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48461200000018

第18章 给动物建造天然的乐园(2)

第四,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自然讲坛。除了少数为进行科研而设立的绝对保护区之外,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可以进入一般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这些保护区内有精心设计的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可以增加人们的生物、地学的知识。自然保护区内通常都有小型的展览馆,可以通过模型、图片、录音、录象等向参观者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因此自然保护区又被人们称为活的自然博物馆。

第五,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一定的场地以便旅游。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以及各种珍稀动植物或地质剖面,有些保护区的天然风景更胜,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很大。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前提下,可以划出一定的地域有限制地进行旅游事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潜在价值也日益明显。

贴士: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第六,自然保护区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河流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但自然保护区却是自然保护综合措施网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优势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西横越经度60多度,南北纵跨纬度49度多,湿度由西北至东南渐增由东南向西北则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与干旱4个不同的水分生态区;温度自南而北递减,从南到北可以看到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五个不同的温度带。

中国的地质历史悠久而独特,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有高山、高原,也有平原、盆地。或具有代表性,或具有独特性,或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些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各个不同气候区域有不同高度的山地存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垂直变化大,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热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垂直带。

不同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气候有差异,土壤类型和动植物组成等方面也有区别。虽然中国也受到第四纪冰期降温等的强烈影响,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区地形复杂,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并未被冰川覆盖。在第四纪冰期缓缓到来之时,为了找到适宜自己的生活环境,北方的生物逐渐南移,高山的生物也向平原移动。山地地形有局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更成为保存物种和群落的“避难所”。问冰期或冰期后恢复了温暖,各个地带的生物缓缓北上,或由平原向高山移动。在这些迁移的过程中,又分化出新的生物种类,因此在中国保存了丰富的生物种。

中国约有414种兽类,1175种鸟类,196种两栖类动物,315种爬行动物,2000余种鱼类,在全世界同类动物总种数中分别占10%左右。其中不乏许多珍稀特产的动物资源,如中国特有的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黄腹角雉、扬子鳄等;鹿、麝、麂、黄羊等经济价值较高,资源和种类也十分丰富。198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这257种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6种,其中大熊猫以及近年在中国秦岭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发现的朱鹦,都是世界所瞩目的濒危动物;此外,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羚牛、野象、野牛、野骆驼、野马、白鱀豚、丹顶鹤、白鹳、褐马鸡、扬子鳄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重要代表。小熊猫、羚羊、水鹿、貂熊、雪豹、灰腹角雉、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双角犀鸟、藏马鸡、大鲵、小灵猫、猕猴、白鹇、天鹅、绿孔雀等二、三级保护动物有161种。

中国是全世界淡水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鱼类就有800余种,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国特有的种类,还有许多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生长在东北的黑龙江水系、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水系的一些冷水性鱼类,如大麻哈鱼、指罗鱼、细鳞鱼、黑龙江茴鱼、狗鱼、江鳕、丁够和拟鲤等,有些虽不是中国所特有,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圆口纲的八目鳗的三个种类现在还生活在东北的几条河流中,这作为一个重要的进化阶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现在,还有一些淡水鱼类的起源和发育中心生存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除青、草、鲢、鳙、团头鲂等已经驯养的养殖品种外,野生的白鲟、胭脂鱼、红鲌类、鲢鱼、鲸鱼、鳝鱼、鲴类、铜鱼类等是经济鱼类,也是我国特有种类。除了鱼类以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珍稀动物白鱀豚、扬子鳄以及娃娃鱼(大鲵)等成为了本区独特的区系。在中国南方各省,也有许多如金钱鱼、鲈鲤、泉水鱼、华鲮类、结鱼类和刺鲃类等特有的鱼类,还有许多适应急流生活的鲱科和平鳍鳅科等世界上仅有的种类。种数占世界裂腹类90%的裂腹鱼类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这形成该地区特有的珍贵的鱼类资源。

因为有丰富的动植物区系和复杂的自然条件,中国形成种类多样的生物类型。就陆地生态系统而言,除了赤道雨林外,中国分布着几乎所有北半球的植被类型。森林中,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热带季雨林和雨林;除森林外,还有灌丛、草原、荒漠、冻原和高山植被以及隐域性的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中国植被分类中,仅仅高、中级单位就包括10个植被类型组,29个植被类型和70多个群系。

在建立生物圈保护区时,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乌德瓦尔第的生物地理分类为基础。在他为全世界划分出的193个生物地理省中,有14个分布在中国范围内;而在他所划分的14个生物地理群落类型中,除了暖荒漠外,中国几乎都能找到其代表。这又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生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是大自然留给中国的宝贵遗产,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们很好地保存下来,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少原始森林已经遭到破坏,许多动植物品种和植被类型或惨遭绝灭,或处于濒危状态,自然环境恶化,不少罕见的天然风景区受到威胁,许多珍贵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也未能得到保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这些物种资源和生物类型的研究是很不充分的。就现在已研究的比较充分的种子植物来说,至少还有4000~5000种以上尚未记载和定名;在3万种种子植物中,已知其用途的约有6000种,但作过一定研究工作的仅2000多种,经过研究并确定价值的约有1800余种。至于其余一些种类,有待研究的数目就更为庞大;个体较小的生物类群,如昆虫、微生物等,我们了解和研究的就更少了。

