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15

第15章 固原市新农村建设(4)

第四节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基本方针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5个方面协调向前发展,从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5个目标。一要使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二要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三要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切实得到加强;四要使农村的教育、卫生和社会事业切实得到发展;五要使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首要任务;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2.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三增”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强农、惠农、稳农的战略要求。

(二)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推进固原市新农村建设,要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出发,从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着力破解新农村建设的难题,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固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遏制固原市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拉大的趋势。

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全力实施生态移民、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设施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林果产业、龙头企业带动、非农产业“八大增收工程”,推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到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最低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最低达到4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率达70%以上;新建劳务基地250个以上,年输出劳务30万人以上,创收25亿元以上,劳务人员年均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衣食住行不断改善。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到“十二五”末期,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达到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0.4左右。村民数字锅电视入户率达100%;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达100%。

乡风文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较大转变。在农村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风气健康向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十二五”末期,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毕业率真正达100%;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90%;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8%。

村容整洁:村庄建设规划科学,村民住宅布局合理,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基本达到房舍整齐,水源洁净,道路硬化,环境优美。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有显著改观。到“十二五”末期,符合规划的村组道路90%实现硬质化;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0%;水源地清洁率达80%;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环境整洁与美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提高。村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到“十二五”末期,重大村务决策事项村民参与率达100%;农民群众对村务公开和基层组织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知识型村干部占70%以上。

二、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固原市新农村建设,重点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提高社会发育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构建农业科技新体系,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把实施“七大工程”作为战略重点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抢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机遇,着力解决农村生活环境不优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项目资金,切实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化文明生活水平。

(二)农民增收工程

抢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政策机遇,着力解决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实施一批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基地和创业园”等增加农民收入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加快推进以创业带就业,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现金收入,大幅度提高总体收入水平,逐步缩小与全国、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

(三)农村城镇化工程

抢抓扎实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机遇,着力解决以城带乡能力弱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实施百县中心镇建设工程,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实施以市区为龙头、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补充的城镇化带动战略,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带动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配套完善户籍制度,保证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创业,提高以城带乡的能力。

(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抢抓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机遇,着力解决生态脆弱的问题。按照国家推进五大重点生态区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总体部署,积极争取“建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开展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育草、淤地坝建设,小流域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和“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建设大六盘生态核心经济圈,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乡镇建设,强化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提倡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培肥地力;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五)扶贫开发工程

固原市新农村建设要和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抢抓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着力解决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问题。抢抓固原市被列入“秦巴山—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要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优惠政策及项目资金,制定扶贫开发规划,以移民扶贫为抓手,扶贫扶志相结合,强化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教育扶贫,提高脱贫致富的标准,彻底解决低收入农民的贫困问题。

(六)社会事业发展工程

抢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机遇,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层次低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因此,要积极争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等系列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完善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千方百计做好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推进文化创新,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七)生态移民工程

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为解决中南部35万贫困人口而实施的民生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5个重点,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采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优先将居住在偏远分散、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有水、靠路、近城的地方,实现“山内问题山外解决,山上问题山下解决,面上问题点上解决”,实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目标。

“十二五”期间,固原市举全市之力,行非常之策,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区、地质灾害重险区、大六盘生态核心区的53464户232475人实施生态移民。这一工程涉及固原市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和原州区62个乡镇545个行政村1280个自然村,规划县内安置19240户83154人,占移民总规模的35.8%;县外安置34224户149321人,占移民总规模的64.2%。其中,原州区15204户61948人,西吉县14474户70429人,隆德县7409户30649人,泾源县7701户33116人,彭阳县8676户36333人。这一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将移民全部搬迁出来进行安置,彻底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致富,对改变固原市面貌、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