有一个课题“高中生,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跟谁说”。

四个国家的高中生都把同性的伙伴、同学放在第一位;日本、韩国、美国把母亲排在第二位,中国的高中学生把异性伙伴放在第二位,母亲放在第三位;日本、韩国、美国高中生都把父亲排在第五位,而中国呢?中国的父亲与前五位无缘,还排在网友之后。

这个数据非常鲜明地说明了,中国的父教是缺位的。

有一天,我打车回家,出租车司机很爱聊天,问您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搞儿童教育的。这个司机满脸惊讶,大老爷们还管儿童教育?我问他有孩子了吗,他说有一个9岁的女儿。我说,你不管孩子教育吗?他说,我不管,教育孩子是她妈的事,我只要挣钱养家就可以了。

这位北京的哥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男人有压力,需要挣钱养家,在外面打拼。有的人说我挣了钱之后我就有家庭地位了,而且我必须负起养家的这个责任。很对,挣钱是你的责任,是应该的,但是教育孩子也是你的责任,也不能放松,你放松之后会后悔莫及。

为什么这么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第一要发展他的亲密性,第二发展他的独立性。母亲在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职能,为什么?她生养、喂养、抚爱。使孩子有爱,有温情,有合作,有友善,这是母亲天然的职责。那么独立呢?就是父亲的天然职责,父亲要培养他的勇敢、顽强、独立、责任,这是父亲不可或缺的神圣使命。

我举一个例子,其实孩子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注意到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是不一样。

全世界的母亲抱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抱得很紧。妈妈抱孩子很紧,很牢靠,孩子会感觉很安全很温暖。

全世界的父亲抱孩子时没有几个是紧紧地抱的,因为他力量大,使劲抱孩子不行,他会把孩子放在肩膀上甚至举起来,这个是全世界父亲的自然反应,四五个月的孩子就能感受到这种差别。时间长了以后,父亲一抱孩子,孩子就兴奋,他知道父亲可以把他举得很高,所以一般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胆子大。因为父亲从小给孩子的活动空间就大。

一般妈妈带着时,会拉着手,活动半径小,活动幅度小,讲故事啊,唱歌谣啊,寸步不离的。

爸爸带着孩子的时候孩子活动半径就大,孩子跑啊,跳啊,爸爸追也能追得到。

这就是一个自然差异,这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孩子恰恰就需要这种差异。

因此,父亲在无形当中就给了孩子一种坚强、勇敢、独立的影响。父亲带大的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强,会勇敢,胆子大,父亲带大的女孩子一般也都会更容易有远大的理想,更有理性。世界上很多杰出女性,比如,甘地的后代、撒切尔夫人等在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时,都有这样的感觉。

父亲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说我要挣钱我很忙,就没有时间管孩子了,其实这个缺失是危害孩子终生的。

父教缺失之后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孩子容易网瘾,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甚至容易违法犯罪。

美国有大量的研究数据发现,尽管只有20%的未成年人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其中却有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75%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单亲家庭中少女怀孕的比例是双亲家庭少女的3倍。退学率是13%。所以说缺少父教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北京有一个非常大的也是中国最大的网瘾矫治机构,据说矫治过几千例,他们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占到其中的87%,所以他们也认为父爱缺失是对孩子伤害的首要原因。

父亲的教育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你会发现,一般家庭里,只要父亲坐在那个地方,小孩子就觉得心生畏惧。今天爸爸在家,我得守规矩,不能乱来。为什么呢?虽然父亲没和孩子做更多的交流,但孩子还是能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一种权威,一种规则。

新时代的父教需要确立三个观念。

第一,父亲的角色与影响是母亲无法替代的,不能把孩子交给母亲管就完了,自己没事了,因为父教和母教有着天然的区别。母亲更多是和孩子进行身体交流,在游戏的交流中,母亲容易迁就孩子,让着孩子,父亲就容易立规矩。

第二,父亲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在这一点上,全世界就瑞典做得最好,瑞典很多年前就有《父亲法》。父亲在婴儿出生以后可以带薪休假一个月,要参与带孩子,要是不休这个假,就没有钱。在孩子12岁以前,每年都有一定的假期陪伴孩子。所以我也向中国的有关部门呼吁,希望制定让父亲带薪休假的法律法规,我想这迟早都会有的。

