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鸡汤——最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48476700000026

第26章 学习创新让基业常青(3)

捡贝壳的年轻人

一位长者告诉一位渴望财富的青年,北海岸边有金贝壳。于是这个青年就不远万里,来到了北海岸边的海滩上,不顾一切开始了寻找金贝壳的工作。起初他耐心地拣起每一枚贝壳仔细端详,确定不是金贝壳后才把它扔掉。北海岸边寒风袭人,青年拾起每一颗贝壳都是冰凉的。天气的寒冷,事情的单调,使青年失去耐心。渐渐地,他只感觉一下,就将贝壳扔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无数贝壳被青年拣起又扔掉,始终没有找到老者所说的金贝壳。青年人很颓丧,觉得自己已不可能找到金贝壳了。

但青年很执著很勤奋,一直不停地忙碌着。终于有一天,一枚金贝壳被他拾在手中,但无数次的失败使青年无形中形成了思维定式,他只是感觉一下那枚贝壳,看都有没看,那个想法就又冒出来:不可能,拣起来那么多都不是金贝壳,这枚怎么就那么天遂人意呢?青年就这样把金贝壳随手扔掉了。

后来青年又捡到一枚金贝壳,又被他扔掉了。

后来他老了,无奈地回到家乡,他告诉那里的年轻人:北海岸边没有金贝壳。

我们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重复着手头的工作,激情被消磨殆尽,创新与我们越来越远,而成功也会像那个金贝壳在麻木中被放弃。一个在重复中忙碌的团队,一个忘记了激情为何物的团队,又哪有效率可言?领导者不得不深思。

与其说成功取决于个人的才能,不如说成功取决于个人的激情。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依然热情不减。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多么的暗淡,他们总是相信自己能够把心目中的理想图景变成现实。对工作满腔热情的人,激情可以与大家分享,它是一项分给别人之后反而会不断增加的资产。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生命中最好的奖励并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由热忱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

玻璃瓶中的蜜蜂和苍蝇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继而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创新,有时哪怕是具有盲目倾向的创新也会带来生的希望,如瓶中的苍蝇;固执地沉溺于自己偏狭的经验和本能,则只有死路一条,如瓶中的蜜蜂。

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不断地走错路,然后一一排除错路,最终走向正确的路径。正如爱迪生试验灯丝的材料,如果没有前面的几千种试验品,就不会有灯泡的出现。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理智的盲目”。

小男孩与麻雀

有一个小男孩,一天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一个鸟巢被风从树上吹掉在地,从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

当他托着鸟巢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忽然想到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急忙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终于破例答应了。

小男孩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却看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为此伤心了很久。

在现实中,当一件事情做错比做对的几率大或相等时,人们往往就会放弃。他们的哲学是:“宁可不做,千万别错”。在这一谨小慎微的哲学的指导下,我们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发展机会,在保全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利益的同时,也停下了继续前进的脚步。

就是因为太顾及眼前的利益得失了,人们才会形成一种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事能拖则拖,能按照旧方法就别尝试新方法,能少做就不多做。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对我们的事业帮助最大的哲学却是“宁可做错,不可不做”。因为与失去的成功的机会相比,做错所带来的眼前的利益损失根本微不足道。允许做错事,才会增加获取成功机会的可能性。

金手指

有一个穷人,对神仙总是十分虔诚。神仙被他感动,决定帮他一把。

于是神仙在他面前显灵,用手对着路边的一块砖头一指,砖头变成了金砖,神仙把金砖送给了穷人,可是这个穷人并不满意。神仙又用手一指,将一尊大石狮变成金狮,一并送给他,可是他还嫌太少。

神仙问他:“怎样你才满意呢?”

这人支吾了一阵,说:“我想要你的这根手指!”

金子总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时怎么办呢?最能保证一生衣食无忧的就是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谁具有点石成金的技能,我们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当然我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比如我们的父母会留给我们一大笔钱。这时,我们能停下提升自己技能的脚步吗?有人停下了,但在将财富挥霍一空后,他们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指”。

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是我们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根本。只有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学习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永远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如果不注意在工作和生活中汲取新的养分,在知识的折旧中,原本可以“点石成金的手指”最终也会变成一根普通的手指。

只有不断地学习,你才能争取和把握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这不但是保持你的手指魔力的保证,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基础。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更是这样。这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风靡全球的根本原因。

两只蚂蚁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和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而另一只蚂蚁则是先观察一下周围环境,然后从不远处的地方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用起来,而另外那一只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和坚持不懈以外,更需要方向。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翻越高墙的话,那么“方向”就是寻找一条可以绕墙而过的路,而不是在墙上开辟一条新路。有些人甚至有些企业在面对困难时,总像前一只蚂蚁一样,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他们认为这是勇敢的表现,但事实却表明他们是在盲目蛮干。成功需要的是用智慧去创新,而不是蛮干。所以,我们必须像第二只蚂蚁那样,仔细地寻找是否有可以绕过困难的途径。如果有,那为什么还要与困难硬碰硬呢?我们无法预料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为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向。方向是相当重要的。有了一个好的方向,成功来得会比想象的更快。所以,不管是经营人生还是管理企业,好的方向永远是成功的基石。

