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48455800000037

第37章 眩晕(2)

【病例9】

裴某,女,55岁。高血压病史2年,未系统服药,血压一直控制不理想,近1个月头晕而胀,目花,恶心,胃脘不适,汗多,大便溏泻,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风痰上扰。

治则: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处方:葛根25g,半夏20g,白术30g,天麻20g,牛膝50g,黄芩15g,白芍30g,小麦100g,生牡蛎100g,杏仁2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头胀减轻,出汗减少,仍腹泻,背略痛,舌暗红苔白,脉沉细。处方:上方加夏枯草30g,龙胆草1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头晕明显减轻,头不胀,舌暗红苔厚,脉沉细。处方:上方加白芷15g,茵陈30g,苍术2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头已不晕,胃脘不适,微痛,反酸烧心,舌暗淡苔白。处方:上方减白芷,龙胆草,加海蛤30g,后连续服方10余剂诸症消失,按上方配以丸药继续服用以巩固之。

【按语】

以上两个病例辨证均以眩晕,头胀,恶心,舌苔厚腻为特征,可以排除其他证型,属于脾胃内伤,痰浊随肝风上冒清阳所致,方中均用半夏、天麻,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天麻通络化痰,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两者之不同在于:病例8为饮邪在经,阳气郁滞,络脉不和,气血逆乱。方中用泽泻汤化饮散结,茯苓利湿,丹参活血、降气、化痰、化瘀。二诊加入地龙有通络之妙,从而使气血畅达,经络疏通,肝风可除;远志化痰。三诊病情已稳定,加入桂枝通阳。病例9为痰火较盛,兼有卫表不固。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说,提出“无痰不作眩”及“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方中葛根升举清阳,多用于湿阻清阳不升的头晕;白术健脾运湿,黄芩清热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牛膝、杏仁降利随痰上泛之气火;白芍敛阴止汗,小麦调肝健脾,益气止汗,生牡蛎收敛固涩止汗。二诊、三诊又加入清降肝经郁火之夏枯草、龙胆草,化气分湿浊之白芷、茵陈、苍术。

【病例10】

张某,女,55岁。主诉头晕1年。伴睡眠差,多梦,阵发性心悸。多郁怒,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一直不稳,血压控制在150~120/90~70mmHg。舌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肝郁化火。治则:清肝理肝。

处方:牡丹皮15g,栀子10g,柴胡15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20g,菊花20g,薄荷15g,远志20g,何首乌3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头晕减轻,血压早晚在正常范围内,中午偏高,口干,舌暗红苔少,脉细。处方:上方加夏枯草30g,麦冬30g,14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14剂,上诉症状均减轻,干咳。处方:上方加黄精20g,甘草20g,沙参25g,14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14剂,已经不咳,偶尔心悸,其余症状均消失,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处方:上方加珍珠母。4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以持续服用。

【按语】

本病系风眩,肝郁化火,致清阳不利,心神失养。故治以丹栀逍遥散加远志、何首乌,疏肝清火,兼以安神,二诊加夏枯草、麦冬,清火护阴气,后以丸剂调理巩固治疗,内伤之证,多因久发病机已成,有时症减而病机未解。故症解时并不减药,取效后也不减其制,意在于此。

【病例11】冯某,女,53岁。头晕胀,数月,项不利,目花,舌淡苔白,脉弦。辨证:肾精不充。

治则:补精血,利头目。

处方:菊花20g,枸杞子30g,熟地黄50g,山药20g,山茱萸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葛根20g,地龙15g,土鳖虫15g,生白术4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脘略胀,舌淡红苔白厚,脉弦。处方:上方减白术,加苍术20g,厚朴15g,蒲公英30g,5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5剂,仍头晕胀,头痛,项不利。处方:川芎30g,荜茇30g,苍术15g,厚朴20g,生薏苡仁20g,泽泻15g,白术30g,半夏15g,陈皮15g,葛根2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晕胀减轻,仍项不利,目涩,脘不适,舌淡苔白,脉滑。处方:上方加地龙15g,菊花20g。

五诊:服方7剂,晨起脘中不适,易饥,目花,舌淡苔白,脉细。处方:原方减熟地黄,加苍术15g,荜茇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本证系血脉不利,经络不畅。经血不养头目所致,故治以利头目血脉,填精血,以杞菊地黄汤加葛根、地龙等。二诊因苔厚,是因滋补所致,故易白术为苍术加厚朴、蒲公英清热化湿,三诊病又同前,故改以化湿浊为法,五诊复以养精血兼化浊通经。头目不利日久,多有经脉不利,故于虚实之中,兼加入理血通经之剂。

