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环境中有害物质知多少
48481000000018

第18章 环境中的易挥发性有害物质(6)

内吸磷进入体内后,经活化后生成毒性较大的化合物,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蓄积而出现中毒症状。早期可产生头晕、无力、恶心、腹痛、出汗、肌肉震颤、瞳孔缩小等症状,严重急性中毒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炎、阵发性房颤及精神后遗症。

内吸磷对动物还具有致畸性,导致胎儿畸形。

乐果有何毒害作用

乐果为白色有光泽的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40%乐果乳油外观为黄棕色透明油状液体。乐果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害虫有触杀和内吸作用。主要用于蔬菜、果树、茶、棉花及油料作物,防治多种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

乐果属内吸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杀虫谱广,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一定的胃毒作用,进入虫体内能氧化成毒性更高的氧化乐果,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阻碍神经传导而导致死亡。乐果对害虫的毒力随气温升高而显着增强。

使用乐果后,可对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在水果、蔬菜及油料作物中也会有微量残留,摄入较多时可引起急性中毒。

进入人体内的乐果氧化后可成为氧化乐果,毒性增加。中毒后可出现头痛、乏力、恶心等症状。与其他农药混用时,毒性会增加。

乐果在体内有强烈的烷化作用,可与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鸟嘌呤反应,使基因发生突变。

久效磷有何毒害作用

久效磷纯品为白色结晶,溶于水、醇、丙酮等,不溶于石油醚,是一种高毒农药,对刺吸式、咀嚼式口器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均有效。主要以乳油或水剂兑水喷雾,用于水稻、棉花、豆类、烟草、果树、林木等作物,防治飞虱、叶蝉、蓟马、蝽象、螟虫等鳞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以及叶螨。利用久效磷的强内吸性能,防治棉花苗期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可采用涂茎法和滴心法施药,防治松干蚧可采用树干钻孔灌药法和刮皮涂药法施药。久效磷不得用于蔬菜、挂果果树、茶树、药用植物,不宜采用低容量喷雾法施药。

使用久效磷造成环境污染后,可在粮食及食油中产生微量残留。摄入量较大时可引起急性中毒。进入机体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而引起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呼吸道分泌液增多,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乙酰甲胺磷有何毒害作用

乙酰甲胺磷属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又名酰胺磷,纯品为白色结晶,水中溶解度为65%,在乙醇和丙酮中大于10%,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是缓效型杀虫剂,如果与西维因、乐果等农药混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延长持效期。乙酰甲胺磷适用于蔬菜、茶树、烟草、果树、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

水果、蔬菜、粮食等作物使用乙酰甲胺磷后,可造成农药微量残留。中毒者由于胆碱酯酶被抑制,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呼吸道分泌液增多等一系列症状。

杀螟硫磷有何毒害作用

杀螟硫磷又名杀螟松,为淡黄色油状液体,有蒜臭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杀螟硫磷的杀虫作用和杀虫谱与对硫磷相似,对水稻螟虫有特效,可用于蔬菜、茶树、已坐果的果树,精制的原药可用于防除储粮害虫和卫生害虫。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和一定的杀卵作用。能渗入作物组织,杀伤钻蛀性害虫如稻螟的低龄幼虫。持效期5~7天。杀螟硫磷使用后,可在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发生微量残留。

长期摄入低剂量杀螟松后,可在体内产生蓄积作用。进入机体的杀螟松可直接抑制胆碱酯酶,迅速引起体内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中毒症状。轻度中毒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无力、视力模糊、瞳孔缩小。中度中毒时,还可出现多汗、流泪、流涎、鼻液分泌、支气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增多、瞳孔缩小、肌肉抽搐、腹痛、腹泻、血压不稳。重度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可完全丧失,唾液及消化液分泌急剧增多,还可出现肌无力加重、瞳孔小如针尖、呼吸困难、肺水肿、大小便失禁、昏迷、惊厥、脑水肿,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如何污染环境的

氨基甲酸酯为氨基甲酸的N-甲基取代酯类,包括西维因、呋喃丹(虫螨威),涕灭威、速灭威、仲丁威、叶蝉散、灭杀威、残杀威等,是一类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昆虫有胃毒、触杀、熏蒸等毒害作用,这类农药避免了有机氯农药残留期长和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等问题,具有残效短、选择性强、对天敌影响较小及对人畜毒性较低等优点。目前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已有1000多种。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萘基氨基甲酸酯类、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杂环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杂环甲基氨基甲酸酯类、肟类等五类。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但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等优点,而且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还可作为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来源,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同时还能提高水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改善大米品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时间一般为4天,在动物的肌肉和脂肪中的明显蓄积时间约为7天,残留量较低。在植物中通常可以检出呋喃丹、西维因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有机体的毒害作用与有机磷农药相似,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它不需经体内代谢活化,即可直接抑制胆碱酯酶,并以整个分子与胆碱酯酶形成疏松的复合体。胆碱酯酶被氨基甲酰化后,即可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