学日文

两个人都想学习日文,其中一个特别努力,除了上课以外,还上补习班,又买了五花八门的辅导教材,并且每天早上起床念两个小时。而另一个人除了上课和每天念半个小时以外,就不再在日文上投入一点精力了。日子久了前一个人的补习班不上了,辅导教材也被扔到了一边,至于晨读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后一个人的晨读则成了习惯,每天坚持。

最终前一个人对着自己糟糕的日文考试成绩长吁短叹,然后告诉自己:“算了吧,我看我还是没有学日文的天分。”而后一个人则考取了日本公费留学。

很多人和前一个人一样都有虎头蛇尾的毛病,不是不想努力,只是没有持续。刚开始做一件事时特别兴奋,给自己制定这规章、那制度,结果过不了多久就感到疲惫;或者遇到一点困难之后,就告诉自己:“算了吧,我没有天分,再努力也没用。”然后给这段努力画上一个休止符。

很多人认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天分,而天分又是上天所赋予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我们并非缺乏天分,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我们像照顾花草一样照顾我们的爱好和兴趣,我们都会变成天才。照顾花草的原则是:每天花一点点时间照料它,它就会长得很好;而如果疏忽几天,它就会出现残败之相,甚至一命呜呼。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最重要的是跑完,而不是前一段时间跑得有多快。企业管理同样如此。规章制度制定得再完美,不持之以恒,也会是一盘散沙无论做任何事,贵在坚持。

阎王开会

某段时间,因为下地狱的人锐减,阎王便紧急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

群鬼各抒己见。牛头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根本就没有天堂!”阎王考虑了一会儿,摇摇头。

马面说:“我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根本就没有地狱!”阎王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旁边一个小鬼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阎王终于点了头。

因为世上没有天堂,你可以丢弃良心;因为世上没有地狱,你可以为所欲为。但这都不足以把一个人引向死亡。也许没有几个人会想到可以把一个人引向死亡的竟然是“还有明天”。“还有明天”,简单的四个字不知决定了多少人的成与败。人们从小就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但当工作与休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还有明天”。于是在无穷无尽的明日复明日中,万事皆蹉跎了。

每个人以及每个组织、每个企业都是时间上的贫民,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不管是完成今天的工作,还是推行一项改革。

自以为是的驴

一天,赶驴人牵着驴出远门,一路上走的都是平坦的大路。走着走着,驴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认为主人有些愚蠢:旁边就是条近的山路,走它的话可以少走很长一段路,但主人偏偏要走这比较远的平坦大路,也真是过于保守了。

于是,驴便悄悄地离开了主人去走那条山路。可是山路陡峭,驴一不慎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在这时,赶驴人正好赶到,一把揪住驴的尾巴想把它拉上来。但是身在半空中的驴,却觉得用不着赶驴人帮忙,凭借自己的力量也能爬得上去。于是便拼命地乱蹬,企图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

由于驴的乱蹬,赶驴人实在不堪负重只有松开了手,结果驴没能爬上来,掉下悬崖摔死了。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消费者是挑剔的。产品不会因为从前得到过消费者的宠爱,就永远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孙子兵法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只有建立一种正确的企业危机感,才会催生企业的“超前战略”——创新和开发新的产品及新的营销模式。

有压力才有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时时存有危机感,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才能驾驭市场、开拓市场。当然,危机感并非要企业生活在一种恐惧与坐困愁城之中,而是要积极面对危机的挑战,做好应对危机的各种准备,而不是坐等“兵临城下”才开始商讨对策。

固执的悲哀

从前有个人准备到另一个地方去探亲,在半途中遇到风暴迷了路。由于自身带的干粮全都吃完了,周围也找不到吃的东西,他饿昏在路上。

没过多久,一个强盗恰好路过这里,看到这个人昏倒在路上,猜想他一定是前几天的大风暴所致,于是强盗取出了自己随身带的干粮和水喂他。

吃饱喝足后,那人恢复了精力,便问强盗:“你是什么人?”强盗如实回答了他。那人冷笑着说:“你既然是强盗,为什么要喂我饭吃?我不吃你抢来的食物。”于是他蹲下身子,想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

强盗被问得哑口无言,心想这个人太愚蠢了,能救命的食物都不吃。于是强盗继续赶路,那人由于没有食物饿死在路上。

人们都知道“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个道理。当今企业如果不想被社会发展的浪潮所吞没,唯一的办法只有不断地变革、创新。

故步自封、不思变革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出局——即便故步自封者拥有多少年的历史、多么雄厚的资金,结果都只有一个: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