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员
48479500000016

第16章 基础护理学(4)

(1)方法

紫外线灯管可采用悬吊式、移动式灯架照射,配用抛光铝板作反射罩,可增强消毒效果。消毒空气时,室内先清扫尘埃(紫外线易被灰尘微粒吸收),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每l0㎡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从灯亮5~7分钟后计时。消毒物品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扩大照射面,有效照射距离为1m,照射不少于30分钟。

(2)注意事项

1)保护眼睛及皮肤,防止发生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照射时嘱病人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可戴墨镜或用纱布遮盖双眼,肢体用被单遮盖;

2)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用乙醇棉球轻轻擦拭,一般每两周一次;

3)关灯后须间歇3~4分钟再开启。

(3)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1)将紫外线强度测定仪置于灯管正中垂直1m处,开灯照射5分钟,仪表即可指出该处受紫外线照射的强度。如灯管强度过低时,应予以更换。一般每3~6个月测定一次。如无强度测定仪,则应建立使用时间记录卡,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则应更换。

2)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检查杀菌效果。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一)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

4.消毒物品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二)方法

1.浸泡法是选用杀菌广谱、腐蚀性弱的水溶消毒剂进行浸泡的消毒方法。此法是常用的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于锐利器械或塑料制品等消毒,一般浸泡30~6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灭菌目的。注意事项:

1)根据物品性能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方法。

3)凡须浸泡消毒的物品,必须先刷洗干净,擦干后泡入,物品应全部淹没,不能露出液面,有盖容器及有轴节的器械必须打开,有腔的物品,先将消毒液注入腔内使物品各部分都充分接触消毒液。

4)浸泡消毒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干净,避免消毒液刺激组织。

5)挥发性药品应加盖,定期测比重,性质不稳定的消毒液应临时配制以确保正确浓度及消毒液的效用。

2.喷雾法即借助于喷雾器的作用,使消毒剂产生微粒气雾弥散空间,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的方法。如0.5%~3%氯胺液100mL/m3加等量促进剂(如氯化铵、硫化氨等)进行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

3.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目的。

4.熏蒸法是利用消毒剂经加热或加入氧化剂而蒸发的气体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适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或精密仪器以及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

1)纯乳酸:加热后的乳酸蒸气具有高浓度杀菌作用。常用于手术室或病室空气消毒。每100m3空间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加热熏蒸,待蒸发完毕,移去热源,继续封闭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

2)甲醛:气体和液体具有杀灭破伤风及炭疽杆菌及病毒。室内空气及物品消毒用1~2mL每立方米及等量水加热熏蒸,也可用甲醛与高锰酸钾2∶1的比例培植使其自然氧化产生甲醛气体进行消毒,为减少消毒剂的用量,对小物品消毒可在密封小箱内进行。

3)食醋:5~10mL/m3,加1~2倍热水,闭门加热熏蒸,可对流感、流脑病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2.4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实践中,其目的是使已灭菌的物品不被污染,保持无菌,以防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医院感染。无菌操作的技术管理,要求保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不能违反操作规程,否则就会留下感染的机会,给病员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危害。因此,每个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正确熟练地掌握无菌技术,自觉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4.1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操作原则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无菌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

修剪指甲,洗手并擦干,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须遮住口鼻,帽子要把头发全部盖住,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物品保管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包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有效期或失效期先后顺序安放。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以7天为宜,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

4.取无菌物

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钳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保持无菌

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若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一物一人

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2.4.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无菌持物钳的类别和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是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器械。

(一)持物钳的类别常用的有三叉钳、卵圆钳和长、短镊子

1.卵圆钳钳的把手有两个环,使用时,手指套入双环,钳的下端有两个卵圆形的小环,可夹取镊、剪、盘等物。但由于卵圆钳的下端较细,且两环平行紧贴,不能持重,故不能夹取较重的物品。

