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09

第9章 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4)

五、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

由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当前农村留下来务农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掌握农业技术水平低,培训任务艰巨。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占35%~40%。

六、农产品加工环节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

全市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是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小生产,仅仅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初级农产品生产,缺乏龙头企业,没有走上生产、加工、销售和社会服务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农产品加工环节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少、档次低,而且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是寥寥无几。就固原市的农业支柱产业马铃薯而言,种植面积不小,年种植面积达14万hm?以上,占固原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2以上,但是马铃薯产业还基本停留在原料型、鲜食型、菜用型阶段,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不够,马铃薯产业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还较低,增值能力不强。

第三节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与任务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继古代农业、近代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历史形态。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农业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是将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相统一,农业、城镇、工业发展相统筹,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具有以下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

生产过程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的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

2.生产技术科学化

生产技术科学化,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同时,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及人造卫星技术也逐渐运用于农业,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3.增长方式集约化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化,一个基本的同步条件是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经营循环市场化

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这是农村经济由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态走上现代的、商品的市场形态的必由之路。在资源的配置上,行政手段的退出与市场功能的发挥,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生产的目的上,产品自给自足的消亡与纯粹用于商品交换的转换,是现代农业的又一基本特征。

5.生产组织社会化

生产组织社会化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联系起来,并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高度商品化的农业生产代替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农业生产的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

6.生产能力高效化

现代农业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农业成为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的产业。

7.劳动者智能化

劳动者智能化,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就是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或农业技术工人。

(二)现代农业的类型

1.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农业工程技术,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农业。主要利用农业生产环境、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规划、设计建设成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合一的经济区域,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去观、尝、品、考、书、画、摄、购、游、娱、住的一种参与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很强的农业。常见的形式有农园采摘型、农园观光型、休闲体验型、观赏狩猎型、生态观光型。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农业。

3.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小区作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精准播种机械能高精度地把种子按先进农艺准确定植于土壤中,为种子营造出最合理的生长空间,使作物幼苗得以均等地吸收营养,利用阳光,从而获得最大幅度的增产。精准平衡施肥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按规范精确地把肥料施到作物最需要的部位,既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又不因为施肥过量、吸收不良而造成环境污染。精准灌溉主要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先进技术,旨在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得最佳的产出效果。

4.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生态科学和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渔良性循环,创造一个生态平衡并长期持续发展的农业。

生态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了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5.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相对平面农业而言的一种垂直空间开发利用的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它运用“空间三维结构”原理,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及其前后不同的方位,利用自然资源和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差,进行优化组合,实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复合种养殖,形成多物种共栖共存、多层结构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系统。

6.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绿色农业是灵活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IPM)、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INM)、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绿色农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上的协调统一。建设绿色农业,就是要建设秀美的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生产系统。

7.蓝色农业

蓝色农业,又被称作“海洋农业”、“海水农业”,是指利用海洋及其海域,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加工成人类所需食物的农业。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蓝色革命计划”和“海水农业”构成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就是通过人为干涉,改造海洋环境,以创造经济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良好环境条件,同时也对生物本身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提高它们的质量和产量。具体就是建立育苗厂、养殖场、增殖站,进行人工育苗、养殖、增殖和放流,使海洋成为鱼、虾、贝、藻的农牧场。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随着海洋生物技术在育种、育苗、病害防治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海水养殖业在21世纪将向高技术产业转化。

“蓝色革命计划”着眼于大洋深处海水的利用。在大洋深处,深层水温只有8℃~9℃,氮和磷是表层海水的200倍和15倍,富营养。将深层水抽上来,遇到充足的阳光,就会形成一个产量倍增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温差可以用来发电或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美国和日本已经在进行这种人工上升流试验,认为将引发一场海水养殖的革命,所以称之为“蓝色革命”。

“海水农业”是指直接用海水灌溉农作物,开发沿岸带的盐碱地、沙漠和荒地。“蓝色革命计划”是把海水养殖业由近海向大洋扩展。“海水农业”则是要迫使陆地植物“下海”,这是与以淡水和土壤为基础的陆地农业的根本区别。人类为了获得耐海水的植物正在进行艰苦的探索,除了采用筛选、杂交育种外,还采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这些研究仍在继续,目前采用品种筛选和杂交等传统方法已经获得了可以用海水灌溉的小麦、大麦和西红柿等。

8.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又称为微生物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综合组建的工程农业。这种农业属于微生物工厂化农业,人们在工厂车间内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并要求生产环境洁净,故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二、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趋紧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当前尽管固原市仍然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但不能永远以环境决定论为论调,不要农业现代化,而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固原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是:

一是发展现代生态型农业。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类型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广泛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重点发展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二是发展科技设施型农业。以提升农业为目标,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区,重点培育河谷川道区设施农业产业带;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生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