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48454100000022

第22章 继承爱国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5)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国防素质,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才。

(四)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踊跃服兵役,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持部队建设。

三、理性爱国,行之有道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党和国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而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知识水平较高的人,说到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是要落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由于我们国家经济还有困难,国家的教育经费有限,并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能上大学,大学生学习机会的获得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国家和社会为之创造的条件。大学生应当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为强国富民服务。只有爱国的大学生,才能够培养成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也只有爱国的大学生,才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培养,无愧于父老乡亲的期望,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一)维护民族团结、拥护祖国统一

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对祖国的和平与发展很重要;祖国的统一和独立,对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也很重要。我国在各民族一律平等下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历史和国家赋予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同时,依据宪法规定,公民要认真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自觉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将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罚。祖国统一和民族统团结,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也是我们的重要国策,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艰难的历史过程。所有的地方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

大学生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参与乃至帮助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与行为做斗争;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事等。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中,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大学生要始终相信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要自觉主动地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二)理解、相信和支持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

战略是什么?是一种高、远、全面、整体的谋划。比如,在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在解决国内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方面,在解决中日、中美、中俄等重大的国际关系方面,党和政府的战略是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的。我们大学生不能以所谓的非理性的“爱国”言行打乱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而是要有责任为党和政府的总体战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还要率先学习和领会好这种战略意图,做落实这种战略的先进分子;还有责任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这种战略,既为党和政府分忧,也为群众释疑解惑。这样的爱国,是党和人民特别需要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国。

(三)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攻坚时期,从人均GDP1000美元向人均GDP3000美元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的凸现期、多发期,是一个体制、社会的转型、转轨、转变时期。这就要求全国人民与党和政府一起,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稳定成果,维护稳定局面,特别是我们的大学生,更要在维护稳定方面做促进派、排头兵。有道是“风平浪静、鱼虾不分;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在改革发展、国际大事面前,正是考验我们大学生理智和理性爱国能力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大学生维护稳定能力的时候,我们广大的大学生应该经得起考验。

(四)理性、合法地表达爱国情感

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特殊群体,炽热的爱国热情特别可爱。党和人民希望大学生实现可持续爱国,实现合理合法地爱国,实现全过程爱国。既有爱国的远大目标,并把这种爱国的热情转化到维护稳定、搞好学习上来,还要在爱国的过程中,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爱国的心愿和热情。有爱国热情而不情绪失控,有爱国之心而合理合法表达,体现新时期素质高、水平高、层次高的新一代爱国大学生的风采风貌。

(五)刻苦学习,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因此,每个有志气、有抱负的大学生,应当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瓶颈就是模仿能力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都在向当代大学生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一个人要成才,要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必须立足于改革创新,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爱国主义体现在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层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要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3.怎样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4.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