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囿于已有的模式和途径,而应适应新形势和新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新途径。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重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利用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站,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上占据应有的地位。二是利用网络进行形势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先进典型,及时关注和解答学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从而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三要大力加强学生网络知识的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提高网络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严格规范网上行为。四是努力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维护知识的政工队伍,监控网上资料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努力使大学生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网上信息。
(2)积极引进互动式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师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互动式德育模式就是在德育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正确引导、激发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双方平等交往、交流、对话、共同参与各种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实现德育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积极运用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师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大学生潜在的政治热情和追求真理、创新进取的奋斗精神,让他们在充满自由和渴望的氛围中学会思索、学会做人,并以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促进学生现有思想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构建大学生成才咨询服务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生思想上的许多困惑和迷茫,往往是由一些实际困难或问题引起、在实际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建立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为学生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一是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建立大学生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中心,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在维护大学生正当权益的同时,教育和帮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三是建立大学生帮困机制和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在为贫困大学生解除经济困难的同时,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和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四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服务。
5.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建立立体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学校必须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校无闲人,人人要育人”的理念,努力建立起全员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的核心作用
首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情感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团组织在信仰宣传、理论研讨、行为引导等方面的政治功能,扩大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其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要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人和生活的向导者,真正承担起育人成才的重任。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对马列主义要真学、真信、真用、真传。严格遵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纪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最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教师,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
(2)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三育人”落到实处
首先,任何一个教师,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影响大学生。其次,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体现育人导向,实行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决定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3)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
后勤产业总公司作为服务机构,应当好学生的后勤兵,不断增强为大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体化德育体系
首先,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积极开发利用道德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其次,各类宣传媒体必须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革命前辈、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优良传统、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为大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
再次,各级政府和执法机关对腐蚀毒害大学生的犯罪和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与惩治,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
最后,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和定期反馈情况的互动式的双边关系,构建学校、家庭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对于家长来说,不能认为大学就是“人才保险箱”,把子女送进大学后就可放松对其教育,而应积极配合学校,充分利用和子女的亲情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之以志,导之以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另外,学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同时,学校还应主动争取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如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等,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帮助、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创社会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