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13

第13章 固原市新农村建设(2)

三、特色产业型

特色产业型是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资源或产业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专业村是这种模式的代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能人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

【案例】

马园村是头营镇川区七村之一,共有12个自然村,718户3300人,耕地面积750hm?,其中水浇地330hm?。位于固原市原州区以北15km处,沈河水库灌区上游,宝中铁路、固胡公路横贯南北,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灌溉条件优越,当地群众有种菜的传统,发展至今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基地。

2002年在原州区头营乡马园村建设高科技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25hm?,现已建成寿光新型日光温棚120栋,每棚投资2万元,占地面积0.067hm?。整个园区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带动原州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示范窗口。

马园村作为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建立了村级门户网站,通过村务管理、农产品信息发布、网上订购等功能模块,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组织网上远程教育培训班,并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实现了蔬菜产销的组织化、规模化。2003年6月,由村党支部书记皮学亮牵头成立了马园村蔬菜产销服务合作社,专门为蔬菜种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是头营镇,也是原州区第一家农村蔬菜专业协会,吸引了全村100多户参加。协会几个骨干向银行贷款10余万元,建起了马园蔬菜批发市场,修建了800m?的货棚,盖起了漂亮的营业房,配套了庄稼医院、种苗公司、电话互联网、餐厅住宿等设施,使当地菜农和外地客商感到十分满意。

【启示】

特色产业型的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定位准确,大而全就是没特色;政府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要树立服务意识,避免过分干预市场;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分步实施;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一体化组织;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以特色促品牌。

四、生态经济型

生态经济型,就是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态型新农村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二是生态型新农村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三是生态型新农村是一个广大区域的集合体。

【案例】

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的上黄村,与彭阳县相似,生态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1979年,固原县(现原州区)被列为全国5个农业现代化基地县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开始对固原县调查研究,并于1982年在河川乡上黄村建立了科研基点。经过百余位专家20余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和相互配套的技术体系,形成了“宜林荒山绿化,坡地梯田化,川台地高效集约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三化两提高”的“上黄经验”。尤其是总结提出的“果菜型”、“果苗型”、“果畜型”等多种生态庭院经济模式,创立了农林牧结合的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农村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12年,上黄村的林草覆盖率已由治理前的2.1%提高到56.3%,土壤侵蚀模数已由5000t下降到1200t以下,水土保持治理度达到85%,粮食亩产由35kg提高到310kg,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

【启示】

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比较理想的模式,建设生态型新农村,就要培育生态型新农民。坚持生态和安居理念,进行村庄规划建设,使农村村庄更加特色化、生态化、休闲化,道路林网化、硬质化,庭院经济化、景观化,卫生清洁化,排污洁净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沼气化、清洁化,要让人在花园中,村在绿荫里。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生态化建设工程,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五、旅游产业型

旅游产业型是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自然及生态优势,顺势借力,选点突破,以发展旅游及旅游产业为特色,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案例】

冶家村位于泾源县城南15km处,是通往六盘山重点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是泾源县首批打造的农家乐。这个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村、农业强村、旅游富村之路。冶家村有268户1245人,在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开办农家乐旅游项目以来,现在经营农家乐旅游项目的40户村民,每月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左右。

主要做法:一是抓住机遇,立足资源优势谋求发展。泾源县依托六盘山旅游景点的发展带动,不断开发增加收入,按照保护生态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生态观光和民俗产业同发展的思路,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精心打造生态六盘这张旅游名片。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家乐旅游示范村4个,在建2个,正式启动4个。2010年上半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总收入300万元。二是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旅游产品。继开发建成全县农家乐示范点冶家村农家乐后,又相继开发了大庄、胭脂峡、园子3个农家乐,推动农家乐旅游产品品牌化、多元化,走出了一条“开发景区建新村,建设新村美景区”的良性发展道路。三是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和养殖业。四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该村现已形成“家家通水泥路,户户有绿化带”的整体格局,实现了整个村庄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五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投资150万元建成村中心小学,落实上学补助、升学奖励政策;建立老年公寓,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实施集体供养并每月发放至少80元的养老补助;将村民合作医疗与医疗保险相结合,保证村民“小病无忧、大病有保”。六是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资近30万元拓宽并实施混凝土路面改造。整合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造、旅游扶贫、妇女创业计划等项目,累计注入资金上千万元,加速项目建设进程,确保正常运营。

