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源于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以盆为“纸”以树为“绘”,通过巧妙的加工、培育,运用“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国画手法,给人以“一木则古树参天,一峰则华山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受;神形兼备地再现大自然的风貌,在丘壑林泉中洋溢诗情画意,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因此,盆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以“有生命的艺雕”而称誉世界。
盆景艺术是追求生命运动的美,尤其是以植物的自然为欣赏对象的。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开始有了以植物为欣赏对象的审美情趣。现存博物馆的春秋“莲鹤方壶”就是一例。唐代的盆景艺术,已有相当发展:1971年在陕西发掘唐代章怀太子墓,墓的甬道壁画上,有两个侍女手捧盆景,一盆为山林景色,一盆果实累累,就是证据。到了宋代,盆景艺术已相当兴盛,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自做盆景了,如他在开封、浙江、广东、海南岛等地做官或流放期间,到处做盆景,也买盆景,并有诗作记载;如三苏的家中——四川眉山三苏祠有一木假山,苏东坡也作了诗。元代统治者,对待文化艺术不如前朝重视,盆景艺术史料较少。明代文学艺术空前发展,对桩头盆景的研究,较前深入。清代从乾隆以后,呈灿烂景象,园艺事业大兴,盆景艺术已进入更盛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战乱迭起,盆景艺术受到影响,但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传统,是深深扎根在群众中的。建国以来,在党的大力支持下,古老的盆景艺术焕发了青春,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我国盆景纷纷出国展销,多次获奖,誉满海外;同时,一代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一批新秀初露才华,活跃在盆景艺苑。
第一节盆景的分类
盆景因制作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山石)盆景。树桩盆景,主要是用老的树桩作材料,通过修剪和蟠扎等方法进行艺术造型,栽入如盆景花盆内,从而制作出有生命的艺术品;山水盆景是利用小块山石作材料,通过雕琢和锯截,然后放在浅盆中上水。也可以缀以亭榭、舟桥,配以小树、苔藓、花草、人物等小景,构成美丽且自然的山水景观。
一、树桩盆景
(一)自然型
1.直干式树干通直,树叶分布有层次,似山野间的古树,高耸入云。
2.双干式一体双干,一高一低,树形富于变化,静中有动。
3.斜干式树干向一侧倾斜,疏影横卧,枝条分布自然,树势均衡。
4.临水式树干横出于盆外,不倒悬,宛如临水之木,树桩在另一侧。
5.卧干式树干横卧并布满盆面,但枝叶向上生长,仍显生机勃勃。
6.悬崖式树干伸出盆口后向下倒挂生长,如果下垂的幅度很大,树冠先端超过盆底时,叫全悬崖式。
7.多干式一体多干,即在一个老树桩的基部,分生出高矮不齐的树干,有直,有弯,相互错落。
8.丛林式将数棵共栽一盆,有前有后,有大有小,相互错落成林,好似丛林一角。
9.枯干式主干枯朽,干皮不全,在枯干的顶端冒出枝叶,有如枯木逢春。
10.连根式用大小不同的几个树桩共植一盆,让它们的主根、侧根都露出来,使它们交错生长在一起,形似龙爪,树干要高低参差,错落有致。
(二)规则型
1.对拐桩头主干在同一立面来回弯曲,下部弯大,上部渐小。正看现弯拐,侧看若顿挫之直干,略显呆板。
2.方拐略似对拐,唯对拐为弧形弯,方拐为方形弯,二者均在同一立面弯曲。
3.三掉弯即三弯九倒拐,正看三大弯,侧看九个拐。
4.疙瘩身在主干基部挽成一个或两个疙瘩,上部主干带几个平盘枝,主干本身可不作蟠扎。
5.滚龙抱柱又称螺旋弯法。其形若游龙绕柱,旋绕而上。下大上小,自然稳健。
二、山水盆景
(一)水盆型
盆景的盆面无土,只在山石缝隙填塞少许泥土,以便缀草木藤萝。主要以石材作为艺术加工和布局,展现苍崖、险峰、幽蚰、翠峦、碧涧、奔泉等自然景观。这类盆景又可以分为几种形式:
1.聚集式(山连山)水盆中崇山峻岭,相互连接,既无客山相辅,又无礁石散点。此式以重庆居多。
2.散聚式(笔断意连)盆中山石的布局,有主宾映衬,有礁石散点。此式以成都居多。