由此可见,在中国全国范围内积极而有步骤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珍稀动物的乐园

野生动物是自然资源中的一项宝贵财富,又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和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疆域辽阔,动物区系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脊椎动物中有兽类450种,鸟类1186种,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鱼类2000余种,其中许多为中国所特有。由于不合理的捕猎,许多珍贵野生动物的种群迅速下降。

为了挽救和保护珍贵的濒危动物,国家规定了一批濒危动物名单,其中包括台湾猴、金丝猴、长尾叶猴、白掌长臂猿、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亚洲象、野驴、梅花鹿、野牛、羚牛、朱鹦、丹顶鹤、扬子鳄和文昌鱼等。中国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有72处。

(一)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是世界著名的珍稀孑遗动物,被称为中国动物界的“国宝”。它的身价之所以如此高贵,除了珍贵稀有性以外,给人们带来美感也是其原因之一。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就是一只美丽可爱的熊猫,由此足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1.动物界的活化石

从考古学家和动物学家们挖掘出来的古化石来看,几百万年前,大熊猫曾经繁衍颇盛、家族兴旺,生活的范围广泛,几乎遍及中国南方各省区,甚至河北省也有它们的身影。化石发现的最北地点时北京的周口店,这说明,当时它们能适应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到第四纪更新世期间(距今约200万年),冰川曾数次扩张和退缩,气候发生了多次激烈的变动,北半球普遍降温。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动物群逐渐演变、分化和迁徙。到更新世晚期,大熊猫的分布区逐渐缩小,种群和数量也急剧减少,几乎濒临灭绝。大熊猫的这种分布上的退缩,一是因为气候的剧烈变化,二是因为大熊猫的内在因素,如本身食性高度专化,繁殖能力的下降,抵抗能力不强等。

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隔了寒冷气流南下,在中国川、陕、甘交界的山区,气候能保持温暖潮湿,大熊猫在这里找到了适宜自己的避难所,因此得到了生存和繁衍。大熊猫具有古老的历史重大的科学价值,且种群稀少,因此被人们列为动物界的活化石之一。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1963年,中国最早的王朗自然保护区被建立起来,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在现今大熊猫还能自然生存的秦岭西部、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一带逐步建立了其他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迄今共有9个。这些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大熊猫及其他珍稀动物,也宝华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尤其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研究大熊猫的中心,并在1980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生物图保护区网。

2.大熊猫繁衍的宝地

卧龙自然保护区面积200000公顷,建于1975年。卧龙保护区处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邛崃山的东坡,是一个亚热带边缘向西南高山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山峰高耸,河谷深切,最低海拔1218米,最高海拔6250米,相对高度的差值达1000~4000米,这里有高山阻挡东边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因此聚集了大量的湿润空气,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因此被称为“华西雨屏”、“西蜀天漏”。终年气候温凉湿润是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山麓到山顶有完整的垂直带谱,依次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及砾石质垫状植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清新而雅致的深绿色外貌,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樟科和壳斗科植物是这类森林的主要成员,油樟、山楠、小果润楠、黑壳楠以及细叶青冈、曼稠、青冈栎占据着森林的优势地位,而且大部分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珍贵木材和香料植物大部分为樟科;壳斗科的大多属于淀粉和鞣料植物。在高大的乔木树上常藤本植物攀援缠绕,有一种藤本植物葛藤,有肥厚的地下块茎,块茎中含丰富的食用淀粉,可以直接食用;还有一种叫五味子的藤本植物,全身是宝,果实可以治疗肺虚咳喘、泄痢、盗汗,茎、叶可以提炼芳香油,藤可以充当绳索。此外,胡颓子、野核桃等灌木都是优良的鞣料植物。

在海拔1500~2100米的地方,除了有常绿树种外,也有桦材、槭树、榛属的一些种和漆树等落叶树种掺杂其中,共同形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树珙桐也生存在这个植被带中,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中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林下灌木层,如箭竹、拐棍竹、溲疏、忍冬、山柳等,十分发达。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在海拔2100~2600米的地方,生长着铁杉、冷杉、云杉、华山松、油松等耐寒的针叶树,它们占据了森林的最高层次,与阔叶树构成针阔混交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是喜生于山地的灌木杜鹃、花楸、荚蒾等与竹类。

在海拔2600~3600米的地方,云杉和冷杉占了绝对优势,成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成员。云杉和冷杉的树干高耸挺拔,可达50米,给人以雄伟刚毅的感觉,不仅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而且是用材、造纸、人造丝原料、单宁及松脂等的原料,是用途多种的经济树种。

云杉和冷杉的林下灌木层主要是箭竹和杜鹃。箭竹是保护区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之一,它的生命力极强,从海拔1500米至3600米都有分布。当上层的阔叶树和针叶树因外界因素被破坏时,箭竹能利用地下横走的竹鞭及缩短的地下茎不断生出新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密密的难以穿过的竹丛。此外,箭竹还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料来源,因此,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是海拔2100~3600米箭竹茂密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