第三,父亲的教育对女孩和男孩同样的重要,不要以为只对男孩子好,当然父亲是男孩子的第一个男性榜样,是一个最不可缺少的榜样,但是对女孩子同样是非常好的。因为研究发现,父教缺失可能对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混乱。那些只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女孩子,当面对陌生男性的时候会出现更高水平的焦虑,更容易不知所措。和那些只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女孩相比,那些跟父亲在一起生活的女孩子,她们具有更高的教育期望,并且在自然科学、数学、语文和历史等测验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非常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为什么说“母亲似水,父亲如山”?母爱无疑是孩子的第一需要。有个词叫“母婴纽带”,母婴纽带如果不牢靠,就一定会导致成长失败。所以说,母亲是非常关键的,而母亲也是父亲与孩子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的通道。为什么呢?因为母亲对父亲的评价和感情,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

在美国,原来夫妻离婚,一离婚后有的父亲就不见了或者是母亲就不见了。所以现在为了使父教不缺失,美国有34个州采取了法律措施,让夫妻离婚之后还要对孩子共同监护,不像我们中国是一方监护,判给谁谁监护,他们是共同监护。

我想这个是合理的,这叫“家破而不亡”,即使是夫妻离婚了,但父母亲永远是孩子的父母亲,永远有照顾好孩子的责任。当然这个是理想的状态,要为这个而努力。

其实离婚只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双方永远都是孩子的生父生母,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关系。当然了,不是所有的父亲都合格,有的父亲会打孩子,有的父亲本身就很柔弱,所以说父亲也是需要学习的,也是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

我也很清楚,知道很多父亲甚至母亲都是非常繁忙的,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但是我想,每个家庭应该留出一些亲子时间,亲子时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天天陪着孩子,也不一定有好的关系;虽然很忙,但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着孩子,也有可能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这就取决于能不能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帮助和学习。

只要父母的心牵挂着孩子,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都会跟孩子保持联系,任谁再忙也有度假和休息的时候。比如在孩子的生日、孩子的毕业典礼、孩子入学时就一定要保证能够陪伴着孩子,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你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孩子在你心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你是会永远无条件关心支持孩子的,孩子取得的每一份成绩你都是为之骄傲的,孩子的任何心事,你都愿意与他分担,并帮孩子化解的。这一定是亲子关系中最好的境界。

我记忆很深的有一个细节,在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我经常出差,女儿总是把她的照片放进我的旅行包里。直到现在,女儿已经是驻日本的记者了,我书房都有女儿摆放的她的照片。显然,女儿从小到大都希望父母的心里有她。

最糟糕的是什么呢?你把孩子忘了,他的心思你不了解,他的烦恼你也不懂,他的快乐你更是没有感觉。这叫什么?这就叫“有家人无亲人”。看上去家庭都是健全的,有爸爸有妈妈,有爷爷,也有奶奶,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亲情的感觉。

孩子是研究大人的专家。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觉得孩子懂什么啊,其实孩子是非常聪明的。

有一个学者在美国生活,他家的夫妻关系一向都很好。有一次他和他妻子说,你开车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他妻子就烦了,两人吵得很厉害,回到家里也继续吵。只有5岁的孩子就大哭起来,觉得非常害怕。

两人一看孩子哭就都停下来了,知道当着孩子的面吵是不对的,向孩子道歉。跟孩子说清楚是为了什么事在吵架。

结果这孩子说什么呢?孩子听明白了就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说呢?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吗?孩子发表一通评论,爸爸应该怎么样,妈妈应该怎么样。

两个人突然发现居然观点最对的就是孩子,孩子用他的方法完全解决了父母的问题。他们两个大人吵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存在,觉得他可有可无,其实一个5岁的孩子都知道该怎么办。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儿童教育后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最不讲道理的往往就是父母。父母眼睛一瞪,我是你妈,我是你爸,我说什么你听着就行了。其实父母很忙,孩子也非常理解,孩子甚至会为爸爸妈妈骄傲,爸爸妈妈都事业有成,这么成功的人还这么关心我。孩子当然不希望爸爸妈妈没有出息,无所作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父亲则是孩子最好的教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研究男孩的危机,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已经思考了20年以上,20年前我就已经写文章表示对男孩女性化担忧,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男孩、女孩的差异是巨大的,因此,科学的教育就需要因性施教。

§§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36计之29:家庭的本质是爱

36计之30:与孩子共享晚餐好时光

36计之31:即使离婚也要以儿童利益为先

36计之32:儿童需要生活教育

现在我们开始讲破解家庭教育九大难题的第八题“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我们知道,家是孩子生命的摇篮,也是亲情的摇篮。至于一个什么样的家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安全,有益于孩子的发展,这可能是我们家庭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的。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间,有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出现了失衡。比如,工作不稳定、收入差别很大、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都会冲击到家庭。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说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家庭的墙变厚了,试图阻挡住社会对家庭的影响。但是人们发现家庭的墙再厚也挡不住社会的影响,只要打开电视或电脑上网,任何一个家庭和世界都息息相通,各种信息都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