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错题本(历史)
48466500000011

第11章 易错类型十不能较好地将历史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

【易错原因】

很多历史试题中蕴含着一定的地理知识,解答时需要将历史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而在实际学习和解题中,很多学生往往由于不善于将知识跨学科结合,使试题难度增加,从而陷入误区。原因具体表现为:第一,不善于将文字结合地图掌握;第二,分析某些历史现象(如农业格局的形成等)时不能渗透地理知识;第三,历史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较差。

【易错点】

1.很多历史试题都需要将文字结合地图解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提到国家、地区或城市时就需要结合它们的地理位置来思考解题,如西域,狭义指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张骞、班超通西域,丝绸之路过西域,两汉设西域都护)。另外还有些隐性知识需要结合地图来分析、判断,如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及历史上重大战役形势等。

2.学习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不会结合地图来理解和记忆,所以常常记不住开放的地区顺序及具体范围,更无法准确掌握这个由点到线到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很多历史现象的形成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因素,但是很多学生因为不善于将知识跨学科综合,所以常常对知识掌握不好,或解题中出现错误。如很多学生不能分析出中国古代原始农业“南稻北粟”格局的形成与我国南北气候特点和地理差异有密切关系,致使解题中常常出现错误。

【应对技巧】

第一,解题时要根据题意明确判断题干或地图中的典型地点。第二,要注意历史地图的变迁,并将其与现在的题图联系起来,能够准确判断每一个历史地区的方位。第三,锻炼自己将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比如学习秦朝统一时,可将《战国形势图》与秦的疆域图结合起来,由战国七雄并立的形势分析秦统一的过程。

典例1

(上海卷)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原因在于不能较好地把握住图片中诗人的地理分布状况。观察图示可知,诗人比较多的分布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这种分布是与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中心地位相联系的,因此D正确。

【正解】D

1.(江苏泰州测试)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曾发动过多少侵华战争。下图为一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侵华战争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面临空前民族危机

C.革命思潮迅速高涨

D.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