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问题
48482700000013

第13章 36计之13保护儿童的理性休眠期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讲“保护儿童的理性休眠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够急功近利,不能违反规律。就像一个学者说的那样,教育不像工业,而更像农业。工业是流水线,只要把你挤到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产品一样的。教育是像农业,我们大家都知道农业是什么,你看有经验的农民从来不会提前让植物成熟或者违反季节,他非常注意它的生命周期,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施肥,完全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做。即使现在出现了一些什么塑料大棚,他也得提供一定是非常相应的一些条件。

所以说,我们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要特别注意尊重儿童的理性休眠期。儿童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才会产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你不要过早地给他一些他所难以理解的东西。孩子的成长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阶段性、规律性是非常强的。

新浪网曾经请我去做幼儿节目,主要谈儿童教育。我发现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像一个超常儿童,或者说即使不是超常儿童似乎经过培养也能成为超常儿童。大概有这种感觉的父母我觉得不会少于三分之一。实际上,超常儿童在人群中的比例不会超过1%到3%,这是一个铁的规律,全人类都是这样的,不可能达到30%。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很危险的。

我到湖南岳阳去,一位管教育的副市长请我去讲课,讲到儿童的特点,这个副市长就非常有意思,他说,我还是个科普作家,我就想让我的外孙女怎么能够聪明一些。他在车上问他的外孙女,你看看,马路是干什么的啊?他外孙女两岁,按照我们的理解,马路就是跑车的,因为到处都是车。没想到这个两岁的小女孩说马路是跑树的,成年人永远想不出这个结论。因为小孩她看着窗外觉得马路上就是树在跑,儿童对许多事物的理解和视角不可能和大人完全一样。

所以儿童就是儿童,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有个特点,就喜欢玩水、玩沙子、玩泥,你说脏死了,他会说,不,我就喜欢玩。为什么?这就是生命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孩子接触泥巴、水就是在接触大自然,他需要发展他的触觉、他的嗅觉、他的灵敏性。但是我们就觉得这些东西太脏了,太浪费时间了,赶快听听广播看看录像,学点字什么的,就觉得多认字多背诗这些才是正道,才是水平高。其实是不对的。

南京师范大学有一位教授叫刘晓东,他提出了一些关于解放儿童的观点,我看了觉得很受启发。他就谈到要保护儿童的理性休眠期。他说,你看蛹在变成蝴蝶之前需要一个表面上看来静止的停息的休眠状态,静静地不动。在人的幼年时期,理性也像蛹那样在睡大觉,所以我们不能够过早地喊醒儿童的理性。意思就是天还没亮呢,成年人你就学周扒皮半夜鸡叫把孩子给吵起来了,赶快学那个赶快学这个,就惊扰了他的发展。把成年人自认为重要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加给儿童,这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我给大家讲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观点,大家听了可能会吓一跳。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就是《爱弥尔》的作者卢梭,法国的大思想家。这本书讲了很多的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儿童要自然地发展,他甚至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

这个言论让我们今天的父母听了简直觉得吓人,谁敢浪费时间?现在恨不得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给安排满了,就怕他浪费时间。

卢梭说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打扰孩子,他有自由探索慢慢成长的这么一个阶段。用刘晓东教授的分析,就是说也许有人会认为蛹的静息状态是浪费时间,错了,在这种表面的静息状态里,蛹在悄悄地忙碌地做着建造新生命的工作。同样的道理,人在童年的阶段虽然处在理性的休眠期,他不接受成人世界的大道理,但是他在表面的幼稚之下隐藏着极其丰富的有意义的生活,那是与成人生活不一样的儿童世界。有的小孩画画,你看着是乱画,实际上那是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思考、表现和冲动,他实际上都是在做很重要的工作,探索尝试积累经验,在构造一个未来的自己。所以说有的时候要允许孩子发呆,要理解孩子有的时候看着无所事事的样子。

1991年6月,我曾经采访过当时已经92岁的冰心老人,她跟我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叫做“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地生长”。我曾经以此为题写过一篇访谈录,就是要让孩子自然地生长。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和大家来讨论一下。什么问题呢?在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时,那父母干什么呢?父母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作为了?

当然不是,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理的抚育。讲到这一点,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

2009年,北京大兴发生了一起灭门案。一个叫李磊的29岁的小伙子,在别人看来是一个成功人士,开着饭店,家里很有钱,上有父母下有俩孩子,旁人看来都觉得是个成功人士,多幸福的家庭啊!但就这么一个人,居然把他的父母都杀了,把他妹妹杀了,把他的妻子杀了,连他的两个孩子都被他杀了,然后拿着自己家里的巨款跑到海南去玩了。他知道末日将要来临,所以每天都拼命挥霍。

我有个朋友是个很有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叫李玫瑾。她有一个绝招,就是在见到犯人之前,就可以在心里给犯人画像。我们问她,你怎么看这个李磊的案子。她说社会的问题最终都会归结为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一定跟他的童年有关,李磊的问题一定在12岁之前特别是6岁之前就埋下了祸根。这是个很重要的判断。什么意思呢?李磊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对他的管教过于严厉,使他很压抑。当他长大了之后,结了婚,他的妻子又是一个很强势的人,把他管得很严,他一直感到很压抑,加上家里当时又发生了很多别的事情,所以他一下子就崩溃了失去了理智。

李玫瑾教授认为,人在幼年时所埋下的隐患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人会带着这些危险的记忆长大。当然这并不等于这些人一定会出问题,但是这是属于容易出问题的人群。

李玫瑾教授提出来心理抚育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关于心理抚育,她提出这么一些要点,第一个就是情感,而这个亲子情感源自于亲自抚养,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你投入一分胜过在他12岁以后投入一百分。如果这个时候缺了一分,在他12岁以后你再补一百分都补不回那一分来,这就是早期教育的特别之处。在这个时期要是能建立起一种幸福感安全感,这会影响他的一生。第二是言语,第三是自信,第四是社会性,第五是观念,比如父母给孩子做榜样,身教重于言教。第六是性格,第七是自控力,第八是意志,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让孩子有意志力。第九是注意力等等。这些都是心理抚育的内容,我们后面还会慢慢地分析。

我们大家要有这么一个基本观念,不要太在乎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认识多少字,会背几句唐诗了。人生是长跑,而不是短跑,童年时期应该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这样就不愁他将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