【启示】

旅游产业型的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大力保护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品牌;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与旅游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设施;三是实行村民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逐步改变村民的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四是政府牵动,政府援助,打牢基础,群众参与,群众经营,共同开拓一片新天地。

六、劳务经济型

劳务经济型是指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通过外出就业、打工,寻求新的致富门路,既为劳务输出地区带来财富,又活跃劳务输入地区经济的发展。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回流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案例】

地处西海固山区的牛营村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长期以来,村民们死守着几亩薄田春种秋收,祖祖辈辈与贫困相随。1990年前后,宁夏中卫县到陕西宝鸡市的铁路开工建设,村党支部及时联系承包了途经牛营村地段的土方工程,组织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就近到工地上干活,不到半年时间竟人均挣了3000多元,一下子开启了山里人尘封多年的脑筋。这以后,村民们开始争相外出务工挣钱。

劳务输出让贫困农民改善了生活,也活跃了山区消费市场。如今来到牛营村,很难再有那种穷乡僻壤的感觉。全村总共264户农家,全部搬出破旧的土窑盖起了新瓦房。差不多家家都有电视机,户户都有洗衣机。这里五年前就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为数不多的电视普及村。全村拥有100多辆农用三轮车、汽车和摩托车,基本取代了过去最常见的架子车、骡马等交通运输工具。部分农民工带回资金和技术,返乡进行创业。

【启示】

劳务经济型这一模式对于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劳务经济要讲究规模经济,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发展劳务经济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培训,紧跟市场用工标准和需求变化,动员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参加区、市、县在乡镇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班,取得初、中级技能证书,提高务工技能,增加务工收入。通过政府的力量促使初始规模的形成,通过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的市场化运作促使劳务经济做大做强;政府要加强引导,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当地的村庄建设相结合,以劳务经济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

七、商贸流通带动型

商贸流通带动型是指通过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形成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该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

【案例】

单家集是回族聚居村。1936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并住宿在单家集,单家集凭借9500m?古建筑、2300m?历史建筑、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红色圣地的影响,从众多的参选村中脱颖而出,荣获“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获得20万元奖励,成为固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该村现有842户,4340口人。

2004年3月在西吉县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单家集养殖大户、部分养殖专业户发起成立了西吉县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协会,2005年3月正式注册。协会成立以来,采取“协会+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制定协会章程,确定发展目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服务、分户养殖,同时,协会抓住市县建立养殖园区的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牛羊“培训、屠宰、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运行方式,实行“协会+养殖户+公司”的模式。协会把科普培训、技术服务、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牛羊肉产业作为奋斗目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为了做大做强牛羊肉这一产业,2005年协会申请在当地建立一个清真牛羊定点屠宰专门场所,将300多个会员的分散屠宰统一到定点场所屠宰,而且协会出资聘用20位专职屠宰人员,在经过健康、卫生检查合格后,还办理了卫生许可证件。屠宰场配齐了动检设备及专业人员,确保了牛羊肉质量,从而使鲜肉销往上海、山西、河南、甘肃、银川等6省市,18个县区。同时,协会还注册了“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商标,并引进外商联合成立了宁夏单家集牛羊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生产流水作业设备。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牛羊,一流的产品,2007年11月,经北京等认证机构评审认定,“单家集”牌清真牛羊肉质量符合ISO9001:2000标准,产品按国际化标准生产、加工、包装。该公司已于2007年10月正式投产运营,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成为宁夏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出口企业。几年来,协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会员480户,使单家集的清真牛羊肉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负有盛名,清真牛羊肉产品销往全国,打入香港市场。

【启示】

商贸流通带动型模式应以发展商贸流通业和菜篮子工程为重点,实现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发挥地缘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市场建设,形成农产品的市场集散地,走“专业市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物流配送、订单供应等方式,为城镇提供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从而发展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八、村企互动型

村企互动型是以企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村庄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农业、加工农业和品牌农业,把农村建设成现代农业工厂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激活农民增收新机制,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终使村庄与企业成为一体,生产现代化,管理企业化,村庄城镇化,实现共同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