进入人体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对人体产生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它是一种可逆性抑制剂,水解后可复原成胆碱酯酶和氨基甲酸酯,因此它的中毒症状消失快,并且没有迟发性神经毒性。慢性毒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如何急救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较有机磷农药低。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有机磷中毒相似。发病特点是快、凶猛,抢救不及时很快死亡。以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毒蕈碱样症状为主,表现为多汗、流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等,可伴有肌束震颤等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重症者可出现昏迷、抽搐乃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发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时,要迅速清除毒物,脱去污染衣服,受污皮肤用肥皂水或温水彻底清洗。口服中毒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洗胃后可注入硫酸镁50~60毫升导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以阿托品为首选药物,轻症者0.5~1毫克皮下或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每1~2小时1次。重症者2~3毫克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然后根据临床症状,继续注射至阿托品化(口干、面色潮红、瞳孔散大等)后减量维持24小时。治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时不使用肟类等胆碱酯酶复能剂,如碘解磷定或氯解磷定,以免增加其毒性和进一步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氨基甲酸酯是直接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其抑制是短暂可逆的,故测试结果常为阴性,应以症状体征做出判断。

西维因有何毒害作用

西维因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纯品为白色晶状固体,微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醇、丙酮等。西维因在日光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失效。西维因对作物和森林的多种害虫防治效果好,对不易防治的咀嚼口器害虫,如棉铃虫等药效显着。

西维因使用后,在作物及环境中的残留时间较短。由于西维因用途广泛,从环境中进入人体的机会较多,因而产生毒性的可能性也较大。

经口摄入西维因残留较多的食品后,吸收后可直接抑制胆碱酯酶,很快可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时,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瞳孔缩小等症状;中度中毒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大汗、眼周血性分泌物、腹痛、腹泻、步履蹒跚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可出现昏迷、发绀、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

西维因具有致畸作用,狗在妊娠期每日摄入超过3125毫克/千克的西维因可导致畸胎,每日摄入量300毫克/千克对豚鼠也有致畸性,剂量增高时母体可出现毒性反应,仔胎死亡率增高。

大剂量时对动物可能有致癌作用,如对大鼠经口给予大剂量西维因时可引起肉瘤,这是由于西维因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与食物中的亚硝酸基因起反应可形成N-亚硝基西维因,从而导致肿瘤发生。但对人能否致癌尚未确定。

西维因喂猪时,可出现肌无力、共济失调、动作性震颤、甚至截瘫等。

呋喃丹有何毒害作用

呋喃丹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为经口属剧毒类农药,是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甘蔗、花生、水稻、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的病虫害。呋喃丹使用后在作物及环境中的残留时间较短,可造成作物、土壤、水源及其他生物污染。

呋喃丹属高毒农药。对环境生物毒性也很高,在各种环境生物中,呋喃丹对鸟类的危害性最大,一只小鸟只要觅食一粒呋喃丹足以致命。受呋喃丹中毒致死的小鸟或其他昆虫,被猛禽类、小型兽类或爬行类动物觅食后,可引起二次中毒而致死。

呋喃丹的另一个环境行为特点是它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降解半衰期为1~2个月)、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较大(水溶解度为700毫克/升),在降水量大、地下水位浅的砂土地区易引起对地下水的污染。

呋喃丹被机体吸收后主要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组织中蓄积而引起中毒。轻度中毒时,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多汗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与有机磷农药相比,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停止接触后,胆碱酯酶恢复较快。

残杀威有何毒害作用

残杀威为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为高毒性杀虫剂,可用于多种作物杀虫及灭蚊。残杀威在作物及环境中的残留时间较短。也可随食品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残杀威毒性和危害与西维因相似,对血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双甲脒有何毒害作用

双甲脒又名双二甲脒、螨克、果螨杀、安螨克,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丙酮、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难溶于水,是一种低毒性的杀螨剂,兼有杀虫作用。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茶树、棉花、大豆、甜菜等作物,防治多种害螨,对同翅目害虫如梨黄木虱、橘黄粉虱等也有良好的防效;还对梨小食心虫及各类夜蛾科害虫的卵有效。对蚜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害虫亦有一定效果。使用后可在粮食、水果中出现双甲脒残留。

双甲脒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轻度中毒时,产生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度中毒症状较典型,患者发生轻度昏迷、休克和发绀;重度中毒时可发生昏迷、大小便失禁、膀胱炎、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心肌炎等症。

单甲脒有何毒害作用

单甲脒是一种高效低残留杀螨剂,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治柑橘、苹果、茶叶和棉花等多种作物的螨虫和家畜体外寄生虫。

单甲脒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害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嗜睡、发绀、唇舌发麻、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症状。不少基层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缺乏相关抢救经验;另外,患者中毒后无明显气味,家属易大意,医务人员诊断困难,容易贻误病情。

有机氯农药是如何污染环境的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广谱、高效和低毒类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脂肪、脂类或有机溶剂。我国常用的有机氯杀虫剂有艾氏剂、毒杀芬、狄氏剂、七氯化茚、林丹、氯丹、二二三、六六六、杀螨特和三氯杀螨砜等(以毒性大小为序)。前几种毒性很大,现已少用。有机氯农药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使用农药;农药厂的废水排放;杀灭或控制卫生虫害而使用的农药等。有机氯农药具有高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稳定性,在自然界不易分解,属高残留品种,具有广谱、高效、残效期长、价廉、急性毒性小等特点。有机氯农药脂溶性很强,不溶或微溶于水。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具有高度选择性,多储存于机体脂肪组织或脂肪多的部位。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但由于其性质稳定,在水域、土壤中仍有残留,并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残留于环境中,危害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