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48454100000012

第12章 唱响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1)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永远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民族前进的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长达五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56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思想感情、意志信念、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等长期的相互交融凝聚而成的,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共同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建设美好家园,无时无刻不在培育和发展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历经时间的沉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后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毅精神;再有“仁民爱物、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现有“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和为贵、热爱和平”的团结友善精神、“勤劳勇敢、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日新又新”的创新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应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最终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民族精神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又不保守,不拒绝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精神宽广的兼容胸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吸纳了许多外来文明、外来民族的东西,它没有停滞和退后,反而进一步强大和壮实。弘扬和培育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支撑起民族的精神大厦。否则,拘泥于传统,机械地保持其原始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仅不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实质上是抛弃民族精神、背离民族精神。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精神的培育。时代发展潮流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坐标,也是拓展民族精神的动力。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要求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培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强求富的民族精神,以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加快国家的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这些时代发展的新特点,要求民族精神的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包括培育开放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等民族精神,以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安排,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意味着重构我们的经济生活,又表明需要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撑。市场经济讲究效率、效益,要求平等、自由,强调竞争、诚信,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民主化相伴随。这些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大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容,包括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重德精神的同时,努力培育平等精神、自由精神、竞争精神、法治精神、契约精神、民主精神。民族精神的培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催生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重要动力。

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都与是否有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有着直接关联,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能在新世纪的征程上乘风破浪,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里有“舍命才算真豪杰,爱国方成大丈夫”“天鹅留恋清净的湖水,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情怀,也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修养意识,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然而这样高贵的品质、伟大的精神在当今的社会上显得那样地难能可贵。而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发展之中,需要的也莫过于这种精神的支撑。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多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国家有着一定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伟大精神,主要有:1.“井冈山精神”——无数革命先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伟大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长征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在万里长征的伟大壮举中体现的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革命斗争中孕育的伟大精神,其主要内容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4.“红岩精神”——中国人民在国统区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育的伟大精神,主要有:1.“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中发扬的伟大精神,基本内涵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2.“大庆精神”——工人阶级在建设大庆油田的事业中体现的伟大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3.“两弹一星精神”——广大科研工作者在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中培育和发扬的崇高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4.“抗洪精神”——我国各族人民在1998年抗洪斗争中展示的崇高精神概括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也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中华民族正闪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当代大学生,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第二节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动员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放在首位,可见热爱祖国的重要性。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今天,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建国之行,做一个坚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二)爱国主义的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它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生息、繁衍、发展的基础,它与我们民族和个人息息相关,相互依存。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中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美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一个突发事件,而这个突发恰好见证了中国人在精神上开始复苏。平时买二两白菜都要讲讲价的妈妈婆婆、婶婶姑姑、周围邻居在此刻都义无反顾的踊跃捐款;一个乞丐将自己乞讨的全部钱捐给灾区;被批为叛逆,不负责任的80后一代在这次抗灾中的表现让所有人震惊,神州大地涌现捐款捐物的热潮。这种爱自己同胞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中国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邓小平在1981年英国出版的《邓小平文集》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上最光彩的文明古国。在创造祖国文化的历程中,各族人民都做出了贡献。56个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总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有许多特有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包含着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春节大家会互相拜年,一家人围一起吃饺子,在大门上贴春联,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放鞭炮;元宵节我们都吃元宵,还有舞龙、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的活动;中秋节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吃月饼、看月亮;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重阳节要登高望远等等。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一定在节日里,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就能见得到。比如说饮茶、毛笔书法、京剧、剪纸等。