3.孤山孤石式此式多是展现孤石、孤峰的美态。孤山应有山的特征,孤石则展示怪石。
(二)旱盆型
盆景的盆中有土无水,多用条盆表现自然风景,如树石式。这种形式通常是树石并重。它不仅要展现树、石的自然美和造型美,而常以它们的相互关系表达某种意境。
(三)水旱盆型
盆景的盆中有土也有水,是介于水盆与旱盆之间的一种类型。此类型中水与土的相互关系,形式多样,有如下3种形式:
1.林泉式(山夹水)江河、溪泉两岸为山,岸有曲折,水有开合,变化虽多,但必以两条不闭合的水岸线把山与水分开。
2.海湖式(山连水)盆中水、山各占一角或各占一端,水、山比重有大小,水岸有长短,但仅以一条不闭合的水岸线将水和山分开。
3.水围式在水中做一个或多个山峦,可表现海岛风云,水乡泽园,亦可表现崇山峻岭,形式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但它以一条或多条闭合的水岸线把山和水分开。
第二节我国盆景的各大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各地植物和岩石的种类差异较大,形成的景观各有特色。各地盆景艺人在制作盆景时选用的树材和石材不一,创作的题材各不相同,运用的技法也各尽其妙。同时,每件盆景作品的意境、内容又是作者思想感情、艺术素养、意趣的反映,因此表现于作品中就有不同的风格。南疆北国各擅其长,代代相传,形成各种不同的盆景艺术流派。
就树桩盆景而言,目前我国桩景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四川、安徽、上海等省市和沿海的广东、广西、福建一带。
岭南地区终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葱郁,百草滋荣,旷野古树也多葱茏茂密,蓬勃奋发;长江流域的树木本身生长规律特点和受风吹雪压,自然老树的大枝旁梢多横斜或下垂,结顶齐平,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盆景既源于自然,这些不同的自然生长风貌,必然就形成岭南和长江流域的桩景在外形上有显明的区别。即使同处于长江流域的各省间,也由于欣赏爱好、传统习惯、加工艺术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格。我国桩景的流派众多,主要以广州的岭南派、成都的川派、苏州的苏派、扬州的扬派和上海的海派为代表。广州的挺茂自然,飘逸豪放;成都的虬曲多枝,苍古雄奇;苏州的老干蟠枝,清秀古雅;扬州的层次分明,严整平稳;上海的曲伸自如、雄健精巧。
(一)岭南派
岭南派桩景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石谷、王石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蓄枝截干”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树种多选取萌芽力强的榆树、雀梅、九里香、福建茶等。
所谓“蓄枝截干”乃是盆景树木的枝(干)长到一定的粗度后进行强度的剪截,然后在枝(干)上选留角度位置合适的新枝,待这些新枝(干)蓄养到适当的粗度后再行剪截,这样年复一年的再蓄枝再枝截使其逐步形成树冠。采用这种整形方法,枝干和叶比例恰当,上下均称,枝干瘦硬如曲铁,树形顺其自然不拘格律,“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广州盆景爱好者甚多,作品都各有特色,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孔泰初为代表的作品,树形干直枝繁,青叶深沉如幄,树冠秀茂稠密,但枝丫分布疏密有致,构图严谨,显得苍劲雄浑,活现了旷野巨木的风姿。第二类以素仁为代表的作品,有单干也有双干,树形扶疏挺拔似古木兀立云端,分枝少,枝长不等,枝与枝不相纠结,叶与叶不互重叠,含蓄简括,高雅洒脱,构图疏密不散,似虚而实,树干比例优美和谐,意境如诗如画。第三类则模仿自然世界树木的千姿百态,构图活泼多样,野趣天然,虚实对比明显大胆,作风豪放,有的盆景大有宛若游龙或若惊鸿的神态。另外有一种传统规则式的桩景称“古树”或“将军树”,多用罗汉松或榆树、九里香扎成,主干蛇形直立,两侧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顶托扁平,姿态严谨,这种桩景呆板,制作费工,已极少创作。
