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园网发展壮大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9月,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001年在第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陈至立再次强调,高校党委要认真研究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主动建设,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2002年5月启动的“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建设了西部15所大学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从而全面提高了西部大学校园网的水平和规模,高校的网络建设和应用已经日趋成熟,一个基于高校社区的网络文化环境初见端倪。各高校进一步增强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紧紧抓住网络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总结校园网络管理和网上舆论引导的有效措施和办法,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各项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网络教育的阶段。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再次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至此,高校思政类网站的建设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高校网上阵地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局面。各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类网站以吸引大学生注意力、营造归属感、增强影响力为目标,把思想宣传和教育渗透在正面的新闻信息、积极的网络人际交往和健康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之中。
4.高校校园网管理与引导的实践成果回顾
随着高校校园网迅速发展,其管理与引导相继经历了相应的不同阶段。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著名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信息网络技术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方法,在强化网络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在北京,各高校和学生自办的思想教育网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主要面向校园中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用学生的说法,这个群众性理论学习网站的宗旨是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被誉为“交流思想的园地、党建宣传的窗口”。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尝试网络教育和服务功能的综合配套,先后开通网上校长信箱,与学生对话,BBS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健康文明的信息交流园地,各级党团组织都设立网页,将学生生活信息、学生工作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滚动上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
高校校园网管理与引导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上海,复旦大学将网上教育、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推进“电子信箱”、“电子办公”、“电子档案”、“网上集体”、“网上教育”等六大板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在中部,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思想园”、“党校在线”等,全方位地为学校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理论等信息服务,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在西部,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新闻网”以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银杏网”,设有时政瞭望、思政学习、理论园地、人文成电、成电媒体等栏目。西南交通大学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前沿”网站,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开设了今日交大、理论动态、时事纵横、强校论坛、时代焦点、校园情怀等八个网页。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所实施的“六个结合”:即弘扬主旋律与实现多样性相结合;弘扬“红岩精神”与运用网络技术知识相结合;坚持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形成“主力军”和“方面军”相结合;积极推进开放与实施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与工作规律的探索相结合,独具特色,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东北,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建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731网站”、“慰安妇网上纪念馆”,以及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研究生西部开发学术网站”等。2004年5月,在全国80余所高校的共同建设下,开通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设置了20几个栏目等,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栏目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参与和交流。此外,西北工业大学开设了以党建教育内容为核心的“红土地”网站。因此,在信息技术推动和国家教育部门制度保障下,高校校园网获得的迅速的发展,呈现出独具特色、百花竞放的生动活泼局面。
(二)高校校园网管理与引导的经验
自从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和手段,成为迈向现代化发展的新平台。高校作为知识、思想、技术创新的园地,通过应用新网络技术,构建教学科研服务的平台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顾20多年来高校校园网发展的历程,总结高校校园网发展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发展校园网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载体建设是加强校园网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
校园门户网站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反映高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公共平台,是体现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渠道。校园门户网站建设要把握舆论导向,拓展文化内涵,提高网站质量,将信息权威优势转化为网上舆论引导强势,树立权威性,提高影响力。校内学生综合性网站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坚持学校主导网站发展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网站建设,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相统一,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吸引力、提高点击率,让大学生既喜闻乐见,又有所收获。随着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校园BBS等交互式网站成为重要的网上信息交流平台,要坚持学校主管、用户实名注册,反映师生思想动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解决师生实际问题,丰富教育服务功能。师生创办的内容健康的个人网站、博客等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要积极鼓励、严格审批、加强监管。各种学生组织创办的网络虚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新途径,要提倡建设思想教育型群体,鼓励发展科技文化型群体,积极引导兴趣爱好型群体,加强网络虚拟组织的实名制管理。
2.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网上主流舆论,是增强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
校园网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包含网络建设、网站和网页建设、队伍建设、管理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依托的校园网,要突出校园特色,结合大学生的正当需求,以满足引导他们学习、工作、就业等需要为目的,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来源的同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成为校园网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鼓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优秀学生创办教育类和成长类网站、网页、博客,制作适合在网上传播的多种形态的文化作品,并实现相互链接,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形态建设,拓展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FTP等网络传播平台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博客、移动互联网、对等联网等新兴技术,大力开发深受师生欢迎、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
坚持正面宣传,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网上传播,推介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回答师生员工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影响力,加大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主动引导,紧紧围绕师生关心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引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明学校的政策,反映各职能部门所做的努力,促进问题的解决,化解偏激情绪。要坚持教师主导,大力扶植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网上舆论宣传,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网上舆论。要坚持学生参与,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推动校务公开,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保证网上学生主流舆论的方向。
要坚持区别对待,对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热点,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有益因素,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对那些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热点,要冷却淡化、避免炒作,控制其传播范围。要完善准确及时、快速反应机制,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力求在第一时间、在校内权威网络媒体发布权威准确信息,及时表明学校的立场态度、处置意见,保持信息披露渠道畅通,掌握网上舆论引导和话语权,不给小道消息和不实言论提供传播空间。要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宣传的艺术和网上引导的技巧,把握网上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把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流行的网络传播手段与师生交流互动、平等讨论、疏导情绪。要坚持形成合力,做到网上舆论引导与网下宣传教育相结合,校内各种媒体紧密配合,形成规模声势,促进传播效应最大化。
3.队伍建设是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监管的主体
要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一批熟悉网络技术、喜爱网络宣传、热心网络安全的师生,定期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培训,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判和处置能力,使这支熟悉学生特点、掌握学生动态的队伍成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要建立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向网络舆论引导队伍传递正确的信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信息沟通。要建立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快速反应机制,遇到重大突发校园网络舆情时,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能做到及时响应,迅速扭转网络舆论的不良倾向。要建立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表彰机制,评选优秀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员,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强化校园网络监管队伍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网络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大对网络信息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对校园网内交互式网站版面负责学生的培训,使学生版主成为校园网络监管的重要依靠力量。
4.领导重视和财政资金以及制度支撑是校园网络发展的有效保障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是先进校园网络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就不能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就无法引导校园舆论,推动实际工作。因此,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校园网络的作用,牢牢掌握校园网络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权。
其次,必要的资金保障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础。高校要合理确定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充实重点部门和岗位的力量,完善机构设置,改善工作条件,使之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应用,不断提高应对能力,严防敌对势力通过校园网络进行渗透、策反、窃密等活动,防范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校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