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棒孩子
48476900000013

第13章 顺应个性,激发一颗天才心(2)

人们都知道,没有长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我们怎样对待孩子也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我们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材和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是一样的。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它。我们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彻夜难眠。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孩子需要什么?该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

庄稼长势不好,农民从不责怪庄稼,而是在自己的种植方法上找原因。可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总是抱怨孩子,有几个家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

即使是生来具备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也只能变为具备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但是,如果教育得好,那么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或者70度,乃至80度或者9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能力的六成或者七成,甚至八成、九成。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普通人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只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普通人便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遗憾的是,由于教育不得法,普通人的这种潜在能力大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只利用了3%,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大脑也只利用了10%。每个人的大脑再多开发1%,他们就都能成为智力超常的正常人。

日本曾展出过一棵西红柿,它是由普通的种子经过最优化的环境培育出来的,结果它伸展开的面积达到12平方米,有1.3万多个果实,是普通西红柿的几百倍。

西红柿尚有如此的潜力,我们孩子的潜力就可想而知了。

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挖掘、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天才。

需要提醒诸位特别注意的是,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才开始教育,即便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么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潜在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也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是很短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

例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在出壳后4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它发展,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了。所以如果小鸡在最初4天里不放在母鸡身边,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跟随母亲了。

小鸡“辨别母亲声音的能力”的发达期大致在出壳后8天之内,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不让小鸡听到母亲的声音,那么这种能力也就永远枯死了。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的发达期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把它放到一个不能埋食物的房间里,那么它的这种能力也就永远不会具备了。

我们人的能力也是这样。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司各特伯爵夫妇携带他们的新生婴儿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时遇到大风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难,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儿子爬上了一个海岛。那是个无人的荒岛,岛上长满了热带植物。司各特伯爵夫妇很快就被热带丛林里的各种疾病夺去了生命,只留下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收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司各特,他就跟着这班动物父母成长。

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已经长成一位强壮的青年,跟一群大猩猩在一起,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一句人类的语言。人们将他带回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教导小司各特,力求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归人类社会。他们花费了10年工夫,让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用双腿行走,虽然他还是更喜欢爬行。但是,他始终也不能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他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习语言能力的发达期是在人的幼儿时期。小司各特当时已经20多岁了,他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他的这种能力永远消失了。

以上的事例都说明,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即使生下来具有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

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杜绝这种递减。而且由于这种递减是因为未能给孩子发展其潜在能力的机会造成的,因此,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一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但是这个“尽早”又早到什么时候呢?我们的观点是,教育必须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进行。

教育必须从出生那天就开始

早期教育,强调一个“早”字。只要对身心发育有益无害,许多基础教育都可以尽早起步。特别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主张的感觉教育,即通过感觉器官的训练游戏活动来开发智力的方法,许多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进行。

婴儿早期,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接受教育。抓住这一时期,进行良好的教育就很容易在儿童的大脑中印上良好的模式。这比抹去原来已有的痕迹再印上新的模式要好得多。比如说,一个儿童学会了方言再学普通话,会有很多干扰,一开始就让他学讲普通话,则学得快,讲得好。

日本企业界和儿童教育界知名人士井深大也主张,早期教育从婴儿生下后就应该开始。如在语言方面,日本儿童在开始学日语的同时就应开始学外语,这样可以“一箭双雕”,“事半功倍”;如果开始在大脑里只固定一种语言,以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就无法以完整的形式吸收,学起来很费力。

早期教育要抓紧,要珍惜幼儿的宝贵时间。有一种观点,认为幼儿时期是学习的最敏感时期。敏感的概念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研究人员发现,小鹅出壳后1到2天内不停地跟随第一次见到的动物,于是称头两天为跟随能力的“敏感时期”或“关键时期”,这是因为小鹅出壳时获得了“印刻现象”。后来,人们在培养动物掌握某种技能时发现,在某一年龄阶段对某一种刺激的接受和反应要比其他年龄快和容易,于是人们称这个年龄阶段为敏感时期。过了敏感时期的年龄阶段学习起来就会发生障碍,故敏感期的终点又称为危险期。

这种现象的内在机理现在已被揭示出来了。

决定人聪明才智的是脑细胞交织成网络的状况。网络越丰富复杂,传达信息的功能越好,思维越敏捷,人越聪明。人脑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要靠叫做“突触”的东西交织起来才能形成网络,发挥作用。而突触是在学习、用脑中激发、滋生、成长的。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旺盛期,是突触滋生迅速构成神经网络的最佳期。这个时期对孩子来说,真是一刻千金。抓紧这个时期进行早期教育,能帮助儿童建立起复杂交错的神经网络,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

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的紧张的好奇心,如果不及时给以刺激,求知欲会被压抑,使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动力逐渐退化。错过这一时期,接受事物就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只有少数儿童能成为神童。这应归咎于许多孩子没有受到合理的早期教育,智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荒废了。法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早期教育与其说是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不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更为恰当。”

总的来说,生下一个健壮的孩子,这只是父母亲走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事情更琐碎,责任更重大。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负起教育者的重任。

那么,如何实施早期智力教育呢?或者说,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哪些原则呢?