(二)川派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川西平原丰富的植物资源,繁荣发达的经济文化为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川派的树桩盆景以丰富多彩的传统蟠扎技艺见长,主要树种有瓶兰花(金弹子)、贴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竹、梅等。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规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共10种;蟠枝方法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壮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一些开花结果的树种因枝干弯曲矮化后,花果密聚枝头,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如贴梗海棠经过蟠扎,满树皆花,灿若云锦。而金弹子树桩则铁干虬枝,果实累累,更具观赏价值。
近几十年来,画家和技师们紧密合作,大胆创新,创作了一批姿态自然,苍古雄奇,颇具画意的自然式盆景,与传统的古桩相映成趣,交互生辉,为川派树桩盆景的发展开创了新路。
四川民间有“盆树无根如插木”的谚语,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部的处理,盆中树木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成都的银杏古桩树干犹如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其态瑰奇独特,稀有少见。自然式的盆景中常喜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有情趣,富有地方特色。
(三)扬派
扬州是江南历史古城,自隋唐起就是经济文化中心,盆景艺术也源远流长,经历代盆景艺人千锤百炼,使扬派盆景形式别致,风格独特。目前依旧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风格。现陈设于扬州瘦西湖公园,已越300余年树龄的一盆古柏,相传是明末清初时天宁古寺的遗物,为扬派盆景传统风格的代表作。
扬派盆景(包括泰州一带多在厅堂陈设填补冬季缺花所需)主要的树种有松、柏、榆、杨(瓜子黄杨)。都是自幼加工整形,根据枝无寸直的画理,应用棕丝将枝条作蛇形弯曲,密至“一寸三弯”的程度,使枝叶剪扎成极薄的“云片”状,叶叶俱平而仰,平行而列,酷似蓝天中朵朵“云片”,大有将满盆清水置于“云片”之上而绝无点滴外倾斜之概。可见其片之平,技巧之深,令人叫绝。要将枝片扎得这么平服极不容易,单棕法就有杨棕、底棕、撇棕、挥棕、拌棕、平棕、套棕、吊棕、下棕、连棕、缝棕等11种。真是“一寸三弯”夸绝技,枝枝叶叶见精神。“云片”的形态一般顶片为圆形,中下多为掌形,“云片”的多寡视植株大小及树形而定,约1~9片,“云片”1~2层称“台式”,多层称“巧云式”,这类桩景的树干成螺旋状弯曲,称“龙游弯”。
扬派盆景中传统的疙瘩式和提篮式的梅桩,三弯五臂式的碧桃也颇具特色,每每通过加温烘焙,催花处理后,提前开花,隆冬季节,与佛手、岱岱橘、金橘等一起陈列于厅馆之中,生意盎然,情趣横生。
(四)苏派
苏州盆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树种以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等落叶树为主。苏州、常熟一带传统的桩景形式以规则式居多,树干直立微曲,左右互生六个圆片称“六合”,向后伸出三片叶“三托”,再有顶上一片称“一顶”,“六台三托一顶”的桩景多成对放置称“十全十美”“,多一片少一片都不行。
苏州郊区光福一带栽培梅花始于宋代,相传有800年历史,常将果梅截去树冠,对劈为二,上接骨里红、宫粉、绿萼、玉蝶等观赏花品种,成对上盆,这种形式称劈梅。还有将梅的枝条吊扎,使其下垂或向一侧生长,称垂枝式和顺风式,光福梅桩以干枯花繁,形态别致而闻名全国。
解放后,盆景艺人大胆创新,桩景的枝片已不受”六台三托一顶“所限,干形也力求自然多变,在用棕丝扎片的基础上年年进行细致的修剪,形成一种”粗扎细剪“的整形方法。苏州桩景的树材多采自郊区山野,这些形态古朴奇特的老树桩挖来后,截去旧枝,使其重发新芽,然后在干的适当位置选留枝条,再将新枝用棕丝扎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S弯。苏州盆景艺人扎片技术娴熟,起片自然,逐年修剪过程中落剪干净利落,成形后枝片略成半环行,全树枝片疏密有致,错落有序,如结了顶的古树。
苏派的桩景枯干嵯峨而枝叶碧翠,新陈对比强烈,形象生动鲜明,尤如枯木逢春。苏州留园陈列的一盆大型古桩雀梅树龄达300余年,清秀古雅,极为罕见,可称苏州桩景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