【病例12】

吴某,男,74岁。头晕,略痛,高血压病史,口服复方降压片,舌紫暗苔白,脉弦滑。

辨证:血分痰瘀。治则:理血化痰。

处方:川芎30g,葛根20g,牛膝50g,土鳖虫15g,地龙15g,苍术20g,泽泻15g,茯苓15g,半夏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头不痛,略晕,少腹不适,尿略等待,舌暗红苔白,脉弦细,排便不畅。处方:上方加莪术2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本证系风眩日久血脉伤损,痰瘀阻滞,故以理血化痰为法。方中重用牛膝补精血利血脉,配以土鳖虫、地龙通经化瘀,半夏、苍术等化浊气。川芎、葛根行气血升清阳。二诊兼有癃证,加莪术散结消积。

【病例13】李某,男,46岁。头晕,困倦1年余,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血分瘀滞,夹痰湿生热。

治则:利血脉,清热化痰。

处方:天竺黄15g,石菖蒲20g,葛根20g,生山楂40g,银杏叶25g,土鳖虫15g,熟地黄30g,何首乌25g,荆芥穗15g,桃仁15g,红花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减天竺黄、红花、桃仁,加何首乌15g,地龙15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明显减轻,舌红苔黄,晨起口干。处方:上方加女贞子5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渐愈,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威灵仙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另方4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以巩固病情。

【病例14】

由某,女,54岁。头晕、痛、眩,项强,转头时加重,汗多少寐,健忘,耳鸣,口干,大便不成形,时脘胀,脘痛,五心烦热,畏寒,舌红苔白,脉细。

辨证:经脉不利,气机不和。

治则:通经络,利头项,利气祛湿。

处方:茯苓20g,白术30g,泽泻20g,葛根15g,穿山龙30g,生牡蛎100g,杏仁15g,生薏苡仁15g,半夏20g,枳实15g,地龙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舌红苔白。处方:上方加白芍30g,黄柏25g,7剂,水煎服。三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红苔白而干,脉弦滑。处方:泽泻20g,知母20g,天花粉30g,半夏15g,生白术30g,女贞子30g,桑寄生30g,山药30g,熟地黄50g,五加皮5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病情渐轻,头晕,仍眩,舌红苔白,脉弦。处方:半夏25g,生白术30g,茯苓15g,栀子15g,泽泻20g,陈皮20g,丝瓜络30g,五加皮5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病例15】

李某,女,67岁。头晕时眩,晨起明显,健忘,咽干不适,足冷,舌暗淡,苔薄白,脉细,辨证:精血不足,失于荣养。治则:填精养阳。

处方:熟地黄150g,山茱萸150g,山药100g,牡丹皮100g,地龙100g,土鳖虫100g,龙眼肉100g,鹿角胶100g,麦冬75g,巴戟天100g,五味子50g,焦山楂100g,石菖蒲50g,远志100g,天麻20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二诊:服上方,病情好转,着轻时重,近5日夜半后心悸。处方:黄芪50g,柴胡20g,枳实15g,白芍30g,甘草20g,柏仁30g,远志15g,丹参15g,人参10g,生龙骨30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7剂,病情好转,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麦冬25g,7剂,水煎服。

四诊:仍心悸,夜重,头晕,腹泻每日3~4次,舌暗红苔白,脉滑。处方:葛根20g,诃子15g,半夏15g,白术30g,天麻20g,茯苓20g,桂枝10g,甘草15g,炮姜5g,7剂,水煎服。

五诊:服上方7剂,病情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加白芍20g,黄芩10g,7剂,水煎服。

六诊:诃子15g,补骨脂15g,吴茱萸15g,肉豆蔻15g,五味子10g,煅牡蛎50g,人参10g,黄精30g,玉竹20g,土鳖虫10g,黄芪5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病例16】王某,女,57岁。头晕,胸闷乏力多年,畏寒。舌淡红苔少,脉沉细。辨证:精血亏乏。

治则:填精理血。

处方:熟地黄40g,地龙15g,土鳖虫10g,山药15g,石斛20g,麦冬15g,石菖蒲20g,远志15g,茯苓15g,肉苁蓉15g,杏仁15g,瓜蒌15g,7剂,水煎服。二诊:舌暗红苔白,中心少苔。处方:上方加白芍30g,7剂,水煎服。

三诊:舌暗红苔白,少苔。处方:上方加杏仁5g,五加皮5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另方加远志20g,4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巩固疗效。

【病例17】

刘某,男,62岁。高血压病史数十年,近日血压不降,服珍菊降压片、通心络、丹参滴丸,平时血压为190~200/100~110mmHg,困倦,咽干,舌淡苔白微黄,脉沉细。

辨证:精血不足,湿瘀交阻。治则:运湿通瘀,养阴气。

处方:半夏20g,白术40g,茯苓20g,通草15g,沙参30g,牛膝50g,石菖蒲25g,地龙15g,杏仁2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7剂,步态稳,今测血压210/110mmHg,舌红苔黄厚,脉沉细滑。处方:上方加夏枯草50g,防己15g,黄精30g,通草5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血压160~170/100~110mmHg,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滑。处方:上方加银杏叶20g,焦山楂3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淡红苔黄厚。处方:上方加罗布麻20g,7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