(1)无压力原则。

孩子早期教育方面的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急于求成的父母或幼教人员,如果对孩子施加了超出他们承受限度的压力,那么孩子会厌烦学习,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听话的孩子便会产生。

由于缺乏教育孩子方面的专业训练,父母很少能认识到儿童本身的局限性。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加上一些粗制滥造、毫无科学精神的所谓智力教育书籍的误导,强制性地加大孩子的学习任务,语文、数学、音乐满堂灌。这种压力教育产生的后果已经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各位父母只要留心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书报,不难找到这类文章。

要给孩子松绑,就要倡导一种无压力的自然教育方法。这一方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然教育开始,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自然教育观念潮流。这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思想已开始从少儿教育向成人教育领域扩展。

(2)随机原则。

这需要年轻的父母对宝宝的生理机能有一定了解,宝宝在学习中有兴奋期和抑制期两个不断转化的连续阶段。随机原则要求父母因势利导,让孩子来决定正确的教育时机。在学习兴奋期,孩子会主动、自发地进行游戏,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孩子在此学习过程中会很专注、听话,而且快乐,这是他学习天性的表现,勿须外人强加。而当孩子由兴奋期转入抑制期,他会显得不耐烦、脾气大,这个时候,年轻的妈妈要注意变换学习的内容,以新的刺激来吸引孩子,或干脆停止学习,由孩子去自主活动。

孩子的兴奋期和抑制期变化很快,如六月天一样,说晴就晴,说雨就雨,而且兴奋期和抑制期都不长,不能刻意要求小孩一定做多久。随机教育,也就是细心观察并捕捉有利的时机,就汤下面,趁热打铁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和父母都很轻松,孩子能通过他喜欢的游戏训练得到教育。只是这个时机的捕捉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细心。

(3)快乐原则。

这即是说父母和孩子在生活、教育中都应保持快乐的心境,以快乐的心情应对教育中出现的情况。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应快乐、温和地面对孩子。

孩子的生理、心理都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经不起挫折,每一次批评、指责和否定都会使小孩的自信蒙上一层阴影。孩子最需要快乐、晴朗的天空。这个原则要求父母不要在自己的心情糟乱的时间教育孩子。在这个时候,宁可避开孩子,也不要拉长脸,或稍不如意就往孩子身上出气。无缘无故向孩子发火,对孩子伤害最大,孩子是无辜的,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无故受批评。

这个原则要求父母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做好为人父为人母的角色,很不容易,而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又是神圣且意义重大的。还请天下父母好自为之,不可大意。

(4)强化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对父母和孩子而言,没有比强化巩固原则更重要的原则了;如果忽视了这一原则,有可能导致孩子讨厌学习的不良后果。这原则要求父母对于孩子的长处、优点,要不断表扬鼓励,学习的内容要不断重复巩固,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也应用强化的否定来应对。这后一点许多父母都因“心太软”而无法实施,结果是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佩特别喜欢吃糖,在他家,如果他吃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会大哭且乱扔玩具,他父母觉得不好对付只好让步,久之,小佩抓住这个习惯而反复用之,无往不胜。而邻居家小孩沙沙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则首先跟他讲道理,然后用另外的游戏来转移他的注意,有几次他也运用了哭的方法,但父母坚持不与他妥协,最后他知道哭是无用的,吃糖的行为得到矫正。

这就是说,对待孩子坏倾向要用强化的否定的方法,对于孩子的正倾向,则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表扬去强化他的自信。鼓励表扬欢乐的氛围是培育好孩子所必需的,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中跌跌撞撞地成长起来的,即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应不忘找出点东西表扬他。

总之,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明了这些教育的基本原则,才不会在教育实践中离题太远。

赏识教育:有利于开发孩子潜能

赏识教育法的倡导者周弘的女儿婷婷能够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许多人都说她是天才,周弘也相信她的智商应该比同龄人高得多。可是,几次智商测试的结果都在100~11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这下,婷婷觉得自己天资平平,有点灰心丧气。

这时周弘开导婷婷,说:“女儿啊,老爸认为目前的智商测试是低水平的,它只能测出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一般智商,根本无法测出人的创造力、悟性、想像力等高级智商。看来你的大脑太灵了,聪明到连智商测试都测不出来。”

婷婷顿时心花怒放,又找到了天才的感觉。所以说,人的精神能量一旦爆发,天赋的火花一旦点燃,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