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谈到存钱的艺术,其实父母鼓励孩子适度地消费也同样重要,“零用钱”正好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学习平台。就消费而言,当中牵涉不少基本概念,如我在第一章已提及的“想要”和“需要”,甚至分辨“价钱”和“价值”的技巧等。这些道理若单从书本上看来或从第三者处听来,孩子未必能正确掌握,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对他们日后的消费态度和模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明白要真正在生活中应用理财法则,存在不少难度。很多时候,“想要”和“需要”的分界线往往处于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每个人以至每个家庭对“需要”的诠释,会因环境及情况不同而产生分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背景或个人的价值观有关。例如,对于是否需要买车代步,每个家庭的答案也不一样。
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作为精明的新一代消费者,孩子必须能够分辨“价格”和“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价格高昂的商品未必一定有价值;反之,有价值的商品也不一定价格昂贵。例子俯拾皆是,简单的例子有印有卡通人物图案的笔袋,其质量跟没有印上卡通图案的可以完全一样,但价格却较高;是否值得为这卡通包装付出额外金钱,便得视父母及孩子的价值观而定了。
即使选定价值适宜的商品,我也建议读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尝试比价,并以此养成生活态度;至于如何比价,我相信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技巧。在商业社会中,即使是一样的商品,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价格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正是经济学上的“分化价格”(Price Differentiation)概念。以儿童图书为例,在书展或书局大减价期间,甚至在个别提供折扣的“楼上书店”,一般皆会享有低至八折的优惠。若孩子能延迟消费,并运用比价作为节流的策略,这将有望减少孩子的物欲,从而培养他们控制冲动消费的能力,这对于不少成年人也有提醒作用。
要养成适得其所的消费习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积累实战经验才行,即使是成年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要知道,孩子若不开始消费,就永远不会掌握如何花钱,因为只有在消费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花钱的窍门,就和使用剪刀和水果刀一样,孩子必须小心翼翼,多作尝试,掌握技巧,偶尔也可能切到手指或引致其他意外受伤,但不能因噎废食。同样地,孩子若没有消费的机会,就很难掌握理财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