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子女零用钱,必须配合一套健全的金钱教育。其实,“理财”的课题并不牵涉什么大道理,最重要是自幼慢慢累积经验,掌握技巧。
成年人大多会教孩子储蓄,但真正明白背后意义的孩子并不多。储蓄主要是为了应付生活中的不时之需,因为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无穷的欲望。当然,除了储蓄,我们还可考虑借贷,但一般传统的理财教育不鼓励“先使未来钱”的做法。
将储蓄形象化激发动力
对孩子来说,“存钱”自然会联想到在银行开户,目前不少银行积极拓展针对儿童户口的银行服务,提供印有各种卡通人物标志的存款卡或存折,还有购物优惠等。然而,这些卖点对培养孩子储蓄的实际意义不大。我也为子女开立银行户口,主要是方便存入每年的“压岁钱”。但据观察,孩子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对存款数额多少也没有概念,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努力增加存款。或许这一代孩子大多衣食无忧,实在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储蓄。
对小学及其以下的幼童来说,一个钱罐的实际意义或许更大,因为孩子能够具体地参与,直接把金钱投放进去,远胜一本只有数字的存折。例如,可预备一个只能打碎才能开启的钱罐,若有透明的则效果更佳,这样做可以将储蓄形象化,令孩子“看得见”成果,更有动力参与。数年前,我送了一个透明钱罐给儿子,自此他便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刚开始时,他除了放进自己的零用钱外,偶尔也会问父母和祖父母要一些零钱投放进去。当钱罐接近填满时,他才会打开来点算,把大部分款额交给我存入银行,只拿一部分钱去消费。
不少父母在开始给孩子零用钱后,为减少孩子无谓的消费,会“威逼利诱”他们把所有钱都放入钱罐,借以培养储蓄的美德,但孩子年龄越大,表现得越抗拒。如能使用一些有创意的鼓励方法,效果会更佳,其一就是各大专院校常用的筹款配对方法(详见第七章),当孩子在月底时零用钱仍有余额,父母便可额外给予特定百分比的金额以示鼓励。换句话说,只要孩子愿意放弃满足眼前的物欲,就能更快地达成未来的一些较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