2.三叉钳结构和卵圆钳相似,不同之处为钳下端是三叉形,呈弧形向内弯曲。可夹取盆、罐等较重物品,不能夹取细小物品。

3.镊子镊子的尖端细小,使用时灵活方便,适用于夹取棉球、棉签、针头、缝针、注射器等物品。

(二)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大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长度的比例合适,液面以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的1/2长为宜,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清洁、灭菌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使用次数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灭菌。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而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松开钳轴。如需取远处物品,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不能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因粘于钳端的油污可形成保护层,影响消毒液渗透而降低消毒效果。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无菌容器,如无菌盒、罐、贮槽等。

(一)取无菌容器内的物品时,打开无菌容器盖,将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取出物品后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二)手持无菌容器(如无菌碗)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灭菌一次。

三、取用无菌溶液法

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子有无裂缝,瓶盖有无松动以及溶液的澄清度,应无变色、无混浊、无沉淀等,确信无上述情况,方可使用。

1.取用密封瓶溶液法打开无菌溶液瓶盖,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瓶塞,用双手拇指将橡胶塞边缘向上翻起,再用示指(食指)和中指套住橡胶塞拉出。倒溶液时将标签放于掌心,避免污染标签,先倒出少量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倒后立即将橡胶塞塞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瓶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不可将无菌物品或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或直接接触瓶口倒液,以免污染瓶内的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2.取用烧瓶装溶液法先检查瓶签及溶液,然后解开系带,手持瓶口盖布外面,取出瓶塞,手不可触及盖布内面及瓶口。倾倒溶液方法同密封瓶法。

四、无菌包使用法

(一)包扎法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棉布制成双层包布。将物品放在包布中央,玻璃物品先用棉垫包裹,把包布的一角盖住物品,然后折盖左右两角(角尖端向外翻折),最后一角折盖后用化学指示胶带粘贴,封包。胶带上可书写记录,代替标签;也可酌情用带以“一”字形或“十”字形包扎,再挂上标签,注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

(二)开包法

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或解开系带,卷放在包布边下。

3.用拇指和食指揭开包布外角,再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备好的无菌区域内。如包内用物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小时内可再使用。如包内物品被污染或包布受潮,须重新灭菌。

5.需将小包内物品全部取出,可将包托在手上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域内。

(三)一次性无菌物品开包法

1.查看,无菌物品包的名称、灭菌日期,如封包有破损,则不能使用。

2.打开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或输液皮条,在封包上特制标记处用手撕开(或用剪刀剪开),暴露物品后,可用手取。

3.打开一次性无菌敷料或导管等,用拇指和食指揭开双面粘合封包上下两层(或常消毒封包边口,再用无菌剪刀剪开),暴露物品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

4.也可根据不同物品不同要求开启。

四、铺无菌盘法

无菌盘是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一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之用,有效时限不超过4小时。

(一)无菌治疗巾折叠法

1.纵折法将治疗巾纵折两次成4折,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将治疗巾横折后再纵折,成为4折,再重复一次。

(二)单层铺巾法

1.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

2.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面一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3.放入无菌物品后,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以保持无菌。

(三)双层底铺巾法

1.取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的外面两角,从远到近,3折成双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2.放入无菌物品后,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

五、戴无菌手套法

(一)戴无菌手套

1.洗净、擦干双手,核对无菌手套袋外的号码及灭菌日期。

2.打开手套袋,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双手。

3.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外层,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同法掀起另一袋口,已戴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法将手套戴好。

4.双手调整手套位置,然后将手套的翻边反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如发现手套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二)脱手套

用戴手套的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已脱下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翻转脱下,将手套浸没在消毒液内,然后洗手。

2.5隔离技术

2.5.1隔离的概念及原则

一、隔离的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物集中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地向外传播蔓延。

隔离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医护人员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必须极端重视和认真做好隔离工作,除自己严格执行隔离技术外,还应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使其了解隔离的意义,正确对待各种隔离措施,自觉遵守隔离制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便提高治疗效果,防止传染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