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30

第30章 固原市畜牧业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4)

六、从业人员科技素质逐步提高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宁南山区生态养牛工程、清真牛羊肉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开展了黄牛冷配直把式输精、肉牛标准化饲养和快速育肥、动物疫病防治、牧草刈割和病虫害防治、无公害安全生产、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工作,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思想稳定、技能过硬的从业人员队伍,满足了固原市畜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七、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坚持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不放松,开展重大及重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建立完善一系列动物卫生监督措施和制度,认真落实群防群控措施,保证重点养殖区域无疫情发生,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固原市农村畜禽饲养量大、防疫队伍不健全、镇(村)动物防疫工作断层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市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了健全的市、县(区)、乡(镇)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使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

八、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固原撤地设市以来,固原市畜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极大地提升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以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这一主题,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现代畜牧业雏形显现。

2010年,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为78万头、142万只、68万头、425万只,实现牧业总产值22亿元,草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牛、羊、猪、鸡饲养量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93.6%、21.4%、63.5%、135.7%,牧业总产值增加了16.76亿元。草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草畜产业健康发展。到2011年年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面积稳定在20万hm?,肉牛饲养量达到82.26万头,存栏53.84万头、出栏28.42万头,是2001年35.71万头的2.3倍;肉羊144.6万只,存栏77.5万只、出栏67.1万只,是2001年113.31万只的1.28倍;生猪68.1万头,存栏32.4万头、出栏35.7万头,是2001年49.3万头的1.38倍;家禽493.5万只,存栏170.3万只、出栏323.2万只,是2001年357.6万只的1.38倍。肉类总产量达到9.22万t,是2001年3.7万t的2.49倍;禽蛋1.31万t,是2001年0.84万t的1.56倍;鲜奶0.16万t,是2001年0.12万t的1.33倍。2001~2011年固原市畜牧业生产情况如下图所示。

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28.15万户农户中,养牛户18.45万户,占总农户的65.54%,种植地膜玉米5.7万hm?、禾草6.67万hm?,共建暖棚牛舍94256座、“三贮一化”池14658座、黄牛冷配改良点302个,投放铡草机61023台,肉牛饲养量86万头。从畜群结构看,畜种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构不断优化,马、驴、骡等役畜饲养数量迅速减少,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九、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步伐加快

固原市地处宁南山区,地域辽阔,工业欠发达,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草畜产业已作为绿色产业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加之宁夏清真品牌效应,固原市的草畜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先后成立了固原市牛羊产业协会等多个畜牧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畜牧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推进了畜牧产业化发展,截至2012年,全市45%的畜牧养殖场、小区已纳入畜牧产业化经营范围,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模式,引导农民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之路,改变了过去粗放型、小规模、低档次的局面。

固原市目前有草产品加工企业3家,生产的草产品主要包括草捆、草粉、草颗粒等,年加工能力约25万t,产品远销区内外并出口日、韩等国。六盘山镇、单家集、三营镇、古城镇等活畜交易市场已成为宁南山区乃至陕、甘、宁地区的活畜交易集散地,日交易量均在300~500头,广大农民经纪人带领养殖户共创大市场,实现双赢,“洼地”效应使固原市成为宁南山区活牛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固原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类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4万t,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中城市并出口中东伊斯兰国家。西吉县吉鑫清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23t清真羊肉首次走出国门销往约旦。泾源县全面打造“泾源黄牛”地理标志和地理商标,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立为“宁夏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泾河清真系列牛肉产品取得有机认证,形成了“六盘山”、“泾河”清真品牌。

泾源县委、县政府把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号工程来抓,创新机制,打破瓶颈,突出规模,繁育为主,养贩结合,以贩促养,通过政府强力推动、养殖园区拉动、营销大户带动、养殖协会联动、群众积极主动、科技服务促动的“六动”和大户带全村、园区带全乡、龙头带全县的“三带”机制,形成了养殖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品种良种化、结构合理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生产品牌化、服务科技化的“泾源肉牛养殖模式”。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通过土地、饲草、肉牛“三社”联合使红旗村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流转利用,建立了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的饲草基地,解决了牛多草少的问题,为养殖户节省了大量的农机具购置费用,降低了机械化作业成本,减少了用工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解决了群众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实现了“三社”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原州区石羊村在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按照“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运作模式,实行合作社总体管理,饲草集中配送,农户分散养殖,统一购牛,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走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合作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的养牛发展之路;融资方面通过合作社资产担保、法人担保、五户联保“三保连锁”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农户养牛融资难和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畜牧业综合效益日益彰显。

十、产业布局趋于合理,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为增强固原市畜牧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按照“适应市场、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种,畜种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牛、羊、禽肉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优化品种结构的基础上,近年来,固原市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加以扶持,清真牛羊肉产业作为固原市畜牧业的特色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固原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杨郎奶牛产业带、隆德现代化养猪产业基地、清真牛羊肉产业带、环六盘山草畜产业带等养殖区,到2008年,固原市肉牛存栏量已占全区总量的30.2%,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十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显成效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自然资源科学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种草、种树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自然环境资源保护、天然草原资源保护及安全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大进展,固原市畜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引进和示范推广草畜、畜禽疫病防治等一批先进技术,开展牧草新品种引进以及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这些优良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研究与示范推广,使固原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后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草畜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畜禽饲养量显著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草畜产业正由传统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种草养畜成为农民的首选项目。

复习思考题

1.固原市畜牧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

2.导致固原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试述固原市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多元文化对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固原市畜牧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5.改革开放以来,固原市畜牧业生产有何特点?

6.改革开放以来,固原市畜牧业生产体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7.为什么说草畜产业是固原市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