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小故事
几乎每位妈妈都有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舒克贝塔历险记》等国内外的童话故事集不知给孩子讲了多少遍,但孩子还是百听不厌。三岁前的孩子对妈妈讲什么故事并不会特别挑剔,与听故事相比,他们更喜欢妈妈讲故事时把他抱在怀里的感觉;但三岁后的孩子开始对某一类故事特别着迷,讲卫生、懂礼貌之类的故事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他们对机智的小故事更加着迷。
三岁的孩子喜欢一遍一遍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并不时地问“为什么”,他们对有关思维活动的信息特别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两岁前的婴儿是不太具备思维能力的,他们更多的是像照相机一样从环境中吸收一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内化成产生思维的素材。所以他们对所听的故事并无多大的选择性。两岁的幼儿具备了单向直觉思维,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他们能理解故事的主人公不讲卫生会生病,但他们不具备反向思维能力。
三岁幼儿的思维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他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想出的聪明机智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但还不能对他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只能通过一些故事和游戏对孩子进行熏陶,提高他的思维能力。
如果同一个故事孩子已经听过几次,当爸爸妈妈再给他讲时,他会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叙述故事的情节,甚至能自己单独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表现会很惊奇,其实,只要爸爸妈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三岁时变得特别爱说话,不仅喜欢和别人说,还喜欢自言自语,和自己的玩具说话,这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结果。
三岁前的幼儿想让成人理解他的思想就必须结合此时此刻的情景,并辅以手势、表情,甚至是带有表演性的动作,才能够表达出比较完整的意思;而三岁的幼儿开始沉浸在自言自语的快乐中,爸爸妈妈对他和洋娃娃嘟嘟囔囔说话还能表示理解,听起来仿佛还有实际意义,但很多时候幼儿一边玩一边嘟嘟囔囔说话,说的还是和当时情境完全无关的内容,这就让爸爸妈妈感到莫名其妙。
爸爸妈妈对此完全不必担心,幼儿喜欢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过程,属于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这种现象会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概括能力的提升逐渐消失。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说话越来越流利,他会把他的所见所闻、所做过的事或是想象的一些事情详详细细地说给爸爸妈妈听,还喜欢问这问那,碰到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开始觉得原来只知道玩的孩子现在开始学着思考了。
成人在思考做什么事情时,使用的是“内语言”,成人拥有完善的内视觉、内听觉、内味觉和内感觉,许多时候不用真的去看、去听、去闻、去感,一样能在内心中产生看、听、闻、感以后的心理感受。幼儿却不一样,三岁前的幼儿其行为是受父母语言调节的,随着幼儿语言自我调节功能的发展,当幼儿开始以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时,他的心理活动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岁的幼儿用自言自语这种“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考,这是幼儿“外语言”与“内语言”相互交叉的过渡期,当这种“外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幼儿就会产生“内语言”能力。三岁之后,幼儿会像成人一样静静思考,越来越不需要“外语言”,他开始用“内语言”来指导自己的外在行为。
三岁幼儿喜欢听机智的小故事,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快自己“外语言”转化为“内语言”的进程。
鼓励孩子编故事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演讲家或辩论家,但孩子能拥有一口流利的口才是每位爸爸妈妈的梦想,培养孩子的口才要趁早,最好从幼儿期就开始。
鼓励孩子编故事是锻炼孩子口才的好方法,因为编故事是一种创造、编构的过程,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三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加之他非常喜欢听机智的小故事,爸爸妈妈不妨由此开始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
编故事要经历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爸爸妈妈先不断重复给他讲他喜欢的某个故事,然后让他复述,再和他讨论如果他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会怎么做,能不能想办法改变这个故事换个结局,让他慢慢学会思考,学会组织语言、整理思绪。
除了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会思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也是孩子编故事不可缺少的。孩子经历得越多、认识的事物越多,他编故事的题材也就越多,想象力就更丰富,所以,在教孩子编故事之前一定要先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帮孩子解答疑问、鼓励孩子动手参与等都可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综合感知,使他获得大量的信息,为他编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词汇。
当孩子的大脑里储存了大量的“故事素材”后,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先从“看图编故事”开始。看图编故事就是给孩子一幅图画,让他自己想象、自己思考、自己组织语言,然后编出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这个方法能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需要爸爸妈妈引导他看清图画上的一切,包括人物、动物、物体、人物动作、表情等,再对这幅图画进行猜测:这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图画里的人物或动物在干什么,他们之前做了什么、以后要去做什么……
考虑过这些问题后,孩子可能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编故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爸爸妈妈可以先编一个开头,让孩子发挥想象补充故事的中间和结尾。在编的过程中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或想象力不够可能会编不下去,或者不能自圆其说,爸爸妈妈要顺着孩子的思路启发他,帮助他编下去,但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他的想法,这样孩子的想象力会受到限制。编完后,爸爸妈妈要给以及时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要赞赏孩子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但也要指出孩子语言或思维上存在的不足。
不要以为这种图画用过一次之后就没用了,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同一张图画让幼儿反复编故事。从第二次开始,让孩子自己编开头,爸爸妈妈补充中间部分和结尾,和孩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孩子一起理顺故事发展的脉络,这样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样训练孩子几次后,再拿出一张图画,孩子就能自己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三岁的孩子在开展想象活动之前已经有了初步的目的性,也就是说他会以图画的内容为出发点来展开想象,但由于能力不够,即使是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他也很可能会偏离最初想描述的主题。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有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训练孩子编故事教给他一些基本的技能是很必要的,比如一个故事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开始,怎样构思一个故事粗略的情节轮廓,怎样安排这些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用什么样的语言把这些情节串联到一起,最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结尾,是按照故事发展的结果结尾还是用提问式结尾?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和想象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这时候鼓励孩子编故事不但不会引起他的反感和拒绝,反而会激起他的兴趣。喜欢编故事的孩子往往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而编故事也能为孩子今后学习书面语言、写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